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走青春路的殊途同歸

重走青春路的殊途同歸

我們的明天

 重返20歲 電影原聲帶

鹿晗 

00:00/03:52

電影評論

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曾寫過這樣一段頗有深意且耐人尋味的話:「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這很好地為很多人不珍惜現在,失去了之後才追悔莫及的特質做了註解。國產喜劇《夏洛特煩惱》和美國喜劇電影《重回十七歲》(《17 Again》)正是從不同的角度強調了要懂得把握當下情感這一主題,與之相應的還有對青春、夢想、中年危機、代溝等常說常新的話題的思考,本文將對這兩部電影的題材選擇、敘述視角、主題類型及其反映現實生活的角度進行簡要對比分析,以期尋找到它們喜劇框架背後對人生這一主題的不同詮釋。

一、穿越題材的技巧性運用

《夏洛特煩惱》絕對可以稱得上是2015年國慶檔票房的一匹「黑馬」,該片是由開心麻花團隊的同名舞台劇《夏洛特煩惱》改編,由青年導演閆非、彭大魔執導,沈騰、馬麗領銜主演,主要講述了學生時代暗戀校花秋雅的夏洛借著醉意大鬧秋雅的婚禮現場,其妻馬冬梅在吃醋發飆之後現場一片混亂,夏洛躲在衛生間馬桶上嘔吐之後昏昏睡去,奇蹟般地穿越回了高中校園,在經歷了抱得美人歸,事業有成、紙醉金迷但是不幸罹患艾滋病即將撒手人寰之際才終於意識到只有馬冬梅才是自己最應該珍惜的人,穿越結束之後回到現實的夏洛開始加倍彌補妻子,並最終懂得了幸福的真諦。

《重回17歲》(《17 Again》)上映於2009年,由著名導演伯爾·史緹爾執導,青年演員扎克·埃夫隆主演,故事講述17歲的校園風雲人物麥克在一次關鍵性的籃球比賽上決定放棄報送名牌大學的大好前途,向懷有身孕的女友斯嘉麗求婚,然而20年後,人到中年的麥克婚姻事業都陷入僵局,妻子因為無法忍受麥克連續二十年對自己的抱怨而決定離婚,兒子和女兒也和麥克代溝很深,麥克搬到朋友奈德家裡居住。當麥克回到自己的高中追憶本該有的錦繡前程之時意外遇到了一個神秘的學校管理員,讓他重新回到17歲的高中時代,在學校里的一系列遭遇讓麥克真正認識到其實自己當初的選擇是跟隨自己內心的正確選擇,但是因為自己的不懂珍惜而傷害了家人,影片的結尾十分溫馨,麥克贏得了子女的愛,也和妻子斯嘉麗重歸於好。

可以說,《夏洛特煩惱》和《重回17歲》都是比較典型地運用了「穿越」這一近年來越來越受追捧的藝術手法。通常來講,穿越電影是指主人公由於某種機緣巧合而發生了時空倒置,從自己原本的生活時空轉換到另外一個時空中去生活,一般會有從過去穿越到現在、從現在穿越到過去、從未來穿越到現在幾種模式。本文分析的兩部電影都是屬於非常典型地從現在穿越到過去,其中一個很巧合的「穿越媒介」就是水,當夏洛被馬冬梅追到衛生間之後為了讓自己清醒而把自己的頭浸在洗手池中,然後趴在馬桶上睡去,而麥克也是為了「救」那個在海登高中見到的清潔老人而在河流之中穿越回去,「水」在影片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耐人尋味,是否可以按照中國古代就慣有的「上善若水」這種觀點來加以解讀?《論語》中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以水來比喻時間的不停留,從影片結尾時主人公的醒悟和悔改來講,「水」所象徵的醍醐灌頂之意可能會給我們一個從文化上進行深層次解讀的視角。不管是《夏洛特煩惱》還是《重回17歲》,主人公都是從中年穿越到青年,而且共同的特點是他們生活失意、貧困潦倒。

