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學出版社的特色發展之路

大學出版社的特色發展之路

本文4000字,閱讀用時約7分鐘

大學出版社轉企改制之後,在專業化、特色化、數字化、多元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十九大報告在文化建設方面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提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化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還明確指出,在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中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早在2015年9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強調文化企業必須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作為我國出版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出版社如何在轉企改制、市場需求嚴重錯位、市場競爭激烈、互聯網技術盛行、民營資金湧入的背景下,保持獨特的活力和高端競爭力,瞄準自身定位、堅守出版使命、履行社會效益首位的原則,是未來大學出版社立足的根本所在,也是國家對大學出版社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強化頂層設計,堅守大學出版的使命和宗旨

大學出版社是重要的文化企業,必須旗幟鮮明地堅守文化企業的價值追求,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這是大學出版社積極應對數字時代變革的關鍵。

大學出版社的頂層設計分為內涵理念和外延發展兩部分。所謂大學出版社的內涵理念即為大學出版社的使命,大學出版社的使命是出好書。自大學出版社轉企改制以來,新時期大學出版社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任務還是出好書。始終站在服務高校學術和教學的前沿,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要地位。教育部2002年頒布《高等學校出版社管理辦法》,指出高等學校出版社的主要任務是出教材、教學參考書、教學工具書及其他教學指導書,為高等學校教學服務,從而推動高等學校的教學工作和學科建設。此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重視學術著作的出版,反映不同學派、學術觀點和風格,為科研服務。2015年2月9日,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見》,將始終堅持正確方向,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社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等原則作為高校出版工作的功能定位,明確高校出版工作在立德樹人工作中的重要性。所謂大學出版社的外延發展就是堅持突出主業,多元發展,打造品牌,質量為上的理念,不斷提升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的水平和檔次,重視出版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的圖書,打造具有「三大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五個一工程」獎)水平的精品圖書。如今,大學出版社已成為獨立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不少出版社只盯著短期的和顯性的經濟利益,但事實上,大學出版社最不應該忽視的是長期的和隱形的社會效益。

二、突出社會效益為先,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新技術革命、「互聯網+」技術、信息化技術等使得出版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民營出版力量的湧入、管理體制的落後等,使大學出版社的發展問題更加迫切。目前,衡量大學出版社的發展情況時,與全國其他出版社一樣,一般以經營規模為重要衡量標準。但作為承擔科技出版和教育出版的文化企業,一味強調經營規模,不利於大學出版社形成長遠的責任擔當,這也是大學社一直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徘徊的原因。《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見》對大學出版社的未來發展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該意見明確指出了大學出版社應有的發展方向,一是進一步明確大學出版工作的功能定位。大學出版是我國教育事業和出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清醒地意識到大學出版工作立德樹人的重要地位。二是牢牢把握大學出版工作的中心環節。大學出版社要將出版優秀出版物作為核心工作,力推有著精深思想、精良製作、精湛藝術的精品力作;要做好各類教材和教學用書的出版工作,在出版物的數量、質量等方面滿足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需要。因此,為了能保持大學出版社健康持續發展,在大學出版社體制改革後繼續確立正確的發展方向,就必須科學系統地建立大學出版社的評價體系。

大學出版社社會效益考核評價的是服務社會、思想文化建設的綜合能力,全面評估社會效益需要多種類型的指標和全面、科學、可行的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大學出版社評價體系應首先突出其功能地位。大學出版社在建設之初,瞄準的就是服務教學、弘揚學術、出版精品。但是評價體系的不科學和不完善,使得大學社的目標偏重於經濟指標,導致目前教材和教學用書的嚴重同質化,教師選擇教材功利化行為泛濫。首先,必須解除大學出版社以經濟指標為重的枷鎖,消除利潤的束縛。其次,必須科學地建立多權重的考核、精品圖書傾斜戰略,使得大學出版社成為優質教材和豐富教學用書的出版基地,真正讓大學出版社思考如何出版優質、有價值的圖書,不再只為經濟指標論。考核指標中應包含重點圖書比例及完成情況、重印書比例及完成情況、內容與裝幀情況、編校質量情況、圖書的市場佔有率。再次,國家和大學必須加大對大學出版社的扶持力度,尤其在國家出版基金、省出版基金等方面,支持大學出版社選好題,出好書,走在學術的前沿。還要嚴格規範各級各類學校的教材選用標準和原則,整頓目前的教材市場亂象。不管未來如何發展,科技出版應該是大學出版社毫不動搖的堅定的根本,兼顧生存競爭應該是堅持學術出版的手段而非目的。

