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彭:不要爭了,搬運費加倍,石頭我全部買下

文彭:不要爭了,搬運費加倍,石頭我全部買下

↑ 凍地麥青青田素章與壽山老嶺青素章

梁文峰攝

寫在前面的話

在每個版塊開辦之前,我都會習慣性地去整理一下自己做這個事情的思路,或者也包括初衷吧。一方面是怕自己的想法不切實際,另一方面是預防自己會力不從心,這裡不論犯了哪一點都是在浪費時間,而時間是極寶貴的,起碼對我來說是這樣。

做一個關於印石的版塊,這個想法其實存了很久。我有一篇舊的半成品文一直沒時間完成,題目就叫《公眾號是一個七彩泉》,裡面涵蓋了我對公眾號領域的一些理解和想法,大概以後會把它寫完的。那麼開發版塊的工作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再現我在文章里的部分想法。

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有各自的風格,通過配文配圖和展現的所在領域而體現的性格像極了它的主人,它就像人一樣。公眾號平台也是如此,「專註」,「單一」。但它們畢竟不是人。

創造力體現了事物的活力,人也是需要有創造力的,缺乏就會變得平庸,不容易出彩。從這個角度看,我為公眾號不斷地注入創造力,也就是不斷提高其生命力和活力。我把它當成一個真實的人去對待,去反思以及教育,它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人,其實就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公眾號。

回到「石頭山」版塊。我跟隨唐師習書法篆刻藝術有一段時間了,對印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由衷的喜歡,因此才決定開辦這個版塊以記錄我的學習足跡。此版塊以印石為主,以其它石類藝術品為輔。內容上除了大部分愛石者常談的「色」、「質」之外,我還會站在篆刻者的身份角度談談對石頭的理解,包括石性、形制以及文化內涵等等。

當然了,這個版塊的開發本身也是有出於一定的經濟考慮的。在這裡你除了能看,還能買。價錢當然不是你來定的,但絕對不會忽悠人。無油拍照是我的真誠,薄油保養是護石如己,而挑出石病既是我對高品質的強迫症,又是對觀者的負責任。唯一不能確定與保證的,就是把它交到別人手裡。萬一它是我最中意的呢?

最後,對於寫文的期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儘力而為吧。但縱觀很多身邊的朋友去談印石,愛石的未必懂印,善印的更未必願意把時間耗在賞石上,於我,權當是儘力而為地「玩」吧。

↑ 水印測試

底圖來源於網路

PS:圖片一般是不打滿水印的,因為這樣做嚴重影響了觀賞效果,這也只是個測試而已。如非極必要,絕不上水印。順帶一提,除了特別說明外,此版塊所展示的所有印石皆處於本人自藏狀態,同理,如無其它標註,照片也是由本人自行拍攝。

青色的青田(正文)

當代人所熟知的青田石基本上是屬於青綠色系的,但早在明中期以前,人們根本就看不起青田石,至於青綠色系的青田石,更是不受待見,直到文彭遇見了燈光凍。

「明嘉靖年間,南京城,西虹橋頭圍起了一圈人。一個外地口音的老漢與本地商人互相謾罵,吵得不可開交。原本這只是市井尋常之事,但是人群堵住了一位文士的小轎,他就是明四家之一、著名書畫家文徵明的長子,時任國子監博士,名叫文彭,人們多敬稱為文國博。」

「打聽了一下,原來老漢是個做石頭生意的,水路運來一批貨,說好賣給那位商人,可搬運費始終談不攏,雙方吵了起來。文博士這才注意到,老漢肩挑背馱,共送來四筐石頭。文博士下轎,蹲下身去細細觀察,反覆摩挲,那商人似乎並沒有因為官員的到來而動搖。」

「文彭觀其言行,猜測不是因為搬運費那麼簡單,而是因為石頭貨不對樁。對外行人來說,這些石頭外表尋常,但是蘸些水上去對著陽光觀看,便見端倪。在薄厚不均的石皮下面是隱隱泛著青綠色的內質,質地細膩潤潔。」

↑ 凍地麥青青田素章背光

梁文峰攝

「端詳許久以後,文彭對兩人說:『不要爭了,搬運費加倍,石頭我全部買下。』。」

「紛爭平息,圍觀的人群轟然散去,他們不會意識到,就在剛才,他們其實已經目睹中國藝術史上傳奇的一幕。如果沒有文彭的慧眼識寶,就沒有明代文人篆刻藝術的興起和延續數百年印章藝術的勃興。」

註:西虹橋,古代南京繁華商業區,主營金銀珠寶首飾,別名珠寶廊。

據記載,剝去石殼的那些青田石經水淋濕後,文彭看到了一種近乎神跡的晶瑩,「觀之瑩潔純粹如玉,摩之堅緻細密如嬰兒肌膚,若以燭火照之,潤澤剔透,燦若燈輝。」。上面所描述的石頭很可能就是被今人稱為燈光凍的青田石名品。

本期沒有燈光凍,只有凍地麥青青田石,不過燈光凍卻又是凍地青田石中的一種。凍石,簡稱凍;所謂凍地,也就是質地是凍或者類似以及接近凍。凡是凍地,不論打不打光,觀感多有明顯的冷凍感。常見是透明或半透明肉凍狀的塊狀葉蠟石、地開石。

純凈的凍是稀少的,燈光凍之所以能在明朝中期迅速風靡並且價比黃金,很大程度是因其神跡般的純凈度。我目前還沒有下手哪怕一方的燈光凍,一方面是造假成風,可能是受其接近絕產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囊中羞澀,後者占的原因比重要大一些。

