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愧疚之下,愛已變形

愧疚之下,愛已變形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之聲《那些年》

麻 辣 風 趣 聊 歷 史丨財 經 視 角 說 唐 朝

唐中宗李顯一生,有三個重要的女人:母親武則天、皇后韋氏以及幼女李裹兒。第一個女人生養了他,廢立過他;後兩個女人相伴於他,又殺死了他。

李顯無力違逆母親,使其前半生終日惶惶;李顯愧疚於妻女以至無度縱容,使其結局無比凄慘。李顯的一生以及這一家人的愛,到最後竟都成了悲涼......

1

短暫帝位

李顯是武則天的三兒子,在兩位皇兄李弘與李賢一死一廢之後,他被立為了太子。

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駕崩,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然而這個皇帝,李顯只做了55天,就被母親拉下了馬。

李顯繼位後,大力提拔自己的岳父——韋氏的父親韋玄貞,並想將他擢升為侍中,遭到了重臣的反對,於是李顯說了句氣話,「我就算把天下都給了我岳父又有啥不行?何況只是一個侍中!」

就因為這句話,武則天帶著羽林軍衝上了朝堂,直接把李顯從龍椅上拽了下來。隨後,李顯被廢,貶出長安。

2

流放歲月

被貶之後,李顯先後被軟禁在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縣),時間長達十四年。十四年間,陪伴在李顯左右的只有嬪妃韋氏

李顯被軟禁後不久,武則天自立為王,並開始對李唐宗室展開殺戮。作為一個廢帝,李顯惶惶不可終日,時常從噩夢中驚醒,食不甘味、夜難安寢。每當聽說武則天派使臣前來,李顯就嚇得心膽俱裂,甚至打算自殺一死了之。韋氏便勸慰他:「禍福之來沒有定式,既然早晚都要一死,何必提前!

在這段不知所終、每日以恐懼為伴的歲月里,李顯與韋氏飽嘗艱辛、相依為命。無論是出於愛還是感激,都使得李顯對韋氏的感情與眾不同。李顯向韋氏承諾:如果有一天重見天日,你想幹嘛就幹嘛,我絕不阻止!

一語成讖。

後來,李顯一家真的重見了天日,而韋氏也的確為所欲為,李顯則「信守承諾」地聽之任之。

3

二度為帝

698年三月,武則天召回了李顯。九月,將其重新立為太子。

這一次,李顯在太子位上坐了七年,謹小慎微。為了維護和母親家的關係,

李顯和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結了兒女親家,把自己最疼愛的小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

705年,82歲的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逼宮武則天禪位。武則天無奈,傳位於李顯,中宗複位稱帝。

李顯又坐上了皇位,也終於擺脫了母親的控制。於是,他開始兌現昔日對韋氏的承諾。

李顯複位後,馬上立韋氏為後。並且不顧大臣反對,破格追封韋後的父親為王。同時,讓韋後參政。於是,韋後就像當年的武則天一樣,李顯上朝,她「垂簾聽政」。

於前朝,韋後權欲膨脹;於後宮,韋後也不消停。她與武三思關係曖昧,而且近乎是公開的秘密。對此,李顯熟視無睹。甚至,韋後和武三思在後宮賭博,李顯就在一旁幫他們算籌碼。

如果誰為此事進言,李顯則表現得非常「護短」。有人上疏檢舉武三思和韋後有染,之後必將叛亂。李顯怒不可遏,連查都不查,直接下令斬殺。

李顯對韋後無底線縱容,對安樂公主李裹兒也是如此。

當年,李顯被貶,安樂公主出生在被押送的途中。她生下時,李顯脫下衣服裹住她,因而得名「裹兒」。也許是因為覺得虧欠,一直以來,李顯對這個小女兒格外寵溺。

李顯複位後,安樂公主仗恃李顯的寵愛,極盡奢侈、驕縱妄為,賣官鬻爵、權傾一時。任何人無論什麼身份,只要行賄三十萬錢,就可以得到一張任命狀。有時安樂公主自己寫好詔書,把內容蓋住,要李顯簽名,李顯也笑著依她。她甚至要李顯封自己為皇太女,李顯雖然不準,但也沒有責備。

4

死於至親

李顯對韋氏、安樂公主的縱容,已經違背了帝王應有的理性。甚至,已經到了危及社稷的程度。

然而,不論誰上疏進言,他始終像一隻鴕鳥,一頭扎在沙土裡。

710年五月,又有人上疏,此人是許州州政府軍務官燕欽融,他直指:皇后淫亂後宮、干涉朝政;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陰謀危害國家。李顯召見他面談,但隨後燕欽融就被太后黨殺死。這件事,李顯雖然沒有追究,但心有不悅。韋後看在眼裡,開始有所擔憂。然而,韋後並沒有因擔憂而收斂行徑,相反,她選擇了另一個極端——殺死丈夫。

這一年,韋後與安樂公主聯手散騎常侍馬秦客、光祿少卿楊均會,在食物中下毒,毒死了李顯。李顯終年55歲。

韋後與安樂公主是想做下一個武則天,然而歷史沒給她們機會,李顯死後十八天,李隆基發動政變,韋後和安樂公主慘死刀下。

一家人,悲劇收場。

5

以愛之名的錯

一生坎坷的李顯,最後死在了自己的妻女手中,偏偏這兩個女人又是李顯極盡所能保護與寵溺的。故而,諷刺至極。

流放歲月中的同甘共苦,成了韋後與安樂公主日後為所欲為的免死金牌。作為李顯,對這兩個女人的感情是複雜的,有情、有恩、有虧欠。於是日後,李顯加倍補償。

在後人看來,也許很難理解李顯為何可以如此縱容後宮弄權、妻子不忠。但這種補償心理,無論古人今人皆難避免。只是李顯一家人手握天下,悲劇也因此被放大。

現實中,這樣的補償心理亦常見於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也曾強調父母因虧欠而溺愛會給孩子帶來極其不良的後果。她曾遇到一對外交官夫婦,孩子小時候,兩個人因工作忙覺得虧欠孩子,於是經常買各樣的禮物給孩子,多有溺愛。孩子小時候非常乖巧,可是到了16歲時,開始變得不可理喻了:驕氣、蠻橫,怕苦怕累,僅僅因不願意完成國外高中的志願者學時,就任性退學。回國後花錢如流水,性情頑劣。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提到這樣一個觀點:人由於缺乏或恐懼,所以不滿足於普通狀態,而尋找一種超值的補償。

事實上,補償心理機制也不全是壞事,如雙目失明的人可能擁有更敏銳的聽力;如小時候缺少新衣穿的女孩,長大後成為一個優秀的服裝設計師,這都是正向的機制刺激。

試想,李顯與韋後經歷過早年坎坷之後,如果不是欲求不滿、為所欲為,而是更加珍惜王座,潔身自好、勤勉為政,結局何以至此?

只可惜,他們走錯了方向。縱然,是以愛之名。

在線收聽 即時互動

非直播時間可回聽往期節目

編輯:瑞格格丨主編:曉婷丨 排版:小小那

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些年 的精彩文章:

第一和唯一,你占哪樣?

TAG: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