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慈禧太后是王之渙的粉絲?

李白、慈禧太后是王之渙的粉絲?

文/趙心放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曾從事多類工種和企業管理工作。近來年發表的各類體裁文字散見於網路和本地報刊。重慶南岸作家協會會員。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王之渙(688—742),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在新舊《唐書》均無傳,《唐才子傳》所記甚簡,說王之渙為薊門人。據唐代靳能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太原王府君墓志銘並序》載,祖上在後魏和隋、唐當過官,其籍晉陽,宦徙至絳郡。稱其詩:嘗或歌從軍,吟出塞,曒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口。

一個著名詩人,僅只有這麼點兒檔案資料,令人費解。但使人驚異的是,他一人具有兩種完全不沾邊的絕佳才能。

(一)雖然僅存於世六首詩,但他是當之無愧的無冕絕句之王

在唐代的山西蒲州,有一座名聞遐邇的鸛雀樓,面對中條山,樓下滾滾大河奔流,按現在的說法,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更是文人墨客抒發情懷的理想地。當然至少要3A級以上水平的詩人才有底氣揮毫!現試舉兩首。

李益的詩:

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雲樹共茫茫。

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

風煙並是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

(木雕,鸛雀樓)

暢當的詩: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上面兩首詩,是現留存於世的不少吟誦鸛雀樓詩中的兩首。既有自然風光的描繪,也有懷古之情的發韌,更有那雄渾氣勢的揮灑。如不算佳作完全是胡謅了!

王之渙的神奇之處在於用宏偉自然風光作鋪墊,另闢令人莫測的蹊徑,直抵所有寫鸛雀樓詩的頂峰: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啊,字字句句都十分親民,除「一」字當扁擔的外,稍為文化的人能認識全詩的字,就是過了千多年的現在,連「發矇」的孩子都在學它哩。這首詩的後兩句最為經典,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面的寫景句十分自然緊密的承接,從而把詩作推入嶄新的境界,向讀者展示了更大的視野。正因為如此,後兩句富有哲理的議論,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全首詩成為千古絕唱。

(鸛雀樓前社火表演)

(二)李白、慈禧太后是王之渙的粉絲,特喜愛他的作品

「送別」是唐代最難寫的詩詞題目,前有佳作紛迭,後者實難寫出新意。王之渙卻是「明之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諸君看他寫的: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這擬人化手法用得實在是高!說起離別啊,連楊柳都苦透了,何況人呢?

(李白)

遙想李白當年,看到了這首詩,如獲至寶,在認真學習領會的基礎上活學活用,寫成了一首送別名作《勞勞亭》;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諸君把上述兩首詩對照對照,不用贅述,就能心領神會了。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非常喜歡王之渙的詩,有一天叫一個擅長書法的大臣為她把王之渙的《涼州詞》題寫在一張扇面上。那知那大臣過度緊張,不小心漏寫了一個」間「字。慈禧太后怒道:你蒙我文化低,沒讀過王之渙的詩?接著連聲哼......

這欺君之罪是要殺頭的啊!大臣嚇得冷汗直淌,突然急中生智,慌忙奏道:回老佛爺,奴才哪敢漏掉「間」字,只是覺得把季凌的這首詩改成一首詞,另有一番新意。於是他迫不及待地吟誦起來:黃河遠上, 白雲一片, 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慈禧太后一聽,覺得是有那麼點新鮮味兒。接過扇子又反覆誦讀幾遍,感覺嘛越來越好。最終她轉怒為喜,還重重地賞賜了那位大臣。說句題外話,那大臣腦袋無恙,除感謝老佛爺外,還要感謝古時書寫不打標點符號,自行斷句的規則。

(三)他的官職未入流,但破案水平比肩歷代刑偵高手

王之渙的仕途不暢,在冀州衡水當個主薄小官兒,被人誣陷誹謗,一氣之下辭職,「工農兵學商」那一行都不幹,當了15年宅男。後來他到文安縣任縣尉,上任不久就破了一起殺人案件,讓老百姓紛紛稱奇。

(以下為一組唐朝服飾)

縣裡有一戶人家,男人在外面做生意,妻子和他妹妹在家。他的妻子賢惠能幹,妹妹端莊嫻淑,姑嫂兩人相處和睦。沒想到,一天晚上,橫禍突然降臨到這戶人家。小姑子在家中突然被人殺害,王之渙接手了這個案件,他詢問前來報案的嫂子:你是怎麼發現小姑子被人殺害在家中的?

嫂子說,當晚她正在鄰居家的磨坊幹活,小姑子一個人在家裡做針線。突然間,她聽到了小姑子的尖叫聲,急忙扔下手裡的活往家裡走。濃濃夜色中,模模糊糊看到一個上身赤裸的人在慌裡慌張奔跑,她撲上去與那人撕扯。那人身強力壯,她只是在其脊背上抓了幾下,那人掙脫後跑掉了。她進屋點上燈一看,只見小姑子衣衫凌亂,胸口插著一把剪刀,倒在了血泊中。

王之渙問:家裡就你們兩個女人,沒做安全防護啊?

嫂子回答:養了一隻黃狗看家護院,但當天晚上也不知為什麼,黃狗在院里安安靜靜的,沒有叫喚一聲。

聽到這裡,王之渙怒道:那狗失職,馬上拘押,兩天之後是趕埸的日子,我要當眾審問這畜牲!

老百姓聽聞了這件事,都覺得既新鮮又好笑。趕埸那天,不少人都來到審狗的廟子看熱鬧。這時,王之渙下令老弱婦孺出去,叫衙役關廟門!過了不多久,廟裡只剩下了百多個青壯年男人。王之渙隨之又下令:全部把上衣脫掉,面朝牆壁站好。在衙役們手持棍棒厲聲吆喝下,百多個青壯年男人只得乖乖照辦。

王之渙挨個仔細查看他們的後背,見到其中一個的後背上果然有抓痕,下令將他抓捕起來。經過審訊,查明那人叫李二,是被害人的街坊。李二對自己犯下的罪行供認不諱。

事後大家問他是如何考慮破案方法的。王之渙笑道:被害人不是普通的被殺,而是被姦殺。這樣的案件一般是青壯年男人所為。那天晚上家中的黃狗不叫,說明狗與行兇者相熟。還有一個關鍵線索,被害人的嫂子抓傷了行兇者的後背。我故意放出風聲說要審訊黃狗,只是為了吸引人們的目光,也是為了麻痹作案者,不讓他懷疑心虛,大意間讓他主動露出馬腳來。

王之渙的聰明才智可見一斑。如果朝廷能夠重用懷才不遇的王之渙,他定能為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哩。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里賈雨村的黃粱夢
賈寶玉關於關於清明祭祀燒紙的「奇談怪論」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