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道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所謂平常心,即是這個既平且常的心。某甲的這個既平且常的心,便是某甲的天地萬物的根。某乙的這個既平且常的心,便是某乙的天地萬物的根。乃至一切人,他這個既平且常的心,便是他的天地萬物的根。這個既平且常的心,猶如陽光,平平展展,照耀十方,故曰平。這個既平且常的心,恆常寂照,亘古亘今,故曰常。這個既平且常的心,即是我們的妙明真心,即是我們的如如不動的心,即是我們的不生不滅的心。唯有此心,堪稱平常。唯有此心,堪稱天地萬物的根,故曰平常心是道。釋迦佛睹明星而悟道,只是悟的這個心。孔子「五十而知天」,只是知的這個心。歷代祖師,諸聖先賢,證悟大道,只是證的這個心。馬祖云:

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

,達磨大師從南天竺國來至中華,傳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開悟,又引《楞伽》經文,以印眾生心地。

恐汝顛倒,不自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經》以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夫求法者,應無所求,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1]

在佛家說來,此心即是生髮百千萬億化身的法身如來。在儒家說來,此心便是生髮無量萬相的太極妙體。此心不在別處,只在諸人六根門頭上放大光明。佛家恐人外求,故云「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儒家亦名「人人有一太極」。其實,這個「如來智慧」,這個「太極」,就是人人皆有的妙明真心,儒家亦名良知心體。此心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嗅香,在口談論,在足奔運,在意思想,在處不同,作用有別,歸元至本,無非這個既平且常的心。

世人所說的平常心,卻不是這個既平且常的妙明真心,而是一個平常心態,所謂蘿蔔也好,白菜也好,咸有鹹的味,淡有淡的味,一切世事,皆以平常心態而對待之。這樣的平常心態,不是既平且常的妙明真心,而是一個心理狀態,而是心中的一物,而是心中的一相。這個平常心態,若是住著其上,便是污染。

學人修道,須知有個包羅萬相的心,須知有個萬物皆備的我,並且誓願證得此心,誓願證得此我。悟了此心,證了此我,即是悟道,亦名明心。徹證此心,則紅塵非紅塵,紅塵原來是佛身。舍紅塵而取清凈,此清凈則非清凈,而是個大污染。若人不明此心,即使終生保持個平常心態,「飢來吃飯,困來即眠」,那也不是有道的人。若人悟得此心,即使「飢時不吃,困時不眠」,那也是個有道的人。佛法與眾生法,不以事相而論,但以迷悟而說。迷自心,則形形色色,無非娑婆。悟自心,則觸目遇緣,處處凈土。

禪宗史上流行著這樣一個問答。問:如何是佛法?禪師答道:飢來吃飯,困來睡眠。這樣的回答,儘是賣弄,說與千人萬人,也不能令人因此而悟道。若是個未見性的人,他前來問法,就應該向心體上指示,而不應該向事相上指示。一個未見性的人,他問「如何是佛法」,答他個「飢來吃飯,困來睡眠」,他便以為「飢來吃飯,困來睡眠」便是佛法,於是,他就成了個「飢來吃飯,困來睡眠」的人。

飢來吃飯,困來即眠,傻子就是這樣,傻子會佛法否?有些人,飢來不吃,困來不眠。何以故?只為打起精神,精進用功,誓願徹見這個妙明真心。如此用功的人,便是菩薩。當食則食,當眠則眠,隨順世間,不壞世法,這是應化世間的佛人。《金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托缽乞食,在回來的路上,肚子已經餓了,他為何不在路上便把飯吃了?他何必要等到「還至本處」而食?在回來的路上,他已經困了,他為何不倒地便睡?他何必要等到「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老年的釋迦牟尼佛,入舍衛大城乞食,歸來之後,已經很累。累了就休息,困了就睡眠,他又何必回答須菩提的問提?我們看看《金剛經》開頭的這一段經文,釋迦佛是個「飢來吃飯,困來睡眠」的人嗎?若是不分場合,不分時間,餓了便吃,困了便睡,那是瘋子,那是傻子,哪裡是聖人?

問:如何是佛法?答曰:飢來吃飯,困來睡眠。這樣的回答,給人造成了一種誤解,以為餓了便吃飯,困來便睡眠,平平淡淡地生活,這樣便是佛法了,這樣便是禪了。依照這樣的見地,依照這樣的方法,餓了便吃,困了便睡,終生如此,那也是吃不成佛的,那也是睡不成聖的。

若就悟者份上來說,「飢來吃飯,困來即眠」是佛法,運水搬柴,喜怒哀樂,皆是佛法,乃至取捨予奪,輪刀上陣,則無不是佛法。然而,若就迷人份上來說,莫說「飢來吃飯,困來即眠」不是佛法,即使讀經看教,盤腿靜坐,那也不是佛法。何以故?惠能大師云:「迷即是眾生,悟即是佛。」既然是眾生,則一切作用,皆是眾生法。既然佛,則一切作用,皆是佛法。

一切方便說教,無非是令人踏上菩提道。未信者,令其生信。已信者,令其起行。已行者,令其得證。已證者,令其究竟徹底。唯有徹證自性的人,他的一切作用方是佛法。若不見性,念佛念經,禮佛拜懺,放生迴向,一切作為,皆是眾生法。

當以明心見性為根本大事,不可以把某種狀態當作佛法。若是落在「飢吃困眠」的狀態里,則盡其一生,不得見性,所作所為,皆非佛法。即使落在「甚深禪定」的狀態里,若不見性,也不是佛法。

自性本來無縛,自性本來解脫,一切作為,只為悟得自性,只為回歸自性,而不是造作出某個樣子,造作出某個狀態,住著在這個樣子或狀態上。何以故?任何樣子,任何狀態,皆是生滅法,究竟不可靠。所以,以某種狀態為寄託,究竟還會歸於壞滅。壞滅之時,便是轉生之時,佛教稱為生死輪迴。所以說,住在「飢吃困眠」上,住在「平常心態」上,依然還在輪迴中。唯有徹證自性的人,唯有融入自性的人,方能法法皆是佛法,方能生生即是無生。



[1] 《五燈會元》卷三。《卍續藏》第八十冊,第七十頁中。

平常心是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修行人如何做功夫,方不致走入歧路?
理悟事悟,半提全提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