三、提升高端學術出版能力,構建品牌戰略

大學出版社的優勢在於具有豐富的學術資源,更重要的是領導班子和編輯都是具有大學科研教學背景的專業人才,不是單純的文字編輯。這就為打造精品圖書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大學出版社應一方面通過出版學術著作來傳播知識、傳承文化、承載學術精神;另一方面,則要與所依託的大學緊密聯繫,充分利用大學的優勢學科和專業,構建學術精品圖書出版的高原和品牌戰略。品牌戰略重在每個產品都要做得很精細,這需要我們思考如何避免大而全的發展模式,走專精特優道路,在某專業領域樹立品牌。長期的系列精品圖書可以打造出一個出版品牌,一個品牌又可以影響一個大學出版社的社會聲譽,有了優質的品牌戰略,就可實現其文化傳播的角色轉換,既完成其傳播功能也能得到讀者的認可,持續健康的經濟效益將隨之而來,一個良性的循環體系就可構建。

如何將大學的優勢資源轉化為大學社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很多大學社需要思考的問題。這就要求必須提升大學社的高端科技出版能力,將大學的優質資源轉化為精品學術著作,更要求大學社的編輯走在學者和專家的前面,用自己的能力感染他們,使他們願意同編輯一起做好選題和完成精品著作的出片工作;還要為學者和專家服務,盡量減少作者的負擔,為作者提供信息服務,解決寫作過程中的問題。

好的圖書產品是大學出版社立足的根本,也是出版品牌戰略的關鍵因素,即是說,大學出版社出版品牌的成功在於其自身的出版特色和高質量的堅持。

四、謀劃企業文化建設理念,重視人才培養

大學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除了學術資源優勢以外,還有人才隊伍。人才流失已經成為整個出版行業共同面臨、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和轉型升級帶來的巨大挑戰,建立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做優做強人才隊伍建設,也成為了實現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目標的重要智力保障。

開發優秀的選題、發掘優秀的作者、推廣優秀的產品,需要一支實力過硬的優秀人才隊伍。一支優秀的編輯和營銷人員隊伍,是推動出版社持續發展、完成出版使命的重要力量。在人才流動頻繁的今天,大學出版社要想培養行業人才並留得住人才,僅僅依靠提高薪酬顯然是不夠的,而是既要有完善的管理機制,還要有合理的激勵機制、良好的企業文化。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大學出版社也有其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固有優勢,那就是大學本身具有的榮譽感、獲得感和尊重感。大學出版社首先要重視和完善管理體制和機制。理順內部的工作流程,減少矛盾,提高任務的完成效率。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既要真正實現按勞分配,又不僅僅唯經濟效益論;既認可多種形式的勞動,又能為員工提供晉陞機會。再次,要注重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建立員工學習培訓和能力提升計劃,促進員工之間的團隊建設,還要建立單位內的轉崗和輪崗機制,給員工更大的施展空間,讓個人的進步與企業的發展同步,讓每一位員工能保持對職業和對企業的熱情和熱愛。

五、依託大學學術資源,積極服務教學活動

大學本身就是資源的寶庫,大學出版社要用好身邊的學術資源,做好精品圖書出版工作。把社會效益放在首要地位就是利用好、傳播好大學自身的教育資源,因此大學出版社應該先做好一些自己熟悉的事情,即在熟悉的出版領域做熟悉的圖書,把握高校的作者資源和學術資源。大學出版社和大學之間有著根深蒂固的關係,已經積累了一批大學作者資源,這支最忠實和可靠的作者團隊,也是為大學出版社創造經濟效益的優質客戶,這是大學出版社的天然優勢,也是大學出版社最應該把握也是最容易把握好的事情。

這種關係的維護不同於其他校外資源的維護,只需要大學出版社在選題引導、學術資源整合、基金申報、市場信息反饋等方面為作者提供決策和支持,為教師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幫助,使之成為大學出版社的永恆支持者,不竭的資源之泉。此外也要為學生提供教材以外的增值服務,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使之成為大學出版社未來作者的儲備和永遠的關注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文化產業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和新希望,對大學出版社來說,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如何在堅守使命、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趁勢而上,開展第三次創業,多元化發展,構建產業大格局,再次成為全國出版行業的主流方陣,是每一家大學出版社都需要認真思考的。檢驗大學出版社經營的好壞,絕不僅僅看經濟效益,更需看重的是它所創造的社會效益。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品牌優勢,必將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從而實現兩個效益的統一,這才是大學出版社生產經營的最終目標。

本文作者楊萬慶,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副教授

原文發表於《現代出版》2018年第2期

歡迎個人轉載,媒體轉載請聯繫取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現代出版 的精彩文章:

從朗讀到有聲閱讀:閱讀史視野中的「聽書」

TAG:現代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