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于海闊:對外漢語教材國別化是大勢所趨

于海闊:對外漢語教材國別化是大勢所趨

漢語國際推廣是我國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而教材則是漢語推廣工作的關鍵性問題。由於通用教材難以滿足複雜的海外使用需求,國際漢語教材近年呈現了國別化趨勢。廣義的國別化漢語教材包括針對不同國別、語種、民族編寫的教材。然而,業界也存在這樣的觀點,一種認為國別化教材應主要由外國人編寫,另一種認為可仿照英語推廣而不必重視教材國別化開發。筆者願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供業內人士參考。

英語成為國際通用語的特殊原因

英語是英聯邦國家和許多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地區最廣泛的語言。英語的傳播對漢語國際推廣當然是有借鑒意義的,例如建立專門的語言推廣機構,政府財政支持,等等,但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還必須把握靈活性的原則。有人認為,英語傳播的成功經驗表明:英語母語國始終走的是研究和編寫各類通用型精品教材(例如《跟我學》《新概念英語》《走遍美國》)之路,並重在提供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原則和方法,而不是大力發展國別化教材。那麼,如何理解英語和漢語在語言推廣方面的差異,值得進一步思考。

首先,英語成為實際上的國際通用語是一種特殊的歷史現象。周有光指出,「英語成為國際共同語有五個有利條件:人口眾、流通廣、科技高、出版多、使用便。」英美等國的歷史表明,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一系列因素決定了英語的當前地位。英國建立的跨越歐美亞非四大洲的「日不落大英帝國」總共歷時390年,英語在眾多殖民地被作為行政語言來強化統治。美國的獨立更加擴大了英語的傳播範圍。聯合國總部設在紐約,80%的原始文件是英文,美國的好萊塢電影席捲全球,美國電視節目、電腦技術都在世界範圍產生巨大影響,當今互聯網上的文字90%以上為英文,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英語的傳播。

不難看出,以英語母語國「未大力發展國別化教材」為由輕視漢語教材國別化發展是不恰當的。由於在傳播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將英語傳播的情況硬套用到漢語身上,是一種過於簡單化的思維。通俗地說,在英語母語國不開發國別化教材的情況下,英語也能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傳播,「許多國家都在進行英語掃盲」,自覺主動地學習英語,這的確是客觀現實。可見,英語成功推廣的經驗並不能生搬硬套,借鑒時需要把握靈活性原則,相應戰略的制定應充分結合我國的國情。

其次,《跟我學》等通用型精品英語教材的使用,也需大量的本土化教材加以配合。因此,這些通用教材的廣泛使用與各國開發本土化教材並不矛盾,而英語本土化教材主要由各國自己開發也是由英語的特殊地位決定的。儘管學習人數有所增加,但漢語當前的通行程度還相對較低,與英語等強勢語言相比仍處於弱勢,距離國際語言的地位尚遠。這是必須正視的現實。

開發國別化教材是歷史的選擇

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帶來了漢語國際地位的變化,但總體來看,除母語者之外,以漢語為第二語言的人數佔世界總人口的比例依然不高。當前中國經濟迅猛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如火如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必須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進一步提升軟實力,加大漢語推廣力度,有效配合中國優秀文化的傳播。因此,面向海外的國別化教材就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這是由國際和國內的戰略格局決定的。

有種觀點認為,國別化教材可能更適合有關國家自己去編寫,但這種觀點並不全面,值得商榷。在現實情況下,除發達國家外,大多數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由於條件所限,獨立開發本土化漢語教材的能力還不足,雖然未來能獨立開發本土化教材的國家肯定會有所增加,但在可預見的時間內還看不出迅猛增長的勢頭。因此,國別化教材的編寫任務在當前以及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應由中國來主導,由國內的專家學者和外派教師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來完成,時機成熟時還可考慮中外合編或支持當地人獨立開發本土教材。在教材編寫國別化任務完成前,暫時主要使用中國國內的優秀通用教材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國別化教材編寫的必要性。

我們要抓住並利用好歷史提供的寶貴機遇,以開放、宏觀的視野和時代敏感性來滿足時代的要求。陳榮嵐指出,「作為漢語教學的母語國,不能僅僅依賴於對外來模式的借鑒,我們必須具有國際領先和模式輸出意識,必須首先建立自己的有說服力的品牌。我們責無旁貸地應當佔領漢語研究與漢語教學領域的制高點,在漢語教學國際化進程中,掌握制定規則、輸出規則的主動權」。抱著「等那些國家發展起來後,等其外語教學發展到相當程度時,再讓其自己獨立開發本土化教材」的思想,採取袖手旁觀的姿態,就會坐失大好的歷史機遇。事實上,這項工作很多年前就有人在做,許多國別化教材開發者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和汗水,如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為柬埔寨編寫的華文教材《中文》, 廈門大學組織專家編寫的印尼國民高中教材《華語》,以及《寮國漢語教程》《緬甸初級漢語教程》,都具有鮮明的特色,受到當地師生的好評。

國別化教材與通用型教材的開發都是必要的,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撐的關係。我們在大力主導開發國別化教材的同時,仍然需要積極鼓勵當地教師和學者、專家參與進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漢語教材的國別化跟多樣化並不存在根本矛盾,國別化本身就有著多元化的內涵。另外,多元化的體現方式有很多,無論是通用型教材還是國別化教材都應實現多元化。要想真正貫徹國別化的方針,就一定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學習要求、不同的教學條件編寫出品種多樣的教材——不是幾十種、幾百種,而是數以千計——以滿足不同國家、不同層次、不同程度漢語教學的需要。例如,兒童用和成人用的教材顯然應分屬不同的系列;速成班和強化班用的教材顯然應更注重實用性和口語特徵;網路用教材同面對面授課所用的教材當然也不一樣。研究人員及漢語教師應實地調查,同當地的專家學者進行合作,嘗試編寫具有較強適用性的多種風格的教材,並根據使用者的反饋意見及時進行修訂。

國別化教材的研發和編寫關係到漢語國際傳播和中華文化推廣。當前,我們要客觀辯證地看待成績和不足。要充分認識到,對外漢語教材的國別化是大勢所趨,應針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圈、不同民族、不同語種,積極開發相應的教學材料,包括網頁、視頻、詞典、手冊等,推動漢語學習的多樣化、立體化、電子化、網路化,更好地為國際漢語教育服務。

(作者單位:重慶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

原標題:于海闊:推動教材國別化發展 促進漢語高效率推廣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星 排版編輯:黃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外交評論》2018年第2期
肖晞:中國外交貴在「特色」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