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曆28年拒絕早朝,寧可背惡名,也不說真相,陵墓被挖後秘密揭曉

萬曆28年拒絕早朝,寧可背惡名,也不說真相,陵墓被挖後秘密揭曉

萬曆皇帝28年拒絕早朝,寧可讓世人誤解,背負惡名,也不敢說出真相,陵墓被挖後真相大白於天下,秘密揭曉

明朝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王朝,比較出名的是他的建立者朱元璋,從以前的一個和尚,最終建立了一個帝國。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漢民族,平定天下,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及壓迫政策,恢復了中華,帶領華夏復興。 他從天災人禍和饑寒交迫的鐘離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將所走的這條道路,不僅僅是為私人和某個階級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於駕馭戰爭,掌握主動權。注重招賢納士,廣采眾議,嚴格治軍,完善軍制,練兵育將,強調將領要識、謀、仁、勇兼備。主張寓兵於農,且耕且戰,保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

後來朱元璋為了自己後代的江山坐穩當,對開國功臣伸出了屠刀,把這些驕兵悍將殺了個乾淨。可是在他死後,他的孫子還是把江山丟了,讓朱棣發動兵變奪走了皇位。

朱棣攻下南京後,在拒絕了他的支持者們反覆幾天的勸進之後,於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但不是繼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繼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廢除建文年號,建文四年改稱洪武三十五年)。即位後下令大力搜索齊泰、黃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餘人,朱棣還令盡復建文所改的一切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於恢復祖訓。

靖難之役是明初圍繞皇權鬥爭日趨激化的必然結果,朱棣以強藩起兵奪取皇位後,北方不再有強藩存在。之後還出現了一位懶皇帝,拒絕上早朝,可是國家還是照常運作。

萬曆28年拒絕早朝,寧可背惡名,也不說真相,陵墓被挖後秘密揭曉

這位奇葩皇帝就是萬曆皇帝,名字叫朱翊鈞,十歲的時候就繼承了皇位。開始坐上皇位的時候,因為受到嚴格的教育,所以這導致沒有童年的自由。這時候在輔政大臣的治理下,大明帝國十分強盛。到了萬曆繼承皇位後的第十年,朱翊鈞開始親政,成為了這個皇朝的真正掌控者。

萬曆十年(1582年),內閣首輔張居正去世,20歲的萬曆帝正式親政。在最初的幾年,萬曆帝還兢兢業業、恪職盡守。如萬曆十二年( 1584年)八月至萬曆十三年( 1585年)五月京師大旱,萬曆帝決定親自祭天祈雨。祈雨當天,萬曆帝親率百官步行十餘里來到天壇,經過一番冗長而繁複的祈雨儀式後,萬曆帝又不顧勞頓,堅決拒絕乘輦,再次頂著烈日步行回宮。尤其是,為了表示祈雨的虔誠,萬曆帝特意要求免除清道,破例讓沿途百姓爭相一睹天顏。此情此景,令群臣百姓無限感動,不少人甚至潸然淚下。

朱翊鈞在位之初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在神宗支持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征,鞏固了漢家疆土。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缺乏張居正這樣的賢士應對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征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明朝逐漸走向衰亡。

萬曆皇帝在位期間衰敗的明王朝也在這個時期走向活潑和開放, 明朝的經濟處於當時世界經濟主導地位。在此期間,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外國傳教士也紛紛來華,例如利瑪竇就覲見過萬曆帝,開始西學東漸, 整個社會也出現了反對封建禮教、個性解放的精神。

萬曆28年拒絕早朝,寧可背惡名,也不說真相,陵墓被挖後秘密揭曉

可是萬曆皇帝只是親政後,上朝僅僅過了四年,就不再上朝了。然後在剩下的二十八年時間裡,一直在深宮中遙控著自己的帝國。按照史書的記載,是因為萬曆皇帝無道,讓酒色掏空了自己的身體。所以導致無顏面對文武百官,只能躲在宮裡面,通過聖旨發號施令。雖然萬曆皇帝有這麼多年沒有上朝,可是整個國家卻也能正常運行,沒有出現大的動蕩。

關於朱翊鈞不上朝的原因,後世學者提出了各種猜想,有人認為他長大之後,漸漸墮落與閨中之樂荒廢了朝政,也有人說有張居正在朝中做首輔大臣,所以他也就完全放心,關於此事史書上也沒有明確的記載,

萬曆28年拒絕早朝,寧可背惡名,也不說真相,陵墓被挖後秘密揭曉

雖然這種做法,讓朝中的大臣們很震驚,皇帝不上朝就是一個不稱職的皇帝。可是萬曆皇帝不管大臣的勸諫,依然不上早朝。就算是邊關發生戰事,萬曆皇帝也沒有和自己的大臣們多加商討,直接指揮帶兵將領獲得勝利。

雖然不上朝,但是不上朝之後並沒有宦官之亂,也沒有外戚干政,也沒有嚴嵩這樣的奸臣,朝內黨爭也有所控制,萬曆對於日軍攻打朝鮮、女真入侵和梃擊案都有反應,表示雖然忽略一般朝政,還是關心大事,並透過一定的方式控制朝局。

這讓大臣們感覺到很沮喪,自己毫無用武之地。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萬曆皇帝拒絕上朝,這成為了困擾我們的謎團。

萬曆28年拒絕早朝,寧可背惡名,也不說真相,陵墓被挖後秘密揭曉

當但絕不是像有些史書資料中記載的那樣,萬曆皇帝是一個貪圖酒色的帝王。因為在萬曆皇帝當政期間,整個大明實現了很大的提升。這絕不是以了昏君能幹出來的,而且還是在不上朝的情況下。直到了建國後,萬曆皇帝的陵墓被考古學家發掘,最後發掘出29個滿載金銀珠寶的紅色大木箱,還有皇帝的金絲冠等價值難以估量的皇家專屬寶物,另外還有在明朝時期珍貴的書畫字卷等等。萬曆皇帝入殮時,頭上戴著一頂烏紗翼善冠,而在棺木中,皇冠就備下了六頂,其中包括冕冠兩頂,翼善冠三頂,還有皮弁一頂,地宮中備下的衣料,多達百餘匹,而那些金銀、瓷器、玻璃器、玉器,首飾、梳妝用品、武器等等4000多件,可以說萬曆的定陵,就是一座內容豐富的大寶庫。

等到了打開棺木的時候,我們才明白了這位皇帝不願意上早朝的真正原因。

萬曆28年拒絕早朝,寧可背惡名,也不說真相,陵墓被挖後秘密揭曉

當萬曆皇帝的棺木被考古學家打開的時候,發現他的屍體並不是平躺在棺木中,而是彎曲的。等到考古學家把他的屍骨復原之後,發現右腿比左腿短很多,原來萬曆皇帝的腿殘疾。可能是由於萬曆皇帝為了保持自己的威嚴形象,不想被大臣們發現自己是以一個瘸子。所以才會拒絕上早朝面對群臣,這或許是最合理的說明了。這樣的身體條件,嚴重地妨礙到了他出席各項活動,他也就因此背負上了「怠政」的惡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天下知天下 的精彩文章:

晚清曾遺棄的土地,如今蘊藏超過200億噸石油,2.19萬億噸煤炭
「說曹操曹操就到」,下句99%的人不知道,曾改變了兩段歷史

TAG:觀天下知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