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做了這件事,太了不起了!

中國做了這件事,太了不起了!

最新消息!海南南繁基地挑選出的海水稻優良品種,將在今年首次全國大範圍試種。

一億畝海水稻,按最低產量算,可以多養活8000萬人口,而袁隆平認為能夠擴大兩三億畝的耕地。據此計算,8000萬人口 x 2~3=1.6億~2.4億人口!

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央視新聞報道稱,海南南繁基地從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選出176份優良品種,將在今年首次全國大範圍試種。

海水稻,是我國育種專家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和常規育種方法選育出來的新型耐鹽鹼性水稻。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海水稻如果擴大到一億畝,按最低產量(畝產300公斤),每年增產300億公斤,可以多養活8000萬人口,相當於一個湖南省的年糧食總產量。

而「8000萬人口」還只是按最低產量(畝產300公斤)來算!

實際上,2014年,袁隆平團隊成立「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在簡單淡化處理的海水灌溉的水稻田裡進行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2016年海水稻試驗種植畝產突破500公斤,2017年10月測產最高畝產達到621公斤。

袁隆平此前在接受青島新聞網採訪時說,我們國家有十幾億畝的鹽鹼地,還有幾千萬畝的灘涂不能夠種莊稼。我們研究海水稻的目的,就是培育出耐鹽鹼的濃度比較高的品種。如果搞成功了,我們國家的耕地面積就會大大地擴大。至少我認為能夠擴大兩三億畝的耕地。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表示,經過前期調研,全國15億畝鹽鹼地當中,大概有2到3億畝有改良成農田的潛力,這2、3億畝土地大約分布在五大類型鹽鹼地,其中包括新疆的乾旱半乾旱地區,也包括東北的蘇打凍土鹽鹼地,也包括黃河三角洲地區。

除了今年試種的176種海水稻材料,在海南南繁育種基地,工作人員也在不斷嘗試通過雜交的方式,將優良基因進行重新組合,來培育更多的海水稻材料,為今後提供更多的試驗品種。

吃得飽還要吃得好

近年來,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得獎項目和得獎人中,相當一部分與「糧食飯碗」有關。我國糧食作物育種技術不斷創新突破,讓水稻、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產量持續提高,種植地域大大擴展。

新型超級雜交稻品種畝產超1噸破世界紀錄,株高過2米的「巨型稻」開啟了水稻研製的一扇新門……「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開啟的「飯碗革命」,至今仍創新不止,屢攀高峰。

中國科學院的研究數據顯示,雜交水稻目前在我國的年種植面積超過2.4億畝,占水稻總種植面積的57%,產量約佔水稻總產的65%。雜交水稻年增產約250萬噸,每年可多養活7000萬人口。

從高產邁向優質,吃得飽還要吃得好。中科院院士李家洋等通過分子設計育種技術,精準選出高產與優質的控制基因「組裝」在一起,從而破解水稻「高產不優質、優質不高產」的難題。通過基因精準組裝,未來還可像設計工業品一樣設計水稻,對稻米「量身訂製」。這一研究成果榮獲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小麥也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過去五年里,我國共培育了100多個通過國家審定的優質綠色新品種,其中6個新品種年推廣面積超過1000萬畝。被譽為「黃淮第一麥」的「百農矮抗58」,畝產可達到600公斤,同時抗倒伏、抗凍、抗病、耐旱,截至2016年已累計種植近3億畝。

研究數據顯示,我國小麥目前平均單產為355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60%,總產1.28億噸,約佔全世界產量17%。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古往今來,糧食安全都是治國安邦的首要。

1994年,美國學者萊斯特·布朗在《世界觀察》雜誌上發表《誰來養活中國?》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認為一方面隨著中國人口的增加和消費結構的變化,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推進,中國將面臨巨大的糧食缺口,到時中國不能養活自己,世界也養活不了中國。

一石激起千層浪,該論斷引起了各國政府、學者、媒體等的廣泛關注。為了回應各方的關注,並向各方說明中國的糧食狀況、闡明中國的糧食政策和回答「中國如何養活自己」的問題,國務院於1996年10月發布了《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向世界莊重承諾:中國人民不僅能養活自己,而且還將使自己的生活質量一年比一年提高。中國不但不會對世界糧食安全構成威脅,還將為世界糧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2013年12月9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研究國家糧食安全問題,確立了我國新的糧食安全觀。次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指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總書記還多次強調,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飯碗,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在吃飯問題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餓肚子的歲月不能忘! 糧食安全這根弦不能松!糧食安全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是國家發展的「定海神針」。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推進糧食安全保障立法」;同時還提到「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並具體提出「探索開展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加快建立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

糧食保險如果大範圍的推廣,既能維護種糧農民的利益和穩定收入,也可以為國家糧食安全打造一個保險箱,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非常有益的。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湖北日報》此前刊登《「中國糧」見證大國責任與擔當》一文,文章指出:越是在形勢好的時候,越不能麻痹鬆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更複雜的國際糧食格局,絲毫不能放鬆對糧食安全的重視。

解決飢餓和貧困是全世界的責任,中國人不僅自己解決了吃飯問題,而且也在為減少世界飢餓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這種天下蒼生俱飽暖的樸素情懷,恰恰彰顯了中國以自身發展貢獻於世界,以中國擔當不斷推進世界進步的格局和胸懷!

綜合:新華網、央視新聞、中國青年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阿爾巴尼亞對中國等9國公民旅遊旺季免簽
吳青峰曬四年前舊照 曾經瘦到40公斤「蠻恐怖的」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