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什麼疲勞都能夠通過休息恢復的,若是得不到解決後果可能會嚴重化
體力性疲勞,一般幹了體力活後出現的勞累,這應算是一種最常見的疲勞類型。由於在從事體力勞動及體育運動時,活動量過大、或持續時間過長,使身體體能活動效率降低的這種亞健康狀態,我們稱之為體力性疲勞。
一般經過適當的休息就可恢復,尤其是身體素質好的中青年人恢復得更快,老年人會緩慢一些。在進行超負荷體力活動時,肌肉群持久或過度地收縮,將大量消耗體內的能源物質,產生乳酸、二氧化碳、水等代謝產物,血液中的酸度也會增加。 當這些代謝產物聚積到一定量後,就可影響肌肉的伸縮活動,並刺激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使人產生疲乏、睏倦、肌肉酸痛、厭食等不適感覺,使人感到身體累了。
體力勞動者和運動員多發生體力性疲勞。隨著現代科技的發達,繁重的體力勞動已逐漸被現代化的生產工具所替代,從事高強度體力勞動的人數正在逐漸減少。
很多人在年輕時經常進行大量體能鍛煉,怎樣才能消除這種鍛煉後疲勞呢?
消除體力疲勞的主要方法:
1.保持足夠的休息時間和睡眠,這是恢復體力的最基本條件;
2. 活動時用力要適度,不可過分逞強,盡量避免對身體的傷害;
3. 有條件的在勞累後可進行有助於體能恢復的活動,最好睡前洗個熱水澡,至少也要用熱水泡泡腳;
4. 保障充足的營養供應,以彌補勞累對體內能量的消耗。
腦力性疲勞不少人有時捧著一本好書,愛不釋手,想一口氣把它看完,這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甚至一整天,結果感覺很累,尤其是眼睛非常疲倦。
讀書、用腦時間過長,及過度緊張的腦力活動,可使大腦皮質中樞神經系統從興奮狀態變為抑制的亞健康狀態,就叫腦力性疲勞。出現反應遲鈍、精力不集中、疲乏欲睡、記憶力下降、頭暈眼花、食慾下降等不適感覺。經過適當休息,一般不很嚴重的腦力性疲勞就能緩解和消除。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曾指出:「工作緊張是許多在職人員健康的危險因素。」
腦力性疲勞多發於白領、科技人員、公務員、教師、記者。據調查,有 60%的知識分子每天用腦都在 10小時以上,有40%~50%的中學生、80%~ 90%的大學生學習到深夜。
消除腦力性疲勞的主要方法:
1.保持足夠的休息時間和睡眠,保證大腦正常運轉;
2. 適當參加體育活動,提高身體素質;
3.業餘時間可聽音樂、練書法,有助於使過度緊張的大腦放鬆;
4. 參與外界社交活動,適當轉換大腦思維活動的形式;
5. 在勞累後可進行有助於腦力恢復的活動;
6. 注意營養物質的補充,為腦力活動提供良好的物質保障。
心理性疲勞周圍的同事中,有不少人因工作壓力太大而感到身心疲憊,有時候也容易使人的情緒變得很急躁。精神心理因素、不良情緒以及遇到不順心之事等原因,引起生活工作效能降低的這種亞健康狀態,就是心理性疲勞。其表現以精神心理為主:疲乏、厭倦、精神萎靡不振、健忘、失眠、心煩意亂、頭暈。
有的甚至早上起床後,還沒有開始工作就感覺到心煩、無精打采,什麼事情都不想做,對工作抵觸厭倦。僅靠休息不可能緩解和消除疲勞。
此類疲勞多發於白領、公務員等那些特別敬業、特別看重職場升遷的人士,還有就是失戀者。
消除心理性疲勞的主要方法有:
1.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要認真分析,找准誘發心理性疲勞的主要原因。只有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疲勞感就會明顯緩解或消除。
2. 注意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遇事多向前看,心情要盡量舒暢,要「遇高興的事不要過於樂,遇困難的事不要過於憂」。
病理性疲勞一直感到疲乏,開始也沒當回事,認為這是因工作太累,過一段時間忙過了就會好,結果這一拖就是幾個月,以後又出現消瘦,吃飯也不香,直到出現胃痛才去醫院檢查,這一查就查出了胃癌。
這要分兩種情況來認識:一種是由於多種急、慢性疾病導致機體功能減退,出現系列疲勞癥狀的一種病理狀態,這種疲勞其實就是疾病的先兆信號。
另一種是長期持續地超負荷學習和工作,在機體失去生理性代償的情況下,其疲勞的性質就很有可能從生理性轉變為病理性。他們雖然在早期還沒有被確診為某種疾病,常規醫學檢查的結果也有可能趨於正常,這種亞健康狀態很容易轉變為疾病。其表現為疲乏無力、動則氣緊、食慾差等癥狀,僅靠一般的休息不可能緩解,只有經過治療、調養後才能消除疲勞癥狀。
不同的疾病常伴隨出現相應的癥狀,如糖尿病會出現多食、多飲、多尿、體重減輕;乙肝會出現食欲不振、噁心、嘔吐、黃疸、肝區痛。
心理性疲勞多發於急性感染性疾病、慢性疑難病患者。
消除心理性疲勞的主要方法有:
1. 關鍵在治好原發病,以消除引發疲勞的根本原因;
2. 有針對性地進行調養,使機體從亞健康狀態恢復到正常。
※吃東西不可操之過急,持續損傷食道或導致食管癌
※適合的,合時宜的運動,就是很好的一種只有益處,沒有壞處的養生方式
TAG:健康安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