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店,讓我重新認識了「場所精神」

書店,讓我重新認識了「場所精神」

著名挪威城市建築學家諾伯格?舒爾茨曾在1979年,提出了「場所精神」(GENIUSLOCI)的概念。在他的《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一書中,提到早在古羅馬時代便有了「場所精神」這一個說法。古羅馬人認為,所有獨立的本體,包括人與場所,都有其「守護神靈」陪伴其一生,同時也決定其特性和本質。

場所精神核心內容就是讓建築消失,回歸生活化,抽象但給人的視覺、觸覺、聽覺、甚至是味覺相互碰撞,形成一場好似文藝精神的盛宴。而幾十年後的今天,場所精神仍在建築藝術乃至大眾生活中被認可,並無限蔓延,尤其是在書店文化中尤為明顯。

1

我不在家,就在誠品。

我不在誠品,就在去誠品的路上。

誠品書店是台灣大型連鎖書店之一,由吳清友於1989年創辦,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初衷,堅挺了15年不盈利的狀態,走進了21世紀,走進了大陸。誠品書店一名,誠取自於吳先生的家訓:「財物有時而盡,唯有誠字終身受用不盡」。誠,是一份誠懇的心意,一份執著的關懷;品,是一份專業的素養,一份嚴謹的選擇

我去過由台灣建築大師姚仁喜操刀的蘇州金雞湖東岸的誠品書店,當你走進,真的會覺得這是一個有品位的地方,雖然每日人來人往,遊人眾多,但不會讓你覺得車水馬龍,城市喧囂,隨意地拾起一本書來,讓人身心得以安頓,靈魂得以停泊。

我想誠品書店之所以選在蘇州,選在金雞湖畔,大概也就是因為這裡就像是天堂。在這裡,建築與藝術得以相得益彰,書店與大眾才能友好相撞。人生的偉大不就在於精神與高貴的靈魂,而非優越的物質和美麗的身軀嗎。

2016年8月13拍攝於蘇州誠品書店

2

大地上的異鄉者,

守望著精神的家園。

相比於吳清友創辦誠品書店,錢曉華起家於先鋒書店就顯得艱難困苦。從當初17平米的書店,一路走來,走到五台山下4000平米的車庫,走向天下,有詩意的地方。這一路走來,是錢曉華的堅守,得以讓大地上的異鄉者,靈魂得以有歸處。

大地上的異鄉者」是南京先鋒書店的標識,取自奧地利詩人特拉克爾的詩句。寓意人的精神永遠在尋覓一個無所在的故鄉,好的書店應該是讀書人的精神場所。在讀者心中,先鋒就是這樣一所精神場所。

我曾無數次去過先鋒書店,去過五台山,去過總統府,去過美齡宮,去過碧山。一次又一次的前往,讓我感受到先鋒不僅是書店,更是諾伯格?舒爾茨所說的一種場所精神,一種一個人只有今生今世是遠遠不夠的,他還應當有詩意的世界才算完美,而正是先鋒書店,先鋒精神,得以讓數以萬計的人們,感受到活著的意義。我想大概這就是最美的書店,最美的天堂吧。

2016年9月22拍攝於南京五台山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在這裡,一脈山,一條河,一方田,

牛馬羊群,蜜蜂飛鳥,暮曖晨煙,

狗吠深巷,雞鳴桑巔,真是久在樊籠里,

復得返自然。

我在碧山田間偷拍的場所。

2018年2月8拍攝於碧山書局及周邊

3

夜裡做的夢,

醒來就去實現。

就在上個月,書店的場所精神又再一次得以活靈靈的體現。高曉松的曉松公益圖書館在杭州城郊良渚開業,大部分人關注的是高曉松,亦或是曉松館的風景美到哭。而吸引我的是曉松館的操刀者——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是我們上學時期學建築的時候的偶像大神,素有「清水混凝土」詩人,他的建築風格非常明顯,偏愛水泥混凝土、水、光、風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人與自然的共處場所,來寄託人的精神。

高曉松也實現了很多人的夢,因為每個愛書的人,都有一個書房夢,而高曉松夜裡做的夢,醒來就去實現他。

在去過一些書店,也看過一些書店之後覺得,諾伯格?舒爾茨幾十年前提出來的「場所精神」在書店這個地方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出來。而場所精神最終是靠人的活動來決定的。除了物質空間之外,場所精神保存了人們的真實性,日常生括與自然環境、城市環境的相互關係,讓人真正體會到偉大的精神和高貴的靈魂。

我想這一切就像吳清友先生說過,人,生不由你,但生死之間,總得做點什麼。也像錢曉華說過,哪怕這座城市陷入一片黑暗,這裡的燈也會亮著。也正如王小波所說,一個人只有今生今世是遠遠不夠的,他還應當有詩意的世界。而這一切的營造,正是場所精神。所以,感謝書店,讓我重新理解了「場所精神」,也擁有了這樣一種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思蟄 的精彩文章:

春天適合聽的十首民謠

TAG:徐思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