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還有兩個「不孝」是什麼呢?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還有兩個「不孝」是什麼呢?

所謂"百行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孝」作為一個倫理觀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周人看來,祖先是我輩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續下去,生生不息。這就是為什麼西周祭祀文化非常濃厚了。

我們應該都知道《孝經》這一本書,它是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發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範,「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

《孝經》在唐代被尊為經書,南宋以後被列為《十三經》之一。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範將來」的經典。當然,歷史上關於孝的典故和言論都是數不勝數的。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還有兩個「不孝」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孟子,在《孟子·離婁上》上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本來的意思是這樣的:不孝的表現有很多,以不盡後輩的本分為最,舜娶妻子的時候沒有告訴父母,是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也就是不孝順啦!

這句話的全句為:「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叢,陷害不義;二曰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三曰不娶無後,絕其袒祀。三者之中,以無後為大。」這是列入中國古代法律的。如果有上列三種不孝的行為要被打板子甚至判刑。

第一個不孝就是「阿意曲叢,陷害不義」,就是說一味的順從父母,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是第一種不孝。也就是說部曲阻止父母做你知道是錯的事情,是不孝順的表現;

第二個不孝就是「家貧親老,不為祿仕」,這種就是說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是第二種不孝。這個好理解了,不靠自己的努力去養活家中年邁的父母,不孝!

第三個不孝那就是「無後」了,不能為自己家庭傳宗接代,這是非常不孝順的表現。在古代看來香火的傳遞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現在的年輕人都是晚婚晚育或者堅持不婚的,在古代都是大逆不道的不孝行為啊!

當然,這句話中的這個「三」,其實也是有很多爭論的,有人認為三本身就是個概數,意即很多,並非特指。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一類的,「三」就是很多的意思。

這句話是說,不孝順的事情有很多,但是「無後」是最嚴重的!所以不管怎麼講,「無後」這個問題在古人看來都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但是,孝順還是要從心裡出發,不然就算給你生了一堆小孫子,全給你伺候,成了你的老年累贅,怕也是不孝的表現吧?

當然,現在是不同了。你對於「無後」就是不孝是怎麼看的呢?說說你的看法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熊的大 的精彩文章:

這六種消逝的老物件,用過3個算你厲害,全用過說明你老了
聯合國中,影響力最大的四個中國人,為中國走向世界立下汗馬功勞

TAG:大熊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