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多少人都缺的匠心精神?卻也正是我們的追求
1,日本的魅力來自哪兒?
說到魅力,不能不說到匠文化,縱觀日本歷史,匠人文化自古有之,木工、陶藝、庭園、茶道、能樂之中有匠;江戶時代之後,走上近代化的日本,在造船、建築、醫療技術中有匠;索尼、佳能、卡西歐等大型跨國企業,以及制鐵技術、音響技術等中也有匠。匠文化,不僅傳承著傳統技藝,也在日本的支柱產業,科學與技術、乃至服務、文化領域大量存在。
日本是一個匠人的國度,在那些日本代表性的匠人與老鋪里,有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日常,更有他們為匠文化留下的積累。
和果子,顧名思義,就是和式點心。工藝精細、富有季節感是和果子眾所周知的特點。
和果子職人水上力,他出生於和果子之家,在東京小石川創立了一幸庵,兢兢業業約40年,一幸庵已經成為東京和果子的代名詞。他手中製作出的和果子不僅再現了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也表現出大自然蓬勃頑強的生命力。
他歷時5 年創作了和果子店鋪同名圖冊《一幸庵》,用自己獨到的見解詮釋出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物語,精湛的工藝塑造出來的每一件作品都惟妙惟肖。被譯成三國語言的《一幸庵》也為世界人民再一次揭開了「和文化」的面紗。
不使用一根釘子,僅靠木材的榫頭接合製作的傢具或工藝品,在日本被稱為「指物」。製作指物的人,被稱為「指物師」。
江戶指物師木村正,出生於廣島,在震驚世界的廣島原爆中失去了雙親。他18歲來到東京後,師從江戶指物界大家島崎國治,修行長達13年。到今日木村正作為指物師已經60多個年頭了。他以桑木為原材料,製作包括衣櫥、鏡台、屏風及寶石箱在內的眾多作品。
製鞋職人山口千尋,生於大阪,1987年赴英國學習傳統的製鞋技藝,後成為首個被授予 Guild of Master Craftsmen資格的日本人,回國後創立了製鞋專門學校。2003 年,其作品在雜誌《Men』s EX》的「世界100 鞋」的評選中獲得第一、二位。
對於山口千尋來說,真正的專業匠師,不是指那些技術嫻熟的人,而是指那些在被信賴的同時可以交出一份超越信賴的答卷,並以此為目標不斷努力的人。
木與器,對於身處喧鬧都市的我們,或許只是一種材質,一個工具。而木藝師三谷龍二似乎對「木」與「器」抱有深厚的感情。木材在他的手中經過細細地打磨塗漆,變成了一件件承載匠心的木之器。
「即使是相同的料理,盛裝的器物一旦改變,不僅觀感不同,似乎連味道也會隨之變化。製作器物真正讓人欣喜的是,使用的人能感受到這種味覺變化帶來的微小幸福,能帶著喜悅的心情享用美食。」
日復一日努力,對技藝的提高持之以恆追求的人,絕不會滿足於當下。即便知道自己所造之物並非藝術品,但依然保持謙遜,將這看作是一場修行。只有這樣生存下來的職人,才會受到人們的尊重。也是因為有這種文化背景,很多日本人會把「匠」字用在孩子的名字或者是公司的名字里。——鹽野米松
日本是一個跟木材深有淵源的國家,日式美學幾乎離不開原木這一自然材料。以木頭為材料的日本職人數不勝數,大到寺廟建築、家用道具,小到杯碗瓢盆。以此次《不朽的匠人》特集專訪了設計師的深澤直人與賈斯帕·莫里森,我們可一探現代設計與木工製造業產生的火花,以及以不變應萬變、不斷進化的匠人精神。
對比中日文化,認為世界上多數國家的匠人技術,都是為了構建一個巨大的世界而形成的。比如中國大家比較熟悉的是舊時的青銅器,製作精巧且運用了非常了不起的技術。而日本之前一直閉關鎖國,且又處在四周被海包圍的特殊地理位置,相比起構築自己的巨大的世界觀的匠人精神,日本受自然、四季變化的影響很深,冬天用柿子葉做壽司,夏天尋找一雙與挂面相搭配的筷子,或者是秋天享用秋刀魚和與秋葉的顏色相配的蘿蔔泥等。日本人就是像這樣把自己的世界鎖在一個很小的事物中生活的。這是他眼中,日本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差別。
傳統工藝品是人們生產生活中常見的,因需要而誕生的智慧結晶。這些結晶多是人們在有限的生產條件下,靠雙手和耐心創造出來的。各個地區因居住條件的不同孕育出不同特點的傳統工藝。
松岡正剛在《知日》的採訪中說「匠人精神是一種通往未來的方法。」匠人精神的核心是「人」,它不是制度與機器,人能在細節上不斷修正,匠人精神則代表著專業、規範、打磨到極致、不斷精進。
※斐壹度/美好生活·家庭康吧 介紹
※為什麼40歲以上人更適合適度運動?
TAG:斐壹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