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能讓烏克蘭人生產的坦克成為蘇軍主力?前蘇聯末期的T64與T80之爭
從蘇聯坦克到烏克蘭坦克
1976年5月21日,久負盛名的烏克蘭哈爾科夫運輸機械製造設計局總設計師A.A.莫羅佐夫,根據國防工業部第73號命令退休。第一副總設計師N.A.紹明接替了他的職務。和外界猜測的不同,莫羅佐夫總設計師雖然心有不甘,但是確實是在身體長期患病且年事已高的情況下離開工作崗位的。
亞歷山大·A·莫羅佐夫
在當時蘇聯坦克工業界的政治鬥爭氣氛下,產生這樣的猜測毫不奇怪。莫羅佐夫的T-64A雖然已經獲得很大成功,但是卻被認為是不完善的,下塔吉爾和列寧格勒的設計局分別設計了T-72和T-80並試圖取代它。T-64隻能首先裝備駐東德的西部軍隊集群,而可以肯定無法1:1的替換掉T-54/62坦克。莫羅佐夫設想的、由自己設計一型全新概念的、像T-34一樣具有世界意義的坦克的夢想,無可挽回的破滅了。咄咄逼人的列寧格勒人大有後來居上的架勢,高速的T-80坦克非常符合當時蘇聯陸軍在歐洲快速突破的戰術構想。1974年預估的T-80的批發單價雖然達到了T-64A的3.3倍,但勃列日涅夫總書記早就放出了豪言壯語:「在國防領域,蘇維埃人不怕花錢!」如果T-80成為蘇軍未來的標準裝備,大量的盧布將流向T-80設計生產相關的科研院所和企業,將進一步壯大列寧格勒派系的實力。而T-72坦克價格便宜、使用方便,受到了作為採購方的國防部和部隊用戶的廣泛支持。真正使哈爾科夫人忿忿不平的還是,無論是T-72還是T-80都是在T-64基礎上設計的,總體布置與T-64並無兩樣。但是無論如何,必需採取措施,才能重新奪回曾經設計了T-34/44/54等著名產品的哈爾科夫設計局的榮譽和的地位。
紹明不像莫羅佐夫那麼有影響力,但是事實證明他是一位韌性十足的後起之秀,他擅長在國防工業規定的總的框架內,有條不紊的發展哈爾科夫自己的設計。紹明清楚,主要的威脅來自列寧格勒,列寧格勒基洛夫廠第2特別設計局的成就雖然在歷史上根本無法與哈爾科夫設計局相比,但是在政治資源上卻具備無可比擬的優勢。列寧格勒州委書記G.V.羅曼諾夫是當時蘇中中央最年輕的政治局委員之一,前途無量。國防部長D.F.烏斯季諾夫和羅曼諾夫都是勃列日涅夫總書記的紅人。第2特別設計局前任總設計師Z.Y.科京曾經擔任過4年的蘇聯國防工業部副部長。一言概之,第2設計局的勢力在赫魯曉夫時代遭受重創,在勃列日涅夫時代正好翻了身,和哈爾科夫相比,列寧格勒人在那時的蘇聯坦克選型競爭中具有特別大的優勢。而且在另一層更隱秘的意義上,蘇聯人的主體、俄羅斯人特別希望能夠由同樣屬於俄羅斯的列寧格勒來設計一種新式坦克裝備蘇聯軍隊。由烏克蘭人搞的T-34/54/64坦克的產量佔到了蘇聯坦克的70%以上,先後成為蘇軍標準坦克的樣板,這讓俄羅斯人在感情上很有些接受不了。
尼古拉·A·紹明
哈爾科夫人必需努力。在莫羅佐夫總設計師離任前夕,設計局就上馬了對抗T-80的型號,即476工程。1976年2月間試驗工廠組裝了3輛476工程樣車,和那個時代的典型做法一樣,作為蘇維埃烏克蘭向蘇聯共產黨第25大的獻禮向上報批,並成功的在黨內公之於眾。這樣就有效的防止了列寧格勒人在政治上對項目的妨礙。476工程戰鬥全重41.5噸,全長9530毫米,寬3580毫米,高2210毫米。炮塔上配備了新式火控裝置,並開始嘗試使用激光器材。紹明決定激光器在坦克上的應用分成兩步走,第一步先引入激光測距儀,已經在476工程上得到應用;第二步使用激光駕束制導的炮射反坦克導彈,和無線電指令制導導彈相比,激光制導導彈精度更好,抗干擾能力更強,系統構型更簡單,激光測距儀兼用炮射導彈系統的激光照射器。鑄造炮塔的前裝甲內部結合了垂直布置的複合裝甲板,提高了坦克的彈道防禦能力。按照蘇聯國防工業部的安排,哈爾科夫在完成T-64B的生產計劃後也要轉產T-80BV,因此給馬雷舍夫廠運送了幾輛T-80BV樣車供其參考。