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你老了的那一天,可有歌詞里的溫馨畫面

當你老了的那一天,可有歌詞里的溫馨畫面

GIF

2058年,你已經六、七十歲了,坐在空無一人的房間,老態龍鍾,沒錢沒權,生活不能自理。

你對佛祖許了一個願望:「求求您,讓我再年輕一次吧!」

佛祖說:「好的。」

於是「嗖」的一聲,你睜開眼睛一看,回到了2018年的今天······

這一次,你打算怎麼活?

GIF

點擊綠標即可收聽電台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昏沉

當你老了/走不動了/爐火旁打盹/回憶青春

當你老了/眼眉低垂/燈火昏黃不定

歌詞中的老年總是盡其唯美。

電視廣告也常常是這樣——鏡頭中的老兩口,精氣神兒十足,雖是滿頭白髮,但活力也絲毫不輸年輕人。

一提到年老後的光景,也總會想起那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每當人們提到老年生活,那個畫面總是顯的詩情畫意,總是輕描淡寫中一帶而過。

人人最後都會老的。

人到老年,真實的心態是什麼?

最後那段生命又都是在什麼心境中度過的?

剛被劃分為中年人的菠蘿,對此確實沒有一種設身處地的感受。但菠蘿也想嘗試去想像一下」當你老了的那一天」,除了詩情畫意,還有一些什麼滋味。

於是今天,菠蘿就想為此,胡言亂語,說幾句。

一場秋霜,一碗殘湯。

對於老年,菠蘿想或許不應該先去觀察人類,人類對自己總是有太多的美化和掛礙了。所以不如先去看一下其他的生命,比如,一株植物,一個動物。

夏天中草原上的花草,葉子可以綠到發亮,競相吸收著陽光雨露,在恰當的時機紛紛吐露芬芳。

而到了秋天,秋季對植物可能是一個很尷尬的季節,花是撐不了太久的,一瓣一瓣的隨風掉落,花季過了就真的過了,再也不回。隨後的時間如果能結出果實那還可以有一些成就感。但一天一天,無論再怎麼努力,植物身上的綠色也開始顯得力不從心了。一片一片變黃,一點一點枯萎。

那段花殘柳敗的時期是不是就是老年?

晚秋時節,秋霜一場接著一場,老年的植物們就是一直堅持著,堅持著,直到一場冰凍後,植物凋萎。毫無生機。

惹人喜愛的小動物,它們到了老年就總是有點讓人嫌棄了。

常常看到路旁垃圾堆里有一隻瘸腳的老狗,偶爾吃飯時桌下過來一隻不想去觸碰的老貓。當瘦骨嶙峋的耕牛老到沒有了耕田的體力,大多被人們賣到屠宰場,變成了牛肉。偶爾幾隻命好的被主人留下來,每日晃蕩著,等著死的那一天。

如果說植物和動物的老年境遇就等於人類老年的境遇,這恐怕人們都不會去承認,不願意去接受的。

可是,人類老年境遇的實際面目,會真的好得了幾分呢?

芳華不再,歲月神偷。

對於老去,尚年青的人們既偷偷恐懼著,又常常視而不見。既對自己的老年光景感到茫然,又不會願意真的去過多了解。有時明明沒有準備,卻常常抱著僥倖心理。有時明明早就看穿了電視演的那一套,卻常常依靠著電視廣告劇情,幻想著自己的老年擁有一幕幕溫馨的畫面。

人們喜歡著用盡各種方法希望使自己年輕,化妝品即使再貴也不去吝嗇。每當有人做驚訝狀誇自己年輕,就會心頭竊喜,喜上眉梢。每當又發現一根白髮,多了一條皺紋,便尷尬傷心,氣急頓足,似乎是在埋怨誰,故意拆穿了這場騙局。

人們都在老去。對於老去這件事,人們從心理到身體,都在努力地欺騙自己。

都說歲月神偷,果然是有著高超的技藝。

老去就是,老是失去。

人們都不願意把自己形容成人老珠黃,於是就有了那麼多花枝招展的半老徐娘。鏡前多少次黯然神傷,化了再久的妝,也再畫不出當年的模樣。

當樣貌不再有吸引力。中年人又會包裝出一種東西,自我得意的稱為」成熟的魅力」。說白了無非是我有錢,我有權利。於是,多少老年人花著心思用力在錢和名上做文章,只是為了試圖再製造出一點吸引力。

