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李金華:工業互聯網體系助力製造強國建設

李金華:工業互聯網體系助力製造強國建設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實施「中國製造2025」,推進工業強基、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重大工程,先進位造業加快發展,取得重大成就;未來五年要把握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加強新一代人工智慧研發應用,發展工業互聯網平台,加快建設製造強國。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充分凸顯了其戰略意義。而在2017年11月,國務院就發布了《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位造業」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建設中國工業互聯網,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工業互聯網體系助力製造強國建設

工業互聯網是製造企業、服務企業等與在制品、生產設備、工廠平台等元素互聯而構成的複雜物理系統,是一個有機體系。工業互聯網將生產者、機器、原材料、控制系統、信息系統、生產品等有機整合在一起,通過對製造生產過程工業數據的深度感知、實時傳輸、快速計算分析,實現智能控制,達到生產運營的充分優化。工業互聯網為企業的生產活動提供生產要素和資源的全面感知、信息交互、數據集成,有效驅動企業的技術研發、生產製造、組織管理、市場運營等,為社會化大協作生產搭建了深度互聯的信息網路體系,是工業智能生產模式、工業智慧化發展的關鍵性基礎設施,也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計算技術、互聯網技術在工業系統中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興業態。

工業互聯網是新工業革命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先進組織形式。人類正經歷一場新工業革命,重要標誌之一是生產方式的變革。在2011年4月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提出的德國工業4.0,目標就是構建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數字化物理信息系統,將生產過程中的人、設備、在制品等聯繫起來,形成一個全新產品生產服務模式。這是一種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生產模式,是對傳統生產模式的顛覆,由此也拉開了新工業革命的大幕。德國工業4.0所設計的生產模式,本質特徵是個性化的智能製造,與工業互聯網有異曲同工之妙,代表了未來生產製造方式的發展方向。中國要建設製造強國,就必須加快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全球領先的工業互聯網體系

工業互聯網體系是製造強國的重要標誌。一個製造強國,應該有較為獨立完整的製造業體系,相對優化的製造業結構,掌握先進位造方式和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產品質量優、效益好,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可見,先進的製造方式是一個製造強國的必備標誌。新工業革命進程中先進位造方式的突出特徵就是智能化生產,而智能化生產模式的主要表現是由高度自動化的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系統,它是電子信息技術廣泛深度應用於製造生產的各個環節。智能製造離不開信息技術、數字技術,離不開工業互聯網,故而發達的製造強國均把發展工業互聯網體系作為國家戰略,力圖以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優勢實現異地協同製造,以數字應用驅動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工業互聯網體系是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保證。工業互聯網體系作為先進的製造方式,能實現單個機器到生產線、車間乃至整個工廠的智能決策和生產優化,顯著提升製造過程的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其網路化的生產模式,能協同設計、製造,形成眾包眾創,大幅降低新產品的研發支出,縮短產品的上市周期;它通過靈活柔性的生產設計,製造資源的高效整合和生產實現,完成低成本的個性化定製,全方位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同時,工業互聯網體系通過在制品、成品的網路實時監測,提供生產過程的遠程維護,故障預測、性能優化等一系列預測,並反饋信息,達到設計和生產的動態優化,實現企業服務化的轉型。因此,工業互聯網化體系構建是工業強基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製造強國建設目標的重要保證。

夯實網路基礎 吸納先進中小企業參與

建設工業互聯網體系需要政府統籌規劃,做好頂層設計。工業互聯網體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包含的利益主體多,涉及的領域廣,牽扯的關係複雜,是建設製造強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工程,需要上升至國家戰略,由政府統一領導、系統謀劃。中央政府要進行工業互聯網體系前瞻性、戰略性問題的決策,制定工業互聯網體系的總體規劃,匯聚力量進行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問題的攻關,組織落實重大工程的建設、驗收,協調組織工業互聯網體系建設的示範與應用。

建設工業互聯網體系需要夯實網路基礎。工業互聯網體系涉及企業內外網、標識解析體系、自動化無線網路、軟體定義網路、跨行業跨領域平台、微服務框架等構成要件,涉及工業無線技術、新型蜂窩移動通信技術、數據集成技術、建模分析技術、平台適配技術、信息可靠和安全性技術等。因而,需要加強工業基礎和網路基礎建設,建成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網路設施,進行網路設施改造升級,提升網路速率;要組織開展時間敏感網路、確定性網路、低功耗工業無線網路等新型網路互聯技術研究,進行軟體定義網路等技術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應用探索;要加快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有效整合產品設計、生產工藝、設備運行、運營管理等數據資源,提昇平台運營能力和資源集聚能力。同時,要加快研製網路與數字化互聯介面、標識解析、網路平台、網路安全等基礎共性標準,加快研製工業互聯網體系建設標準。

建設工業互聯網體系需要注重吸納先進中小企業參與。中小企業是中國工業的主體,對增加就業、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經濟增長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製造強國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中,中小企業更具戰略意義。因而,建設工業互聯網體系,必須有中小企業的參與。政府應引導和組織有條件的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先進位造企業參與工業互聯網體系建設,選擇中小企業進行工業互聯網項目試點示範;引導中小企業加快進行網路、數字化設施的改造升級,支持中小企業引進自動化生產線,推行物聯網、機聯網,實現設計、製造、管理、服務等全過程智能化;鼓勵中小企業建設數字車間,提高生產設備的數據採集、信息傳遞、智能分析和決策反饋能力,建成網路、平台、安全體系,及時做好工業互聯網體系的嵌入。

建設工業互聯網體系需要注意吸納國際有益的經驗。工業互聯網體系是製造強國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需要借鑒國際有益經驗。現在,中國已提出了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建設和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V1.0版;而此前德國於2015年7月出台了《德國工業4.0參考架構模型》(RAMI 4.0);美國於2015年7月發布過《美國工業互聯網參考架構(V1.7版)》,2017年1月又公布了最新修訂的《美國工業互聯網參考架構(V1.8版)》。特別是美國的工業物聯網標準已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產業標準,不僅適用於製造業,也適用於能源、醫療、零售、智慧城市、智慧工廠等其他領域;不僅包括IT標準,也包括工業運營標準,故而表現出更強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中國的工業互聯網體系建設應高標準、高定位,具有前沿性、領先性,要借鑒國際工業互聯網體系框架設計的先進經驗,注重工業互聯網與智能製造、兩化融合建設的有機銜接,以更高標準推進位造業與互聯網的深入融合,搶佔國際工業互聯網建設競爭的制高點。

工業互聯網體系建設是一個國家競爭實力的體現,能否早日建成領先世界的工業互聯網體系,直接決定一個國家能否佔領產業革命的制高點,能否在新工業革命中佔有先機。現階段,全球工業互聯網建設還處於標準體系和產業格局未定的探索期,中國需要抓住時機,發揮制度優勢和市場優勢,精心設計、統籌規劃,聚精會神、穩步推進,保證中國工業互聯網建設取得實質性成效。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原標題:李金華:統籌推進工業互聯網體系建設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星 排版編輯:黃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領導力八講》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
肖晞:中國外交貴在「特色」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