什明決定就勢把476工程的炮塔裝在T-80BV的底盤進行試驗,項目被命名為219A工程,又稱T-80A,樣車試驗證明性能良好。國防工業部覺得219A工程很有前途,決定由哈爾科夫和列寧格勒聯合完善該車型,其中總體由列寧格勒第2設計局的波波夫負責,而火控系統則由什明負責,哈爾科夫人在競爭中扳回一分。後來,這種聯合研製的型號就是大家熟知的T-80U。1983年,基洛夫廠和鄂木斯克的十月革命廠各生產了10輛T-80U下線試用,除了油耗率太高外,部隊反映很好。面對西方豹2、M1和挑戰者坦克的威脅,這時蘇聯國防部已經產生了將T-80U作為高端坦克,而將T-72B系列作為低端坦克,更換整個蘇聯坦克部隊的主戰裝備的念頭。
T-80U主戰坦克
雖然在70年代遭受了很大的壓制,但是哈爾科夫人卻在「黑暗時期」贏得了一個決定性的勝利——6TD發動機經過數年的改善終於研製成功,功率達到了1000馬力,追上了T-80B的GTD-1000燃氣輪機的馬力。而且6TD 的可靠性也被提高到滿足使用要求的程度,該發動機的結構和5TDF非常相似,那時5TDF已經隨T-64坦克裝備部隊10餘年,軍隊已經積累了比較充分的對置活塞發動機的使用經驗和維修方法,因此6TD發動機對蘇軍坦克部隊的使用維修體系也具有良好的適應性。5TDF發動機的維修車間只需要更換少數設備即可完成對6TD發動機的修理整備。1978年1月5日,6TD發動機通過了國防工業部測試。1978年7月26日,6TD獲准投產並用於配備新生產的T-64B坦克。1979年1月25日又決定用這種發動機改進現有的T-64系列坦克。後來安裝6TD的T-64AM、T-64AKM和T-64B-1M坦克按照國防部第0262號命令於1982年12月21日列裝。
也就是在此期間,馬雷舍夫廠又被命令生產T-80U坦克。哈爾科夫人不得不違心的生產這個不是完全由自己設計的產品。靈活的紹明繼續暗度陳倉,他指示給1輛T-80A底盤換裝了6TD 柴油機,新型號被稱為478工程。隨後,又利用T-80U的底盤組裝了478B工程樣車,這就是後來T-80UD的前身,在哈爾科夫設計局內部被稱為「樺樹」坦克。
T-80U批量裝備部隊不久,其高油耗率就招致部隊的不斷質疑。伏龍芝軍事學院的理論家們在為T-80U設計戰術時假想,在西歐戰場上T-80U的預計突破速度為60~100公里/天,每天中、高強度戰鬥約4~6小時,發動機運行8個小時以上。在這樣的情景設定中發現T-80U的理論速度固然很快,但是由於油耗過高,在對西德發起進攻後的第12個小時內就必需加油以保障足夠的連續進攻能力。
T-80U主戰坦克部隊
T-80U尾部的附加油桶未與車內燃料系連在一起,在敵火威脅下卸下油桶,再由手搖泵將400升油料抽入車內需耗費2個乘員大約2個小時,坦克將失去行動能力和戰鬥力,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有可能為戰鬥中的坦克營乃至坦克連配備油罐車和加油車,甚至動用直升機分隊來為第一梯隊的T-80U分隊的加油,才能保證T-80U完全發揮出理論上的高速度所帶來的戰術優勢。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編入坦克分隊的滿載油料的輪式車輛不僅拖累了戰鬥分隊的越野能力,也增加了分隊的易損性,一旦後方的燃料車隊被北約地面小部隊或空中力量消滅,將減少已經達成突破的T-80U分隊的戰術靈活性,先頭各坦克連將不得不停下來等待後送燃料。至於直升機分隊的保障就更脫離實際了,坦克師可能配屬的運輸直升機的數量、加油直升機和受油坦克分隊的通訊和導航、加油直升機分隊在尚未肅清敵殘餘兵力的縱深內的飛行安全保障、運輸直升機分隊自身的燃料保障和前進轉場、坦克分隊加油時的安全保障等等問題,在技術和戰術上都存在嚴重製約而無法實現。
