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新型「航母殺手」成建制列裝 可配備核彈頭世界領先

中國新型「航母殺手」成建制列裝 可配備核彈頭世界領先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強 記者 郭媛丹】近日,關於火箭軍某旅組織新型導彈授裝接裝儀式的報道引發廣泛關注,央視多個頻道、中國軍網都進行了密集報道。報道中提到的中國新型中遠程彈道導彈與2015年和2017年兩次閱兵中出現的「東風-26」中遠程彈道導彈特徵高度相似。由此外界普遍認為,這標誌著這種導彈經歷將近三年的試裝、試用後,達到了技戰術要求,開始大批量列裝。它將使中國的反航母防禦圈,再向外拓展數千公里。

新型中遠程彈道導彈正式列裝

據央視網報道,近日,火箭軍某導彈旅組織新型號導彈武器裝備授裝接裝儀式,標誌著該導彈旅由組建擴編、試裝試用,轉入全面形成作戰能力的新階段。報道稱,這次整建制裝備該導彈旅的武器系統,是我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中遠程彈道導彈。報道稱,它核常兼備,可實施快速核反擊,能對陸上重要目標和海上大中型艦船實施常規中遠程精確打擊,是我軍戰略威懾和打擊力量體系中的新型利器,是作戰部隊「殺手鐧」武器中的骨幹力量。它的正式列裝,標誌著火箭軍戰略能力又有了新提升、發揮「三個戰略作用」又有了新的戰略選項。

央視七套的「軍事報道」節目從另外一個側面報道了相關消息:「新一代中遠程彈道導彈武器系統近日成建制列裝火箭軍部隊,這標誌著火箭軍殺手鐧武器庫又添新成員,戰略能力有了新的提升。」根據報道中提到該旅最初試裝試用,表明該旅或許是這型武器的首裝部隊,很可能參加了之前的兩次閱兵,央視的後續鏡頭中,也出現了該導彈疑似進行閱兵訓練的鏡頭。八一電視播放的畫面中清晰顯示,此次授裝接裝儀式現場,停放20多輛運輸起豎發射車(如圖)。根據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網站的報道,解放軍之前裝備一個旅大約需要16枚這種「雙能力」(常規與核打擊能力)導彈,顯示該部隊擴編後的導彈數量增加。

中國軍事專家宋忠平1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次報道中以旅為建制單位列裝,說明該型導彈已經形成比較強的戰鬥力。他進一步解釋稱,「一般來說,如果以營為發射單元或火力單元,所擁有的導彈數量是有限的。如果以旅為建制,那麼所擁有的導彈數量和規模將有很大提升,可以對目標實施飽和攻擊。」

反航母梯隊又添新成員

根據新聞中對該彈的介紹以及外形,外界普遍認為,此次成批裝備的新型中遠程彈道導彈可能為之前閱兵上出現的「東風-26」中遠程彈道導彈。

宋忠平認為,該型導彈有兩大用途:首先是可以對固定目標實施打擊,其次是可以對海上大中型水面艦艇實施打擊。

「東風-26」首次公開是在2015年。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說明通過3年試裝、試用,新型導彈達到了技戰術要求,開始成批量列裝。

對於「東風-26」彈道導彈正式列裝的意義,宋忠平表示,該型導彈作為反水面艦艇的中遠程彈道導彈和「東風-21D」中程反航母彈道導彈形成射程上的銜接,讓中國的反航母梯隊又多了一個新成員。同時,這也說明中國現在打造的反航母戰鬥部實際上可以作為通用戰鬥部,可以結合中國更多的彈道導彈形成反航母武器裝備。這恰恰體現出中國反航母彈道導彈,已實現通用化、標準化、系列化。

前述匿名專家認為,相對於「東風-21D」,「東風-26」的出現將中國的反航母防禦圈再向外拓展數千公里,而且該導彈飛行速度更快、機動能力更強、突防手段更多。

「核常兼備」或成標配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報道中強調該導彈是一種「核常兼備」的彈道導彈。多家境外媒體此前也稱該導彈具有模塊化設計,可使用常規彈頭或核彈頭,是一種「雙能力」導彈。有分析認為,未來,這種雙能力導彈或許是一個發展趨勢。宋忠平表示,該型導彈的雙重能力對對手的威懾能力更強。火箭軍的核常兼備就是既可以發射核彈頭,也可以發射常規彈頭,這其中包括反航母導彈、對重要交通要塞或地下掩體進行打擊的導彈。所有這些導彈都表明火箭軍現在所擁有的武器裝備完全可以根據目標以及戰爭性質的需要換裝不同的戰鬥部,實施不同的打擊。「這意味著火箭軍在常規軍事衝突中可以發揮精確打擊的使命和任務,在核戰爆發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換裝核彈頭來實施二次核打擊。」

此外,央視強調,火箭軍幾年來大力加強核反擊與中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建設,多種新型導彈陸續裝備部隊,持續強化型號配套、射程銜接、打擊效能多樣的作戰力量體系,「隨時能戰、準時發射、有效毀傷」核心能力穩步提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軍事 的精彩文章:

吃人家的嘴軟!澳雖為美鐵杆盟友但有一方面忍不住「通中」
中國這一大優勢就連冷戰思維濃重的歐洲人也不得不承認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