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嶺南書學叢考》

《嶺南書學叢考》

《嶺南書學叢考》雖界定於嶺南書學範疇,實則李邕、韓愈、周敦頤、蘇軾、米芾與包拯均非嶺南籍,只是書中討論到的書跡大多為他們流寓嶺南時所作。

涉足嶺南書學研究,濫觴於2012年遊歷肇慶七星岩時順道考察了李邕《端州石室記》崖刻。李邕、大令與右軍,於我心目中分別代表著「書仙」「亞聖」和「書聖」,是最為著迷的三位書家,因此歸而撰文,後發表於《兩泠藝叢》。

繼而申請主持省級課題「嶺南地區古代摩崖石刻書法與文化的研究」,便陸續又寫了部分文章,同時也邀請同門師弟兼摯友劉曉生君一道參與。

嶺南涵蓋三省(廣東、廣西、海南)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涉及範圍甚廣,沒有長時間的投入難以寫成系統的文章,因此當務之需便是分清輕重緩急。

於是先選擇了比較少人關注的個別嶺南籍書家與書跡作個案或細節問題研究,其後重點則放在考辨流寓嶺南的大書家或名臣的遺刻書跡真偽上,或許這樣比起泛泛而談顯得更有價值。

《肇慶智常與蘇軾題刻遺迹真偽考》一文緣起於2012年我與曉生君一同前往羅定市考察武周時期的摩崖《龍龕道場銘》。

午飯期間談起肇慶鼎湖山傳為唐代慧能弟子智常所書的「正眼法藏,涅檗妙心」八字屬偽作,因八字最早出自《五燈會元》,時間上已降至宋代。於是曉生君利用肇慶博物館工作職位之便在文獻上做了詳盡搜集,又結合實地考察寫了甚為翔實的文章,曉生君付出了巨大勞動。

後來他又完成考證蘇軾「崧台第一洞」題刻的初稿,我便綜合二稿湊成一篇,對內容作加減,並調整了論證結構及語言。本文涉及嶺南籍智常與蜀籍蘇軾,因蘇軾名氣較大,便置於第二章。

《嶺南摩崖石刻敘略》一文我先列了一份廣東崖刻的簡要提綱,由曉生君起草,繼由我修改並補充廣西、海南、香港和澳門部分。

研究清代鄉賢、嶺南書畫才子陳喬森的過程亦值得一提。莫頌軍與吳紅玉伉儷分別是我中學時授業書法與語文的恩師,元旦期間我與曾如影兄往其家拜訪,恰見有一份陳喬森後人摘錄的有關陳公的部分資料,我頗感興趣,並喜獲頌軍師相贈。

我便以此為線索,前往雷州圖書館、博物館查找資料進行核對和考辨,又在雷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蔡芳林及黃仕平局長、蔡舉坤局長、陳銳館長,特別是鄭堪明兄的幫助下走訪了眾多藏家和遺址。吳史文和梁土富先生無私出示珍藏,講解掌敝,為我提供了極大便利。

於是數月內撰成了《陳喬森年譜》,或許這是目前探討陳喬森書法最為細緻的文章。文中部分問題諮詢了雷州王宇先生的意見,王先生思緯淹通,遍讀二十四史,精於《易經》和地域佛教史,是我欽佩的「小地方大學者」。

《嶺南書學叢考》

徐學毅 著

內容簡介

《嶺南書學叢考》向讀者展示並介紹了了考證法帖的過程及從中作者的書寫背景和技藝細節,著重研究了嶺南本土及流寓嶺南的一些書法大家李邕、大令、右軍、韓愈、周敦頤、蘇軾、米芾、包拯等的書法。

作者從他們的書跡入手,並且一直延伸到對書風的探討,以及一些史事的辨析。本書用詞嚴謹,對史實選用亦十分考究,作者不僅翻查文獻資料,還前往實地考察了一些崖刻,因此書中內容能幫助書畫學術界、創作界和地方文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書法史學,同時本書在學術研究上也擁有十分實用的參考價值。

徐學毅,署晉齋,籍貫廣東省雷州市,2007年取得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學士學位,2013年取得北京理工大學碩士學位,任教於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側重二王書學研究,兼及畫、印及文學。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州市從化區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嶺南印社理事。

著有《二王書學叢考》《嶺南書學叢考》,副主編、參編教材各一本,參與多項科研,主持省級課題《嶺南地區古代摩崖石刻書法與文化的研究》。論文收入《2013西泠印社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於《中國書法》《西泠印社》《西泠藝叢》《書法研究》《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書法賞評》等發表文章三十餘篇。

2007年獲廣東省首屆大學生校園文化節書法一等獎,2013年獲西泠印社國際學術研討會二等獎,2014年獲第五屆「羲之杯」全國詩書畫家邀請賽一等獎,2015年獲首屆廣東省高校美術作品學院獎雙年展二等獎。

書名:《嶺南書學叢考》

作者:徐學毅

裝幀形式:平裝

出版時間:2017年8月

ISBN:978-7-5623-5371-3

開本:16開版次:1-1

字數:18.2萬字頁數:151頁

定價:36.00元

GIF

2018我們同在一行字之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如何拍出美味食物?

TAG: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