因此蘇軍又要倒過頭來裝備T-80U的柴油機動力型,由於起步較早6TD性能也不錯,「樺樹」在這一輪競爭中佔盡先機。基洛夫廠的219RD工程安裝了一台車裡雅賓斯克研製的A-53-2 X型 16缸柴油機,功率雖然達到了1100馬力,但是受曲軸位置的限制,傳動裝置布置困難而且即便打開動力艙的檢查窗也難以對下層的汽缸排進行檢修;如果投產219RD工程,就意味著在蘇聯坦克部隊內部除了V系列,GTD系列和5/6TD系列外,將再增加一個全新構型的發動機系列,這種成本是蘇聯軍隊無法接受。鄂木斯克的644工程使用的是T-72的V-46-6發動機,成本和可靠性是不錯,但是功率僅有780馬力,較T-80U低了50%,坦克的機動性受到很大研製,因此在技術先進性上又被蘇軍否決了。巴格拉莫夫設計局還拿出了一種20缸V型柴油機參選,但是根本無人問津,因為這種發動機太長裝不進T-80坦克的動力艙。
過高的油耗使坦克部隊在戰鬥過程中非常依賴油料運輸車。
478B工程於1984年初開始進行試驗。根據1984年春季一個多月的測試,6TD可在-25度以上的環境下迅速啟動,當然是使用了當時在蘇聯還比較昂貴的低溫低粘度機油。分管國防的中央書記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扎科夫和裝甲板總局局長尤里.波塔波夫上將來到哈爾科夫全程監督了整個試驗。1985年9月2日開始改進在前半年試驗中暴露出的各種小缺陷,決定於1987年正式投產478B工程。到1985年底,總共組裝了5輛實驗性「樺樹」坦克,被送往部隊進行定型前的測試,其中2輛是直接換裝6TD的219A工程。樺樹坦克在各種地形條件下、包括西伯利亞、中亞土庫曼共和國的阿什哈巴德等地區,自然環境要比哈爾科夫設計局試驗場惡劣的多,檢查了坦克在高原低氣壓和高含塵空氣環境中的可靠性和動力特性。試驗彌補了哈爾科夫試驗場在自然環境上的局限,幫助很大,設計師改進了「樺樹」的潤滑系、冷卻系統和預熱器等。扎多夫在最後一次試驗中指出,列寧格勒的波波夫曾經告訴他說燃機冷啟動性特別好,不知道6TD會怎麼樣?因此特別增加了與T-80U的低溫冷啟動對比試驗,雖然燃氣輪機啟動時間確實很短,但是6TD的低溫啟動性仍然完全滿足要求。在圓滿的回答了最後一個問題後,投產「樺樹」再也沒有任何困難了。當然,此時9K119炮射導彈和ZET13自動滅火系統還在試驗,並沒有和「樺樹」同期定型。
1982-85年間是蘇聯坦克的最後發展階段,在蘇聯歷史上也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動蕩時期。蘇聯人民在短時間內經歷了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三位總書記的猝然離世,隨著政治走向跟風轉的蘇聯坦克工業也暫時陷入了手足無措的態勢中,3個設計局間的權勢鬥爭弱化了,但是受損最大的是列寧格勒派。烏斯季諾夫因為患病經常需要離崗治療,以及老領導、老戰友們的不斷逝世,使他逐漸喪失了在國防工業中的影響力。1984年9月11日,蘇聯國防工業部在徵得黨中央和國防部的同意後,決定生產6000台6TD和2500輛安裝該型發動機的坦克,而T-80U這一邊,只預備生產2000台燃機和1500輛燃機動力的坦克。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決策是在烏斯季諾夫患病未能參與的情況下做出的。
蘇聯元帥烏斯季諾夫
1984年12月20日,蘇共政治局委員、蘇聯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因病逝世。1985年3月,羅曼諾夫在與戈爾巴喬夫的權力鬥爭中失敗,隨後被從政治局除名並於7月強制退休。從此,列寧格勒派系在坦克競爭中徹底失勢,直接退出了坦克研製領域全面轉向民用。