常規的凍自然會帶著一些色形,這是業內形容石頭中顏色分布形態的一個術語,有團塊狀、條帶狀、星點狀、雲霧狀等等形態。此素章也不例外,石身上團塊狀的淡黃、青、白三色交融。同時,石色整體泛青,這也是青田石的特點之一,「色澤清淡雅逸」。

↑ 凍地麥青青田素章第一側面

↑ 凍地麥青青田素章第二側面

↑ 凍地麥青青田素章第三側面

↑ 凍地麥青青田素章第四側面

↑ 凍地麥青青田素章頂面

↑ 凍地麥青青田素章印面

梁文峰攝

上六圖雖然不是燈光凍,但也是質地不錯的凍地青田。作為賞者,側重點當然是觀感,完美無瑕就最好;但站在篆刻、雕刻等用石者的角度看,如果觀感與刀感非要選其一,大概是會首選刀感的。因為刀感所代表的石頭質地直接影響作品的細節表現力。色質俱佳固然妙極,但質感優異已是上品,而觀感只是上品之外的可遇不可求。

很多人選石以觀感優先,這樣的後果經常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我以為,在質中求色更加實際,等眼力日益尖利,自然可以在挑選中兼顧質色的平衡。

回到麥青青田石,顧名思義,類麥青色的青田石。這是青田石中以顏色分的一個大門類,估計也是最大的一類。既然是類麥青色,自然也會有不少細分。青灰、綠灰或黑灰色一類,質稍粗,近似黑青田,但兩者極易區別;紅木凍一類,紅木色,石質細潤光澤好,常夾生青白、淡黃色凍石,相對珍貴;蜜蠟黃一類,色似蜂蠟,深淺不一,質細膩,而通體明凈且無雜色者為上品。

以上所展示的這方麥青青田印石即屬當中夾生的黃青色一類,黃偏青色。由於是在自然光線下拍攝,加上印石本身質地透亮的特性,圖片上顯示是略偏淡淡的淺黃色,實際上是黃青色。其實,青田石的色彩豐富,是其他石種難以比擬的,紅、黃、藍、綠、黑、白、灰齊全,而青綠色系則是最常見的青田色系。不過也沒必要作過度的區分,因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並非是人類所能規定的。

青田石在古代常被作為首飾或者佛像擺件等工藝品的用材,其實,作為此類雕材,青田石至少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浙江博物館內藏的青田石小豬就是證據。在明代,黃色等暖色系青田石尤為受到追捧,人們往往將其用於首飾鑲嵌,替代當時價格昂貴的蜜蠟。

↑ 凍地麥青青田素章打光

梁文峰攝

打光,這是檢驗石頭內部情況的一種常用手段。質地怎麼樣?有沒有裂?一打光就全清楚了。

在上圖最光亮處的右邊泛著白色,這是棉絮。棉絮不是真的棉絮,而是像棉絮的雜質,可軟可硬。很多石頭,包括玉石,都有棉絮,這些在內部或表面所顯現的石棉、石花、色根、沙眼等各類雜質以及其它各類雜色,都是自然形成的。這些所謂的瑕疵其實都是自然現象,都屬於正常情況。既然是天然形成的,那麼棉絮的形態也會有很多不同,顆粒狀、霧狀以及花狀等最為常見。此素章中出現的就是霧狀的石棉。

而人們對純凈的過分追求,其實也就是對奇象的偏執而已。好奇並不是不可取,但也別忘了瑕不掩瑜的道理。

棉絮在自然光下反而會看得更清楚,只不過常被人忽視。在以上所有圖中,第二側面的頂部右邊、第三側面的上部、第四側面的頂部左邊以及頂面的左上部,這四處中泛白部分即是同一處不同角度的棉絮。如果不仔細看,很容易誤認為是反光。

打光主要是為了觀察凍地程度以及檢查是否有裂。裂也分內外裂,有的穩定,有的不穩定。同時,裂也分深淺與多少。青田石是比較嬌氣的,易裂。各種各樣的因素都可能導致其開裂,因此薄油保養尤為重要,重油保養也不行。不過上重油有時是有好處的,檢驗的好處。好的青田石硬度適中,如果打光發現疑似有裂,那麼在表面上了重油之後再用手抹去,接著用手去擠壓疑裂處,就可能會滲油,油滲出得多就證明有裂,外裂,而且還是大裂。

當然,干放是檢驗石頭穩定與出裂情況最好的辦法。有些石頭長期重油保養,加上質地本身偏潤,就算表面一段時間無油放置,自然光下也很難發現有裂,因為裂縫內填滿且鎖住了養油。很多人喜歡用這種方法掩飾內裂。長時間的干放為的就是使養油得到最大程度的揮發,從而方便檢驗。

凍地麥青青田素章自然反光面

梁文峰攝

壽山、青田、昌化、巴林,中國的四大名石。對於其中的青田石,情況總不能一下子就全部說清楚的,並且一塊石頭也絕對不能代表青田石,因此,等後面再逐步講解其它的問題也不遲。

作為印人,我對青田石有著特殊的情感,相信很多同道也會有此同感。它的石質爽脆宜走刀見筆意,並且早期的青田石真的為篆刻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一方面是價錢合適,另一方面是石質穩定刀感好。

最後附上此石的參數:

凍地麥青青田石,素章,13*15*41毫米。石質緊密爽脆,軟地,青泛黃色。石身上端局部有棉絮,性本如此。中部有一外裂,屬淺裂,穩定,無礙篆刻。30元。

PS:購買請移步至新進攻擊組公眾號後台,留言「定下+產品名稱」,於推送最下端留言區內發布則無效。價格僅限於推送發布當天有效。謝謝。

預告

寮國田原石打光

梁文峰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進攻擊組 的精彩文章:

TAG:新進攻擊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