中年,是一般意義上的生命之秋,原本很多的人生可能性已經所剩無幾,而青少年則是處於多種選擇同在,有無窮可能性的特殊時期,導演和編劇選擇這樣的視角具有無限的遐想空間:「如果再來一次,我會不會不一樣?」這樣的疑問給了觀眾一種逼問式的自我審視。胡奕顥認為:「穿越電影作為一種類型電影得以建構,有著一套當下文化潮流與觀眾審美心理的更替影響商業電影生產的內在邏輯,這種邏輯從穿越電影的美學特徵出發,深入剖析其審美心理,並結合文化領域研究,最終找尋其文化根基。」古今中外的人們普遍都有一種渴望拓展生命深度和寬度的追求,《莊子》里的莊周夢蝶、唐傳奇中的《枕中記》、元代的《邯鄲夢》和清代蒲松齡的《續黃梁》等作品所表現的「浮生若夢」的觀念也許帶有一些悲觀和消極色彩,但是如果用電影這種以蒙太奇即鏡頭的排列和組合的方式呈現會在很大程度上讓我們意識到也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從這一點上,《夏洛特煩惱》和《重回17歲》對人生的思考出發點十分類似。

二、風格不同的喜劇性誤會

與悲劇的莊嚴肅穆、發人深省不同,喜劇的第一要義是幽默好笑,從這一點上來講,《夏洛特煩惱》的搞笑程度要遠高於《重回17歲》,因為脫胎於舞台劇的緣故,電影版《夏洛特煩惱》有很多可以和觀眾面對面直接交流的機會,從這一點來講,《夏洛特煩惱》要比時間稍早一些的徐錚導演的《港囧》有優勢很多,開心麻花團隊主打喜劇風格,在春晚上連續幾年推出的備受追捧的小品也為他們贏得了相當高的人氣,電影中的很多笑料和包袱密集、多元、有味道,比如夏洛和馬冬梅名字的由來、費玉清《一剪梅》與影片中「瓊瑤小生」袁華悲催情感經歷的巧妙結合、大春這一類似「傻根兒」似的人物的賣房經歷等等都保證了電影在院線上座時的不冷場,但是也正是由於時時刻刻注重笑點量的累加,給人以些許油腔滑調的媚俗感,並不能以一種自然幽默的方式完全征服觀眾,「為了搞笑而搞笑」的噱頭多少有些過火,這是導演和編劇以後要注意改進的方向。

與之相反的是輕喜劇風格的《重回17歲》的冷靜敘事,青年麥克的扮演者扎克·埃夫隆是美國系列電影《歌舞青春》里的重量級角色,這也是他首次出演非歌舞題材的影片,扮演中年麥克的馬修·派瑞是《老友記》中錢德勒的扮演者,兩位主演的不同風格也給《重回17歲》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精彩,比如,麥克穿越回去之後因為相貌的改編差點讓自己的親生女兒愛上自己,其對斯嘉麗的關愛有加也讓斯嘉麗誤以為他有戀母情結,尤其值得注意是湯瑪斯·萊恩扮演的奈德與麥克之間的打鬥戲尤其精彩,影片中對這個「科學怪人」、「億萬富翁」的調侃張弛有度。

以笑為標誌的喜劇性是重要的審美範疇。外表形式中,有形體、言語和動作三方面,構成人的喜劇性。形體看,形體的誇張或扭曲,常常引人發笑。從言語看,它的喜劇性表現在滑稽與幽默上。至於動作和作為,也常常以它們的荒謬性和滑稽性,來產生喜劇效果。因此不管是文學還是影視作品都不能忽略形體、語言和動作的搞笑,兩部電影的主角設定並不相同,比如夏洛穿越回到高中依舊是中年的樣子,並沒有更換演員,而麥克則是中年的記憶和心態、青年的形貌,這也引發了其妻子斯嘉麗的恍惚,人物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和麥克不能被大家發現真相的欲蓋彌彰的矛盾給觀眾帶來了一種神奇的心理體驗。