可隨著時間過去,這一點點也會慢慢淡去。

時光老去消磨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心力。老去的時候,常常就是眼睜睜的看著,原本屬於自己的,所希求的,所努力追逐的,所有美好的東西,一樣一樣的,一個一個的遠離,失去。

老去就是,老是失去。

當年老的人最終喪失了所有的吸引力。對於這個世界,老年人就成了一種無用的東西。

因此有人黯然傷神,自我放棄。有人常常不滿哀怨,大發脾氣;聰明一點的,變得識趣,賠上笑臉,變的慈祥;也有人不肯放手,不願失去最後的吸引和控制力,多少之前越是風光的人,最後內心變得越是扭曲和瘋狂。

菠蘿在想,世間過往那麼多的達官顯貴,活到一生的最後,都活成了什麼模樣。

人們忙忙碌碌,一生數十年。終於似乎在最後的幾年把該忙活的事兒都忙完了。可是忙完了,反而更加茫然了。年老的那一天才看透,什麼東西可以留到最後。

GIF

揮不去的是孤獨,攔不住的是回憶。

青春從來不會回頭。幾十個春秋過去,最後還能擁有的,只是一遍一遍的回憶。

老去的歲月中,是攔也攔不住的回憶。於是一遍一遍,念叨著,念叨著。

老去的時光里,人們不知不覺走到了世界的邊緣,世界的焦點和熱鬧與你無關,越來越多的時間裡,常常是,又一個人,呆了一天。

人越老,才越會深刻的體驗到孤獨。孤獨,對生命最後的摧殘。

在老去的時間裡,人們似乎恍然覺悟,人生,還真的只有一個終點。而此刻活著的意義,似乎就是等待著到達,那個終點。

如果人生軌跡是一條拋物線,那麼老年便是這條曲線上,從中年逐漸開始下滑,之後到達死亡的那一段。

人到老年是不是就是在失去中一直懷念著,在孤獨中一直等待著?老去就會常常迫於無奈的,一步一步的,看不破也要看破,放不下也得放下。

眼看著,生活的選項越來越少,眼看著,眼前的路越走越窄。

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知曉。

GIF

其實佛法,就是辦法。

佛陀講:生老病死中,人的老去乃人生四苦之一。

老去,這個生命的自然規律,人類自然無法逃避。

雖說如此,但其實在佛學的世界裡,人的老去, 對於佛法修行人來講,並不是一個需要去刻意逃避和需要去美化的話題。不僅如此,更難得的是,佛法的修行者對老去乃至死亡都常常有著一份超然的從容。

佛陀的教育,就具備著讓人們從容面對老去,乃至死亡的能力。

比如大家常常聽說的,看破,放下。面對一切變化,不要直到被動的失去那一刻到來時才感慨哀嘆不已。而要有提前的預見能力和心理準備。而這就是一種看破和放下。當主動地學會放下了,當你遇到失去的那一刻,也自然不會有絲毫的落寞。

佛法中還常常講讓人們要主動的去觀察、去認識生命的、萬法的規律。生死老去都是必然,該來的總會來,無謂的阻擋或者多麼的不情願接受都是徒然。更不需去適得其反的自我欺騙。

而且依靠外界的慾望填充不了心靈上的孤獨。只有向內去修心,對於修行者而言,安靜的獨處,反而是一種自在和享受。

而對於人們恐懼去面對的終點——死亡,和世間的種種學說學問相比,佛法更是顯得極為擅長。臨終關懷,中陰度亡,阿彌陀佛,接引西方······種種種種,佛法中的方法實在太多。可惜世間,少有人願去學習和掌握。對於生命來說,」老去」這堂曠下的課,遲早終究要去補上。懂得無常,看破放下,享受一個人獨處,學會面對死亡。

」從容自在的面對老去「 這也可以是一種走進佛法的動力和意義。

我是菠蘿,

這裡是菠蘿菠蘿蜜。

配圖來自網路

往期菠蘿菠蘿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達live 的精彩文章:

原諒世界,就是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

TAG:那達l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