「樺樹」對軍方的的第一次公開亮相是在哈爾科夫近衛坦克學校的一次展覽上。坦克起動後,很快就達到了50-60公里/小時的速度,在1700米距離上首發擊中1輛T-64A靶車。1985年9月2日,根據蘇共中央和部長會議的第837-249號決議開始投產478B工程,2周內,國防部第N0510號命令決定將其列入蘇軍裝備。哈爾科夫設計局本來想爭取把478B工程命名為T-84,以便在名稱上和T-80拉開差距,同時保持哈爾科夫系列坦克以4結尾的完整性。但國防部認為478B就是T-80U的柴油機動力型,所以最終的制式編號仍為T-80UD。T-80UD在1986年夏季的蘇軍新武器展覽上成功的吸引了戈爾巴喬夫的注意,並在領導的直接關懷下開始加速生產。同年年底,首批12輛試生產型坦克送到了高爾基州的陸軍試驗場,編為一個試驗連,並得到了工廠和部隊的工程師技術加強。T-80UD首先裝備了莫斯科軍區的坎捷米斯特洛夫近衛坦克第4師和塔曼近衛摩托化步兵第2師。
T-80UD的車內空間僅有11.13立方米,挑戰者MK2的車內空間為18.6立方米,豹2A4和M1A2的車內空間分別為19.4和21立方米。T-80UD的座圈上方炮塔空間就更小了,僅有1.93立方米,而M1A2、M60A3和豹2A4的相應數值為4、5和4.5立方米。可見與46噸的戰鬥全重相比,T-80UD的外廓相當緊湊,因此它的正面防護水平可能與挑戰者坦克接近,達到或超過了豹2A4的水平。由於T-80U安裝的是自適應性較好的三軸動力渦輪式燃氣輪機,因此只有4個前進擋,而T-80UD不得不增加到7個,因此駕駛員的操縱負擔大了一些。
T-80UD主戰坦克
根據國防部的意見,哈爾科夫在生產了45輛T-80U後轉產T-80UD。 T-80UD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例如在歷史上的在第10(1976-80)和第11個(1981-85)五年計劃中規定,最新式坦克的產量要達到計劃總產量的5~7%,實際產量則達到了10%。第11個五年計劃甚至要生產15120輛坦克。
但是情況卻不像哈爾科夫人期盼的那麼樂觀。
國內外的一些因素對蘇聯的軍事工業維持了40年的高速發展造成了嚴重衝擊:
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運動在蘇聯國內引起動蕩,他擊碎了舊體制的一部分,卻未能建立起一個更有生命力的新體制,引發了蘇聯人在思想上的混亂。
美國擺脫了越南戰爭的泥潭而蘇聯陷入了阿富汗戰爭的泥潭,由於蘇軍遲遲不能獲得決定性勝利且傷亡不小、花費巨大,在蘇聯國內產生了強烈的反戰情緒並逐漸演變成對蘇聯和蘇軍領導層的反感。過去蘇聯軍隊和軍事工業在蘇聯人民的心目中的絕對的崇高形象和地位在逐漸動搖。
新上任的美國總統里根採取了對蘇強硬政策並出台了星球大戰計劃,蘇聯不得不考慮減少常規武器領域的花費而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太空和反導競爭。
黎巴嫩戰爭期間,敘利亞軍隊的蘇制戰鬥機、防空導彈系統和T-72坦克在和美國武裝的以色列軍隊的交戰中又一次遭到失敗。西方國家大肆渲染F-15/16,M1和豹2的的威力。蘇聯武器不僅遭受國際市場的廣泛質疑,對武器的不信任感甚至開始在蘇軍內部萌芽。
美國操控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下跌,沉重打擊了當時以能源出口為導向的蘇聯外貿,並波及到蘇聯的國民經濟。蘇維埃人不怕花錢的時代一去不返了。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明顯的展現出活力,證明社會主義並不一定非得採用蘇聯模式,蘇聯國內要求經濟體制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
上世紀80年代末期的蘇聯街頭
