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金融科技公司紛紛「出征」東南亞 監管、風控等方面挑戰不容忽視

金融科技公司紛紛「出征」東南亞 監管、風控等方面挑戰不容忽視

來源: 朱丹丹 冉學東 華夏時報

編者按:截至目前,包括騰訊、百度、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陸金所、宜信、品鈦、網信、凡普金科、閃銀、新聯在線等企業都紛紛出海布局金融科技業務。

這兩年來,金融科技公司「出征」東南亞似乎成為一個常態。

4月16日,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品鈦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品鈦」)與大華銀行有限公司(下稱「大華銀行」)宣布成立合資公司華鈦科技私人有限公司(下稱「華鈦科技」),其中,大華銀行占股60%,品鈦占股40%。

據介紹,未來兩年,大華銀行對華鈦科技的投入將達1200萬新元(約合915萬美元)。華鈦科技則致力於幫助銀行和金融企業進行信貸評估決策,以更好地服務客戶,包括那些從未享有過信貸服務的人群,並助力電子商務、零售和旅遊等商業機構打造包括消費分期在內的智能金融產品。且將在印尼首先推出新一代智能信貸評估決策解決方案,並計劃在兩年內將業務拓展到其他東南亞市場。

華鈦科技指定總裁陳建武表示,該公司將大華銀行80多年來在東南亞為個人與企業客戶服務所累積的深入見解與經驗,與品鈦的金融科技實力相結合,幫助更多企業在區域內把握商業成長機遇。

對此,盈燦諮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分析指出,首先品鈦選擇與大華銀行合作,而大華銀行東南亞布局相對較好,目前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等地設有子公司,已有一定的積累,雙方合作設立子公司,能夠基於大華銀行掌握的東南亞市場情況,利用大華銀行的低成本資金、本地客戶數據、網點等資源,快速打入東南亞市場。其次,隨著國內金融科技的發展,品鈦集團通過「讀秒」信貸決策引擎等金融科技,切入信貸場景,並參與運營場景分期、現金貸款等多種類型的信貸產品,在實踐中獲得一定的技術積累,並已形成相對完善的風控體系,為其開發東南亞市場提供了極大的支持等等。

與此同時,本報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包括騰訊、百度、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陸金所、宜信、品鈦、網信、凡普金科、閃銀、新聯在線等企業都紛紛出海布局金融科技業務。

比如2017年7月陸金所宣布在新加坡成立陸國際金融資產交易所(新加坡)有限公司;同年10月PINTEC集團也在新加坡成立金融科技公司PIVOT,面向東南亞地區推廣數字化財富管理及智能投顧技術服務;而新聯在線更是在新加坡、柬埔寨、菲律賓均設立獨立運營公司等等。

「東南亞地區人口數量較多,但信貸普及率低,而且大部分國家對信貸、金融科技等領域的政策體系建設仍在早期階段,目前仍處在紅利期,未來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張葉霞分析指出。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此前也發文表示,東南亞龐大的人口數量、較高的移動互聯網普及率,再加上普惠金融的巨大缺口,一切都很像中國2012年前後的樣子。那個時候,中國的互聯網金融還處在騰飛前期,機遇無限。在東南亞復刻中國互金行業走過的路,在新的市場孕育新的獨角獸,成為不少平台出海的動機。

根據畢馬威發布的報告顯示,東南亞地區6億人口中僅有27%的人擁有銀行賬戶, 其中多數人,包括事業剛起步的年輕人與小型企業,仍然無法獲得充分的信貸服務。

不過,「出海」也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

對此,薛洪言坦言,出海企業面臨以下待解的問題:首先,政府關係及監管政策。其次是風控問題。「在國內,互金平台成功發展出了大數據風控體系,想複製時才會發現,異國風情,哪那麼容易?。」第三是支付問題。幾乎所有金融業務甚至商業活動,都涉及支付環節,支付不暢,寸步難行。以印尼為例,傳統支付方式包括運營商支付(簡訊驗證碼支付)和銀行轉賬支付(ATM轉賬、櫃檯轉賬、網銀和APP轉賬),新興的支付服務機構大概100家左右,市場較為分散,缺乏覆蓋範圍廣泛的獨角獸等等。此外,資金來源問題、牌照問題、催收問題等不再多說,也都是難題。

融360方面也曾分析指出,各國不同的監管要求也會影響到網貸平台推廣海外業務的營收。此外,外匯管制風險,也是各平台拓展海外業務中影響較大的風險等等。

此外,不難看出,上述企業「出征」東南亞的方式主要有三類:一、收購當地公司;二、在當地設立子公司;三、與當地公司合作,通過合作方式展業。

「『技術輸出+當地合作夥伴』的模式或許更加有效,也更加穩妥。」薛洪言表示。

對此,融360網貸評級分析師呂佳琦也曾分析指出,即便目前出海的方式種類繁多各有千秋,但前景最好的方式是優先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業務,與當地公司合作,在現有基礎上結合當地特色,提供最能滿足當地客戶投融資需求的服務。比如與當地公司合作既可以減少前期調研成本,快速了解當地業務模式,又能注入平台自身運作模式,保留原有經驗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國際清算銀行:各國央行決定發行加密貨幣需前三思
投資市場有門道,把握政策很重要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