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職媽媽」or「班媽」?想明白了這些,你就知道該怎麼選擇

「全職媽媽」or「班媽」?想明白了這些,你就知道該怎麼選擇

相信所有媽媽,都經歷過選擇做「班媽」還是「全職媽媽」的焦慮。

這樣的雞湯,有沒有打動過你

曾經看過一篇公眾號的文章,旨在安慰我們:

不需要因為工作陪不到孩子而感到焦慮。時間長短並不是我們該焦慮的點,只要我們在和孩子一起互動時的質量足夠高,相處時的親密度夠強,即便只是三十分鐘也許都夠了。

內心的焦慮頓時就被這碗「雞湯」撫平了,有木有?

一定有很多媽媽和我一樣,被這樣的觀點打動了,毅然決然重回職場,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追求經濟獨立,活給孩子看一個優秀媽媽的樣子。

結果是有很多「班媽」為了兼顧事業和養娃,反而更加焦頭爛額。工作、生活、孩子、父母,每個方面都想做好,可結果是每個都疲於應付。

無論哪種選擇,都有割捨和犧牲

「媽媽,抱抱......」

「媽媽,不要去上班......」

「要跟媽媽一起去......」

兒子眼淚嘩嘩,可憐巴巴,拽著衣服的哭喊,是我最近每天早晨上班前都要面對的場景。我只能狠狠心,故作鎮定地和他告別,迴轉身告訴自己:今天一定要更努力一點、更高效一點,才能對得起今天和他的分離。

反應激烈的時候,奶奶過來接手照顧他,小傢伙甚至跑到房間里,把門一關,自己躲在裡面傷心地大哭,我進去抱他出來,他緊緊拉著我,不肯鬆手,平日里最喜歡的任何好吃的好玩的都打動不了他,就是不肯跟我分離。

小傢伙激烈的反應,讓我內心十分糾結。雖然,適應和父母短暫分離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但不得不反思,我最近給他的陪伴確實太少了。

算上早晨這匆忙的1小時在內,每天除去睡覺的時間,能和他在一起的時間只有3.5小時,其中能全身心投入地陪伴他的時間更是少得可憐。相比之前一個月帶著他回娘家,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在他身邊,回到廈門的他確實感到很大的落差。

更真實客觀的觀點,往往有些刺痛感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裡面提出這樣的觀點:

很多雙職工的家長提出一個概念——「優質時間」:他們希望可以把與孩子在一起有限的時間,利用的更加充分,幫助他們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

這個概念聽起來不錯,但有一些致命的錯誤——我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優質時間」。在一天的時間裡你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各種需要,這時候我們是不是在他們的身邊?

當孩子需要有人陪他們傾心交談的時候,我出現在他們身邊,這就是優質時間。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兒子問我一個嚴肅的問題,我幫他解答了,這就是優質時間。

如果沒有量的積累,我們怎麼能夠了解孩子的個性?他的需求?以及他的愛好?交流方式?

當「優質時間」的機會出現時,我們能夠把握得住嗎?你又能抓住幾次「優質時間」的機會呢?

「全職媽媽」or「班媽」,到底如何抉擇

電影《無問西東》里沈光耀的母親說:

「希望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

我感覺不能更贊同了,孩子不是為別人生的。為人父母的樂趣,只有在自己點滴的付出和投入中才能體會到。

孩子生下來,父母是主要的養育者和責任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只是搭把手。明確主要責任的前提下,和先生兩個人共同商量考慮,權衡其中的利弊。

1、權衡家庭經濟狀況

2、包括老公、雙方父母親在內的,其他的家庭成員是否理解?能夠給予支持?

3、媽媽自己的性格和意願,更享受帶娃時光,還是工作時光,那種生活狀態更好?

把可能遇到的各類問題,包括經濟、生活、心理等各種問題羅列起來,再一起來評估是否能解決或克服,對於可能遇到的問題做好心理準備。這樣深思熟慮過後的決定,都是值得尊重的。

01

選擇「全職帶娃」

決定選擇「全職帶娃」的媽媽們,親自照顧自己的孩子本就無可厚非,值得尊重

對於全職媽媽,我有這樣的建議:

1、照顧孩子的同時,別忽略了自己,堅持學習,不脫離社會,為孩子長大後回歸職場做準備。

2、老公下班回家,請他幫忙分擔部分家務,抽出一部分時間陪伴孩子。父親的陪伴和教育,是母親替代不了的。

3、買份保險,特別是二娃家庭,萬一遇到家庭變故時,至少有可觀的經濟支持。

02

選擇做「班媽」

決定做「班媽」的媽媽們,一樣有許多不得已的割捨和犧牲。

對於「班媽」,我的心得是:

1、不同的人生階段,重心有所不同。特別是在孩子的頭三年,找工作盡量要找能顧家的,不要求工資多高,盡量能有多一點時間照顧孩子,不要三天兩頭加班、出差的。

等孩子慢慢長大了,我們再慢慢增加在工作上的投入,追求事業也不晚。

2、不要把「高質量的陪伴」寄希望於節假日的「報復性」補償,帶孩子出去吃頓大餐,要貴,小長假出去玩,要豪,以彌補平時沒有陪伴的遺憾。

每天回到家,放下手機,放鬆的、投入的、愉悅的陪伴孩子做一會兒他喜歡的事。即使孩子在獨處,除了不去打擾,別忘了去觀察孩子,也能了解他點滴的成長。

03

「過來人」們的真實感受

04

我理解的「優質陪伴」

真正優質的陪伴,必定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父母充分了解並理解自己的孩子,能夠走進他的內心世界,這需要平時「量的積累」。如果沒有這個前提,你很難參與進孩子的成長,很難與孩子「全情」和「共情」。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充滿愉悅的陪伴,而不是心不在焉、心懷愧疚、煩躁地補償。

哪怕在家裡溫馨的一角,享受媽媽做的飯菜,爸爸榨的果汁,或者是共同動手做做家務、在戶外散步放鬆。

當孩子和父母共同處於放鬆、舒適、愉悅、親密的狀態中,就能夠互相得到精神上的滋養,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互動模式,能夠像朋友一樣彼此獨立但又緊密連接。

寫給自己,也寫給30歲前面臨選擇的你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的階段,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主題和重心。

家庭也是一個實現自我成長,體現人生價值的地方。「媽媽」這兩個字可不是白叫的,當然「爸爸」也是。

孩子出生頭幾年的重要性不用多說了,當我們決定要孩子的時候(不論是一胎還是二胎),都要做好在孩子最需要我們的這幾年,分給他們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時間的思想準備;如果做不到,還是建議暫緩計劃。

不是我們不夠上進,而是我們精力有限,人生需要做適度的減法,家庭需要合理的分工。分清每個階段追求的主次,想清楚每個階段,什麼才是對自己最重要的,才能做出不後悔的決定,成為「人生贏家」。

人生本就不完美,有遺憾的人生才夠真實。什麼都想要,什麼都要好,那憋死你的,不是生活,而是我們自己。

媽媽的好時光 公眾號:mamagoodtime

您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媽的好時光 的精彩文章:

TAG:媽媽的好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