所以,也就是在轉產T-80UD的同時,馬雷舍夫廠正學習中國搞軍轉民搞的風生水起,各種民用產品如大客車、農用機械、汽車挂車和半挂車等是工廠生產計劃表上的重頭戲,並且以每年2、3倍的勢頭快速增長。由於此前軍品開工不足,不少熟練工人和技術人員因為生產計劃的轉換和爭取高福利等原因轉崗到民用部門,軍品線2年半內便走了3500名熟練工人,這樣的人力資源流失一直延續到蘇聯解體。蘇聯1989年起執行的第13個5年計劃還要求生產3739輛T-80U和T-80UD,規定的T-80UD批發單價和T-80U相當,比T-64BV貴1倍。馬雷舍夫廠一開始很有信心在批量生產中把成本降下來,經驗證明,坦克的成本在生產周期中會隨著生產效率的逐漸上升和部件採購價格的下降而呈現出規律的下降趨勢,前期研製試驗費用和工廠生產線改造的大頭會分攤在頭幾批的產量中,例如從1970年到 1974年T-64A的單價就降低了35%,而並沒有影響企業的利潤。由於歐洲常規武器條約的簽署和蘇聯總的政治經濟形勢的不斷惡化,坦克的計劃產量也被一降再降。到1989年3月2日,蘇聯第13個五年計劃執行了還不到一個季度,蘇共中央委員會和蘇聯政府就對T-80U/UD坦克生產計划進行了調整,將產量降為1530輛,到1990年,更是降低到只有1445輛。由於計劃產量較少,馬雷舍夫廠傳統的、以提高批量來降低成本的渠道被堵死了。
T-80UD於1988年進行了第一次改進,主要改進了動力系統的可靠性,改善了反射導彈系統,用接觸-5式反應裝甲替換了接觸-1裝甲。該裝甲為嵌入式,安裝更堅固,在被引爆時能夠防止影響相鄰的裝甲,增加了防禦穿甲彈的能力。 T-80UD參加了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1990年5月9日勝利日和11月7日十月革命節閱兵式,當時被西方命名為T-80M1989式。1991年8月的819事件中,支持緊急委員會的近衛坦克第4師的T-80UD曾開進莫斯科,但沒有開火。
1991年8月的819事件,T-80UD曾受命開進莫斯科市區。
1990年初,形勢已經發展到蘇聯為了換取外匯,不得不決定向國外出口蘇制最先進常規裝備的程度。除了聯合國規定的武器禁運國家/地區、國際社會特別關注的熱點地區和對蘇聯明顯持敵對態度的國家外,一切獨立的政體都被蘇聯列入武器推銷的對象名單。包括T-80U/UD、S-300、蘇-27和米格-31在內的、即使是對蘇軍來說也是非常新式的大型武器裝備準備推往國際市場,而在此前,這種情況僅在50年代的中蘇蜜月中曾短暫出現過。
但是T-80UD還沒有來得及出口,蘇聯便已經解體了。蘇聯解體時 T-80UD的總產量的準確數目仍不清楚,大約為300餘輛,主要裝備了駐紮在俄羅斯共和國境內中部的蘇軍精銳坦克師和摩步師。
1993年10月4日,近衛坦克第4師近衛坦克第12團的幾名軍官在國防部長格拉喬夫的命令下,將6輛T-80UD開出軍營,駛入莫斯科市區的俄聯邦最高蘇維埃大樓附近地域,並開炮射擊了議長哈斯布拉托夫和副總統魯茲科依手下武裝人員控制的「白宮」——最高蘇維埃大樓的俗稱,共發射10發榴彈和2發穿甲彈,這就是炮打白宮事件。由於葉利欽展示了對軍隊的強有力的控制能力和使用武力的決心,促使哈斯布拉托夫和魯茲科依向葉利欽投降。迄今為止,這是T-80UD參加的唯一「實戰」。
現在,俄軍的大部分T-80UD根據歐洲常規武器條約已經予以銷毀,剩下的則進行了改造:由於6TD發動機是在烏克蘭生產的,而且T-80UD在俄軍中屬於小眾裝備,因此俄羅斯國防部決定不值得為此和在政治立場上親俄/反俄搖擺不定的烏克蘭發生過多的來往。俄軍的原裝T-80UD於1995年全部退役。坎捷米斯特洛夫近衛坦克第4旅(原近衛坦克第4軍和近衛坦克第4師)的T-80UD在發動機到壽後,俄軍將其直接報廢,車體分解回爐,而將炮塔部分進行改進後,裝在T-80BV的車體上整體翻新並重新服役,並將其稱為T-80UE-1坦克(219工程AS)。
