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最終因自然災害而走向滅亡

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最終因自然災害而走向滅亡

對於明朝的滅亡,人們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諸多分析。政治的腐敗,黨爭的激烈,財政的空虛,軍事制度的腐朽,經濟上的混亂,還有崇禎皇帝的個人決策失誤等無疑都是導致明朝滅亡的原因。而在這些「人」的因素之外,自然環境的變化對明朝滅亡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不同於以往朝代的災害,明末的自然災害對歷史進程的影響比任何一個時期都要深刻。

縱觀中國歷史,每一個朝代的滅亡都與自然災害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西漢末年的蝗災,東漢末年的地震、水災,唐朝末年的水旱災害等。嚴重的自然災害會導致大規模流民的產生,引起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王朝衰亡由此發生。與其他王朝相比,明朝末年由於處於地質學上的「小冰河期」,其自然災害的頻率和烈度之大,極端天氣之多,可謂曠古未有。據相關學者統計,明代共發生水、旱、蟲、震、雪等十二類自然災害3952次,其中水旱災和震災佔到了自然災害的四分之三。而明末的萬曆至崇禎年間,竟年年都有一種或幾種自然災害,僅從崇禎元年到崇禎十七年,就發生了水災、旱災、雪災、蝗災,一些地區還發生地震。

明末自然災害首先是氣溫明顯偏低,極寒天氣、冰雹、雪災、水災頻發。萬曆二十八年,福建興化、莆田等地連續幾天出現凍雨,城牆、橋樑坍塌。萬曆二十九年,江南地區凍雨。萬曆四十六年四月,陝西大雪, 凍死駱駝二千多隻。萬曆三十五年、萬曆三十七年江南、兩湖、福建等地大水。崇禎三年九月,北京出現嚴重凍雨冰雹。崇禎四年五月,山西襄垣出現凍雨冰雹,最大的冰雹竟比牛還大,小的也如拳頭一般大小,大量民眾和牲畜被冰雹砸死。崇禎七年五月,四川各州縣大水,摧毀城池、村莊無數。從1620年冬到1621年春,全國出現極為罕見的嚴冬,長江中下游地區及其以南的大範圍冰雪天氣持續長達40餘日。漢水及淮河下游與洞庭湖等大江大湖出現嚴重封凍,長江以南的大量河流和湖泊結冰,亞熱帶和熱帶果蔬及其他植物遭嚴重凍害。

明末旱災非常嚴重。萬曆十一年,山西運城鹽池由於大旱而乾涸。天啟元年,全國大旱。天啟五年,北直隸大旱。天啟七年,四川大旱。崇禎元年夏,華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人相食」。崇禎三年三月,全國再次大旱,崇禎皇帝親自祈雨。崇禎五年,江南大旱。崇禎十年至崇禎十五年,華北年年大旱,江南、兩湖地區也出現大旱。嚴重的旱災還導致蝗災、鼠災。天啟六年,華北大旱與蝗災並發。崇禎元年,陝西、山西蝗災。崇禎十五年,陝西鼠災,「食苗如割」。

還有地震在明末也頻繁發生。據《明史》記載:僅在南京一地,從天啟元年到崇禎年間開始就發生地震四次,北京地震則高達七次之多,同時期,在濟南、福建、兩廣等地也發生了地震。

明末的自然災害,不僅程度嚴重,類型眾多,而且分布地域廣泛,不僅政治動蕩的華北地區災害嚴重,即使是形勢較為穩定的南方地區,也受到自然災害的巨大打擊,導致了嚴重的饑荒。如崇禎十年,「浙江大飢,父子、兄弟、夫妻相食」。崇禎十二年,江西大饑荒。崇禎十三年,「浙江、三吳大飢」。因此,明朝政府也無法倚靠南方地區對華北地區進行賑災。

自然災害導致了大量的饑民產生,為農民起義軍提供了無盡的兵源,而明朝正規軍則物資匱乏,士氣低落。關外的後金則依靠劫掠明朝來度過災荒。最終,明朝在李闖和滿清的夾擊下,走向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史論事 的精彩文章:

清朝華人在東南亞建國,維持109年,光緒年間滅亡
女皇武則天靖邊無力,武周王朝被突厥羞辱

TAG:論史論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