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15:吃苦有意義嗎?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15:吃苦有意義嗎?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15:吃苦有意義嗎?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凈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周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

【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1、 為什麼菩薩和我們有大因緣呢?

佛菩薩有慈悲願力,這才是我們能得到佛菩薩慈悲加被的根源。

於是如地藏經中說到的,地藏菩薩和這個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觀音菩薩也和我們的這個娑婆世界有大因緣。

為什麼和我們有大因緣呢?

是因為我們就是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救度的對象。

於是如果我們的世界是清凈的佛國凈土, 沒有地獄、沒有惡道,地藏菩薩怎麼去救度我們呢?

同樣的,如果這個世界裡,全都是幸福快樂的眾生,觀音菩薩對我們又有什麼幫助呢?又怎麼能產生對我們的幫助呢?

2、不吃無意義的苦,苦難是為了覺醒服務的

於是聞眾生的苦難音聲,觀音菩薩來救度這個苦難眾生。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有的人他自己辛苦的承受一切的痛苦苦難, 但是卻不言一聲,那麼菩薩怎麼辦?是救還是不救呢?

有的人很享受這種苦難,這就是傳說中的自虐了,我們遭遇的這種種的苦難,都是在幫助我們覺醒的,而不是讓我們安住在這苦難中的。

如果我們學佛,生不起離苦得樂的心, 那麼怎麼能從這惡濁的環境中出的去呢?

不出去, 卻很享受,是為顛倒。

小乘佛法的教義中,有一個部分叫做以苦為師,就是要把受苦當成老師,要樂於接受這種種的苦難。

但是佛陀一再的叮囑弟子們,沒有意義的苦是不需要吃的。

學佛要走中路,而不要落於2邊,這2邊是什麼呢?比如一邊是對物慾的享受貪戀,一邊是極度的對自己苛責慳吝, 這是落了2邊。

比如一邊是享受苦,一邊是不願承受一點苦, 這都是落了2邊。

為什麼要承受苦,因為苦是我們過去行做造成的結果, 這個結果你要承受。

但是我們學佛要知道,這個苦是過去造作的,那麼當下種下的就是未來要承受的,於是就知道從當下出發。不為自己造作苦的因,那麼就可以不去承受苦的果。

過去的自己雖然造作了很多的不善 ,或者造作了很多的罪過,但是沒有這些種種的遭遇,怎麼能形成當下的覺醒呢?

於是這所有的種種,都是為覺醒而服務。 如果否定過去的自己,就是相當於否定你當下的覺醒;你否定了你的覺醒,就相當於你在學佛中沒有得到覺悟。

於是我們和過去的自己產生了割裂,那麼就代表我和過去的自己還不統一。

學佛就是圓滿自己的過程

學佛就是圓滿自己的過程,圓滿是什麼意思?

不是不斷的充填、而是不斷的放下、不斷的清洗、不斷的明了,於是理上明白,促使事上通達,事上行做堅定無礙,證明理通圓融, 這就是理事圓融。

過去的自己是什麼樣的,這個或許我們不需要知道,但是只需要知道,我現在承受的都是過去造作的因,在當下的緣的匯聚下, 已經形成為果了。

只要能認識到這個問題,就足夠了。

於是接受這個過去的自己,為未來的自己,預定的學習計劃、乃至考試資料,這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情呢?

但是這些考試學習計劃,不是為了讓我們安止於這些苦難中,而是要幫助我們知道這些苦難、認清這些苦難、最後超越這些苦難,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為此服務的。

如果不能超越這些苦難, 那麼就白吃這些苦了,於是安住於苦是不對的,但是不肯去吃一點苦又是不對的 。

4、持戒、參禪、念佛

佛陀住世的時候,持戒嚴格就可以得阿羅漢果,在正法住世的500年中,依然可以這樣得度。

但是像法的1000年中,持戒嚴格就已經不能得度了, 就必須以堅定的參禪才能得度。

不過遺憾的是,進入末法時期,參禪也不能滿足得度的標準,如果要靠修行出輪迴,必須是得到清凈圓滿的智慧才可以 。

佛法就是方法,遇到了什麼樣的苦, 就用什麼樣的方法解決這個苦, 這就是佛法。

佛陀慈悲的把一切修持的方法,都在佛經中告訴了我們。

我們只需要真誠的開啟經卷,藉由佛經佛陀菩薩們的加持護念, 一層一乘的展開經卷中的秘密;於是我們修持的路徑也在經卷中,一點一點的展開; 我們未來的路也在經卷中一點一點的描繪出;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如是如是。

如是如是、佛佛道同

如是、如說,十方世界一切佛都如是如是、佛佛道同。

沒有一尊佛是和其他佛的成就有差別的,所以佛和佛是相互的尊敬和幫助、相互的讚歎和鼓勵,因為他所經歷的所有的努力艱辛, 都是你必須經歷的 ,沒有一個不是這樣。

所以才是如是如是,如果我們做的不如是,和經教中說的不同,那麼就不如是;如果我們做的和佛菩薩做的不同 ,那麼就不如是 。

於是如是因,也就如是果了,同樣的因,同樣去做緣, 就會形成同樣的果,這才是真正的如是。

現在就2種人可以得度:

一種是真有智慧, 有大智慧的人,可以得度 。

一種就是真干老實聽話的人。

只有這2種人可以得度生死,除此之外沒有第3種人。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南無妙法蓮華經

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性本佛 的精彩文章:

讓你越來越富的絕招!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1:普門品在妙法蓮華經中的地位

TAG:人性本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