烏克蘭獨立時其境內的蘇軍序列內共有從T-55到T-80的坦克4080輛,但是T-80UD裝備數量少於50輛。由於國家建立時各種事物繁多,直到1992年初,烏克蘭國防部才正式決定T-80UD列入烏克蘭軍隊裝備。
毫無疑問,T-80UD是蘇聯解體時蘇軍最好的坦克,它在技術先進性和實用性上達到了最好的平衡。T-80U使用費用太大,T-72B/C的技術性能則嫌不夠好,T-90的樣車還在試驗,而且該項目使用的就是T-80UD的全套火控-車長指揮塔和附加裝甲。最近,為了大力弘揚T-90M/MS的先進性以擴大出口,俄羅斯的部分軍事刊物對T-80U/UD進行了明顯帶有偏見的負面描寫,這是不可取的。
在T-80UD投產後,哈爾科夫設計局又設計了一系列可在55度環境溫度下使用的478工程的改進方案,蘇軍設想的歐洲戰場不存在這樣的環境,因此顯然是為了將坦克出口到中東及其他一些位於熱帶的國家而採取的措施。此舉歪打正著,為後來T-80UD和堡壘坦克的出口打下了基礎。
蘇聯解體前夕,紹明總設計師退休,火炮和戰鬥車輛學博士、博魯斯科中將接替了他擔任設計局的總設計師。
另外,6TD-2 1200馬力柴油機也為T-80UD的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持。根據蘇聯國防工業部1977年1月21日的指示開始設計1200馬力的6TD-2。該發動機於1983年通過了初步驗收,到1986年才決定批量生產,但是由於此時形勢已經比較混亂,蘇聯解體前,沒有1輛蘇聯坦克使用了6TD-2。
米哈洛伊·D·博魯斯科
T-80UD的指揮型號是T-80UDK(484工程),安裝了長距離無線電台和慣性導航儀,因此配備了一台15千瓦輔助燃氣輪發電機組,為額外的通訊和導航設備供電。但是目前還沒有發現T-80UBK裝備的跡象。由於衛星導航系統和先進無線電通信系統的迅猛發展,現代坦克一般都具備較強的戰場信息獲取和交換能力,純粹的指揮坦克可以認為已經消失了。
478D工程,很多時候更情願被設計師稱為85式,因為其底盤號為51085。該型號配有精確時間引信榴彈,榴彈的ZVM-12高精度電子引信的起爆時間可在裝填時在裝填機彈匣裝定,曾有報道稱該引信是在膛內設定的,這是不正確的。烏克蘭宣稱時間引信榴彈能夠在距目標最有利炸高上引爆,實現最大的毀傷效果。作為對比的是,普通採用瞬發引信的榴彈在殺傷無防護目標時,因起爆時機過晚浪費了75%左右的破片和爆破能量。該榴彈的射程4公里,裡面裝有上千個微型鋼箭,對暴露和輕微掩蔽的人員、無裝甲車輛和其他裝備有特別好的殺傷效果,還宣稱可以用於反坦克,將暴露在裝甲殼體外的光學器材的上鏡頭摧毀,使敵坦克失去戰鬥力。但是,火控系統在計算引信起爆時間時,使用的榴彈初速是預先設定而不是發射後經膛口測速線圈實時測出的(例如阿黑德高炮),因此引信的初始設定就存在很大誤差,實際效果可能與宣傳有比較大的出入。不過,現代確實出現了給坦克配發精確時間-近炸聯合引信榴彈的跡象,使坦克能夠更有效的對付反坦克導彈發射手和低空低速直升機一類的目標。
478D工程還安裝了窗帘-1型自動煙幕遮蔽-紅外干擾系統。但是與T-80UD最大的區別是,該車使用了焊接炮塔。據記載,蘇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經開始試驗在中型坦克上重新使用焊接炮塔,而此前使用焊接炮塔的最後一種蘇制中型坦克要追溯到T-34 1941型了。雖然鑄造炮塔有製造周期短、易於在各部位形成有利傾角、整體性好等優點。但是在複合裝甲時代,焊接炮塔的優勢越來越明晰:焊接炮塔能夠為前部內置複合裝甲單元提供更大的空間,且更換落後或被命中彈藥擊毀的裝甲更容易,炮塔前方的防護一致性好,沒有鑄造炮塔結構內部存在的各種諸如氣孔等影響防護的缺陷。但是供T-80UD使用的焊接炮塔在蘇聯解體前並沒有定型。
478D沿用了蘇聯時代遺留的焊接炮塔,在外觀上很像同期鄂木斯克的樣品,在最厚的炮塔前部布置了垂直的鋼板-陶瓷塊複合裝甲。與均質裝甲相比,防穿甲彈能力提高了10~40%,防破甲彈能力提高了10~60%。