三、「青春」與「中年危機」主題的對比呈現

不管是《夏洛特煩惱》中夏洛從中年穿越回高中,還是《重回17歲》中麥克從中年穿越回17歲,都給觀眾呈現了從一種可能性到無限可能性的表象,與之相對應的是對青春與中年危機的社會現象的關注。夏洛沒有工作,因此男人們最得以展示自己能力的事業更是無從談起,所以才有了電影開篇夏洛的內心獨白——「有的人吧,缺鐵;有的人吧,缺鈣;而我最缺的,是面子。」正如《夏洛特煩惱》英文譯名《Goodbye , Mrt.Loser》一樣,他希望自己不要成為大家眼中、口中的失敗者。

《重回17歲》中麥克的情況也很類似,他在同一家公司裡面兢兢業業16年,但是辛苦盼來的升遷機會居然被一個剛來公司兩個月的職場新人搶走,這樣的打擊未免有些殘忍。與《美國麗人》(《American Beauty》)這部只是講述中年危機的悲劇電影不同,《重回17歲》的結局在很大程度了給了觀眾以希望,頗有中國傳統戲曲裡面的「大團圓」意識。在通常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慣常模式之下,兩部電影更偏重於問題的提出,在怎樣更好地分析和解決中年危機這一現實的思考上並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但是從揣摩觀眾心理的程度上來講還是可圈可點,值得肯定。

四、商業化背景下的情懷展現

在2015年國慶檔大片雲集、競爭激烈的票房角逐之中,《夏洛特煩惱》以其良好的口碑成為一躍而上的「黑馬」,最終斬獲了14億的票房佳績,而《重回17歲》在2009年上映首周就開出2410萬美元票房,創下全美當周票房冠軍,這樣的成績無疑是證明了兩部影片本身商業價值的勝利。現代社會日益浮躁,觀眾對於喜劇的欣賞呈現一種越來越挑剔的狀態,在《夏洛特煩惱》中,隨處可見的「年代戲」給了大家一種很好的代入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歌曲毫無違和地運用顯示了一種濃重的懷舊情懷,如許巍的《曾經的你》、周杰倫的《雙截棍》、朴樹的《那些花兒》、費玉清的《一剪梅》、任賢齊的《相約九八》等等,這些經典的歌曲伴隨著中國很多「70後」、「80後」的成長,在商業化充斥著如今大屏幕的現狀下,走心的好電影獲得追捧導致觀眾自願充當「自來水」為電影吆喝叫好喝彩實在是一種必然。

《重回17歲》中扮演青年麥克的扎克·埃夫隆在美國本土具有大量的粉絲,他主演的歌舞題材的電影備受追捧,遺憾的是在電影中埃夫隆除了在那場決定命運的籃球比賽之前和拉拉隊同台跳了一段舞蹈之外並沒有太多的展現其精彩舞姿。影片中最具情懷的是麥克的好友奈德和高中女校長的愛情,科學怪人用精靈語等橋段非常配合影片的非現實構想,青春就應該是充滿無限可能的,因此影片中那個清潔老人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命運的代名詞。

五、小結

著名美學家高爾泰認為:「美感,這是一種比思想更為深刻的思想,是一種深刻到超過了意識限度的思想。」電影中同樣也存在一種和諧的美學。當下的商業電影很容易就會被不買賬的觀眾貼上爛俗、媚俗、低俗的標籤,值得欣慰的是本文分析的兩部電影在情懷的體現上並沒有完全淪為市場的附庸,夏洛在電影中有一句內心獨白,他說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因此也許導演和編劇更想通過電影傳達給我們的是一種思想——回到過去不如活在當下,「一鳥在手勝過雙鳥在林」,夏洛和麥克都重走了青春之路,在人生旅途中又殊途同歸,認識到了此時擁有的才是最踏實和可控的,因此在感受過兩部電影主人公的穿越與自我尋找之後,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啟發,找到屬於自己值得珍惜的或者是已經遺失許久的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福只在呼吸間 的精彩文章:

TAG:幸福只在呼吸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