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鄉童年——我的望海寺記憶

故鄉童年——我的望海寺記憶

這是天涯望海人的第165篇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請點擊本條推送藍色字體的「天涯望海人」關注公眾微信號

サザンオールスターズ

00:00/04:13

【編者按】

姚大哥給我發的郵件中說,希望他的文章可以細水長流,所以雖然我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他的精彩回憶,但還是遵從他的意願,慢慢發。

今天文章講述的是他當年參加船中地震測報小組的事情,這段經歷很獨特,又填補了「天涯望海人」的一個空白。而且這段往事特別生動,我自己收到稿子後已經看了好幾次了,還是沒看夠,尤其是看到最後喝啤酒的那段,忍不住笑出聲來。

通過昨天和今天的文章,我覺得姚廣海大哥思路非常清晰,記憶力超強,做任何事情都很有條理又能堅持不懈,不怕吃苦,他今天的成功絕非偶然。

(題圖由安保權提供,1976年唐山地震後,來船廠醫院的災民。)

故鄉童年——我的望海寺記憶(之二)作者:姚廣海

回憶船中地震測報小組

1975年2月和1976年7月,望海寺經歷了從東西兩個方向襲來的地震,這就是著名的海城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望海寺恰在東西兩個震中之間,震感強烈,也給經歷過的人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回憶。我記憶最深的是海城大地震。

1975年初,快放寒假的時候,船中按照廠里的要求成立了地震測報小組。領頭的是教物理的田老師,遼寧新民人,文革前吉林大學物理系畢業。為什麼學校會成立這個小組呢?原來當時我國的地震工作者預測1975年左右,在遼寧中南部地區將會發生七級以上的強烈地震。為了預防地震災害,除了專業地震工作者加強測報以外,還在遼寧組織了大規模的群眾測報活動。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海城大地震的測報是人類地震測報史上的奇蹟,是極為罕見的成功案例,提前二三年前就對震中、震級和時間做出了準確預報,並廣泛宣傳普及地震知識,研發簡便易行的測報技術和裝備,首次大規模部署群眾性的測報網,後來這些測報小組中有六個做出了精準的臨震報警,都受到國務院的通報表彰。

設在營口市大石橋的109地質隊測報小組根據自己的檢測數據和測報經驗,認為當天晚上極有可能發生大地震,地質隊領導決定,為了動員職工和家屬在寒冷的冬夜到室外避震,放映露天電影,電影剛剛開演,地震就發生了,地質隊房倒屋塌,但無一人傷亡。中國人對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預測,在世界上也產生了巨大影響,一度有人樂觀地認為人類解決了地震預測的難題。然而一年後的唐山大地震擊碎了人們的幻想,也反襯出預測海城大地震的難能可貴。

船廠組織了兩個測報小組,一個在廠里,由工人師傅組成;一個在船中,由田老師領著我們一群學生組成。記得開始參加的有十幾個同學,能堅持下來的也就七八個吧,記得有陳勝海、王守信、朱彩鳳等,算是當時「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了。

放寒假了,我們開始工作。任務是安裝兩種測報儀器,一種是「地電儀」,一種是「地磁儀」,都是隔一定距離埋下兩個電極,用導線連接到儀錶上,連續觀察和記錄顯示的數字,再標示在坐標紙上。觀測室設在教學樓一樓右手的第一個房間,好像是學校的傳達室。正值天寒地凍,我們卻都揮汗如雨,陳勝海、王守信最有勁兒,是幹活的主力。最累人的是挖埋導線的溝,雖然不用太深,也就十厘米左右,但很長,足有上百米,從操場的北側一直通到教學樓。足足幹了差不多一個星期,一直到2月5日的下午才完工。導線接上儀錶,指針表示出數據,我們開始按時記錄,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我為什麼會對這個時間記得這麼清楚?因為神奇的事情馬上就要發生了!當晚七點半,海城大地震的震波傳到瞭望海寺,正是晚飯時分,房間劇烈搖晃,甚至房上的瓦都噼里啪啦掉下來。天下居然有這麼巧合的事,老天爺好像知道我們的儀器剛剛就緒,怕我們用不上似的。

第二天開始,船中地震測報小組每天24小時值班,更多的老師和同學加入我們的隊伍。學校的操場上搭起了帳篷,值班的人不分白天晚上在帳篷里觀測和休息。日子過得輕鬆而快樂,來自不同年級和班級的同學們值班之餘也不急著回家,打打鬧鬧、嘻嘻哈哈,有人還會帶點好吃的來。最難忘的是聽老師講他們上大學時的故事,非常新奇,令人嚮往,也許就是在帳篷里與老師的交流,使我立下了將來一定要上大學的志向,儘管那時離恢復高考還有兩年多時間。

記得施鼎文老師講了一個他北大同學的故事,那個同學是海外華僑,家裡很有錢,父母很愛國,讓他回國讀書,他不會洗衣服,穿臟一件扔行李箱里再換一件,把所有的乾淨衣服都穿完了,再從穿過的臟衣服中跳相對乾淨一點的,把所有的臟衣服再穿一遍,就這樣堅持到期末。這故事讓大家都忍俊不禁。

這期間,曾有專業地震測報人員到望海寺考察,我們幫著接待。專家們攜帶的儀器上帶有「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的銘牌,讓我無比景仰和羨慕,專家們的形象一下變得無比高大,想著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有這樣的機會、成為這樣的人,頓時心下十分惆悵失落。

那段時間,望海寺家家戶戶都搭建地震棚,人們各顯其能,一夜之間,各種材料、各種顏色、各種形制,樓房間、路邊、海邊,密密麻麻擠滿了幾乎所有的空地,令人嘆為觀止。這是望海寺搭地震棚的開始,唐山大地震後又掀起一次高潮,有些漸漸地固化下來,也成瞭望海寺的一道街景。地震棚里發生的許多故事定會留在許多人的記憶中。

唐山大地震是傷亡最慘重的地震。大量傷員疏散到各地,望海寺也來了一大批。從俱樂部廣場到船廠老醫院的道路中央,一個接一個的軍用帳篷,傷員們就在裡面接受治療。高溫酷暑的盛夏七月,他們可真是遭了大罪,每次路過帳篷門口,都會聞到刺鼻的味道。大約一兩個月的時間,傷員們才陸續撤離。

夏天,船廠組織兩個測報小組到六個受到國務院表彰的單位學習考察。我的學生時代有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差的機會,田老師帶隊,先後去了金州(就是現在的瓦房店)、大石橋、撫順、瀋陽等地。跟著老師出遠門,一路新奇,一路得意,覺得特別長見識。

在瀋陽,我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種叫「啤酒」的東西,和王守信還有另外一個同學湊了兩毛錢鋼蹦兒買了一大碗,你一口我一口地喝,真是難喝極了,但這經歷還可以回去和同學吹吹牛。年輕人聽了這故事會覺得不可思議,但這就是真實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涯望海人 的精彩文章:

TAG:天涯望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