T-80UDK模型圖
第一種使用烏克蘭製造的焊接炮塔的型號是 478BK工程「樺樹-軋制」,從名字就知道該車的炮塔是使用軋制裝甲板焊接的,又稱為478DU工程。設計局最初打算組裝3輛樣車,但是由於經費實在緊張,僅完成了1輛全技術狀態樣車和2個裝在固定試驗基座上的焊接炮塔。烏克蘭扎波羅熱鋼鐵廠克服了困難,成功的完成了樣品炮塔的製造。同期還克服了坦克用特種橡膠問題,T-80UD上的橡膠原來都是從俄羅斯供應的合成橡膠。由於烏克蘭政府很早就宣布放棄核武並積極宣傳大饑荒等蘇聯給自己造成的傷害,改善了與西方的關係。478DU因此配備了法國湯姆遜公司生產的熱像儀,稱為TPN-4E「 暴風-E型」夜視瞄準鏡,極大的改善了T-80UD不理想的夜戰夜視能力。車長工作站則稱為TKN-4S「瑪瑙」式。478DU首次安裝了6TD-2發動機,壓縮比從3.35提高到4.4,因此增加了200馬力功率。該型號與6TD外形尺寸一樣,固定位置也沒有任何變化,與6TD-2有很好的互換性,在原安裝6TD的坦克上換裝6TD-2僅需要更換部分燃油和潤滑油油路的連接配件就可以了。
478DU於1994年試生產3輛樣車。當時設計局只能開出最低的工資,連把坦克裝上拖車運到行駛試驗場的一點經費都非常困難。最初的試驗很不順利,發現6TD-2夏季特別容易過熱,發動機與變速箱匹配性差,公路行駛時不能使用高速檔,和T-72相比理論上的高單位功率優勢就無從談起。研製人員打開發動機艙蓋,使用了當時在烏克蘭非常罕見的高解析度熱像儀檢查發動機的過熱部分,分析查找原因。
478DU工程未能想初始設想的一樣安裝輔助燃氣輪機-發電機組。應該說明,幾千瓦、十幾千瓦的微型燃氣輪機在複雜程度上並不比上千千瓦的坦克發動機簡單多少。但是烏克蘭在技術方面卻不應發生這樣的事情:扎波羅熱國有「伊萬琴科-進步」機器製造設計局公司具有很強的燃氣渦輪類發動機的科研能力和生產基礎,著名的安-124/225巨型運輸機,米-17系列直升機和中國的L-15高級教練機的發動機就是由他們提供的。但是在經費上,哈爾科夫設計局無法向進步設計局提供研製啟動資金,「進步」更不可能自籌資金去搞一個看上去沒有多少前途的全新產品。
由於受到6TD-2匹配性的拖累478D的進展緩慢,因此又組裝了478DU1和478DU2樣車,沿用了成熟的1000馬力動力包,在行動方面有所差異,分別使用了T-64式的鋼製輪緣和常規的外掛膠負重輪,炮塔部分與478DU一樣。478D、478DU和478N系列後被統一稱為T-84。保持了哈爾科夫坦克T-24/34/44/54/64/74的規則。T-74是莫羅佐夫還在任上設想的一種頂置武器站坦克,僅停留在圖紙階段。
烏克蘭政府決定1992年4月14日列裝478DU工程,但是由於經濟上的嚴重困難和國防的實際需求,廢棄了烏境內75%的各種軍事設施,「瓦良格」號和「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空母艦停工了,還直接放棄了許多國家至今還夢寐以求的洲際核導彈,並把圖-160轟炸機轉讓給俄羅斯,烏克蘭的國防進入了全面緊縮狀態。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怎麼可能想像政府還會購買新式坦克?
註: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本文為看北朝授權發布,主編原廓,原著科京同志。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從亞述騎射手到拿破崙擲彈騎兵:歷史古代騎兵圖集新解讀!
※把裝甲運兵車裝上60MM自動炮!波蘭超級戰車BWP-2000簡介
TAG:築壘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