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累垮醫生的第二十五台手術,你還「敢動」嗎?

累垮醫生的第二十五台手術,你還「敢動」嗎?

這兩天,一隻腫得不成樣子的「大象腳」,讓無數人為之感動。

(來源:鳳凰網江蘇)

腳的主人,便是淮安市婦幼保健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張春花。連續兩天,做了25台手術,累計工作時間超過26個小時,最後的「戰利品」,不光是上面那隻「大象腳」,還有眾多完成手術的患者重獲健康的希望。

超負荷的工作量,讓張春花醫生的腳「一按一個坑」。

看到這裡,我們固然會對醫生無私的付出和救死扶傷的精神深表欽佩和感動。然而,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出現了。

「假如你知道這位醫生已經兩天連續做了24台手術,那麼第25台手術如果給你做,你會不會擔心呢?」

同樣承受著巨大疲勞的中國醫生絕不僅僅只有張春花醫生,而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如連續工作17小時,在寫病歷時睡著的兒科醫生任太亮。

(來源:搜狐新聞)

還有連續工作20小時,在手術間隙靠牆補覺的外科醫生壯文軍。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有甚者,還會出現醫生過度勞累導致猝死的悲劇……

如浙江某醫院陳德靈醫生,在朋友圈感慨自己「加班後還活著真好」後,2個月便猝死在宿舍。

(來源:中國青年網)

以及經歷了連軸18個小時工作後,在病房查房時突發腦出血不幸離世的榆次區人民醫院醫生趙變香。

(來源:中國新聞網)

還有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急診外科大夫郭慶源,整晚接診40人後,出現胸悶、心慌、氣憋等癥狀,經搶救無效,不幸離世,年僅43歲。

(來源:新浪新聞中心)

醫者並非不知該如何生活,哪一個醫生也比普通人懂得更多的養生、防病之道。

只是,一雙雙急切期盼獲得幫助的眼睛,和那些憑藉自己專業醫學知識可以從死神手中搶回的性命,以及在風華正茂時立下的質樸誓言,讓這些醫者退無可退,只能繼續燃燒自己。

GIF

(來源:丁香頭條)

GIF

(來源:丁香頭條)

(來源:丁香頭條)

然而,即使有這些令人無比心疼和敬佩的醫生存在,我國的醫療資源不平衡問題卻仍沒有解決。老百姓看病,依然很難。

2018年1月9日,中國醫師協會在2018年會上發布了《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全國共計4.46萬家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約14.62萬醫師參與了其中的調查。

白皮書的數據顯示:

1、醫師每周平均工作時間都在40小時以上。其中三級醫院的醫師平均每周工作51.05小時,二級醫院的醫師平均每周工作51.13小時。調研顯示,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醫師能夠休完法定年假,醫師的休息權沒有得到保護。醫師之所以加班加點與醫療機構診療人次逐年增長有關,醫師長時間超時工作將會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

2、調研結果顯示,中國醫師收入與其社會貢獻不相符合,正高級職稱年人均收入剛剛超過十萬,該數據是綜合了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平均後的結果,這種收入狀況與西方國家動輒數十萬美元的年收入不可同日而語。

3、調查顯示,僅19.2%的醫師認為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很好,35%認為一般,4.9%認為差;在身體對工作的影響上,22.3%的醫師認為自己的身體健康沒有影響工作,31.1%的醫師認為身體狀況對工作造成了中度以上的影響。被調查醫師中33.2%的醫師罹患一種疾病,5.9%的醫師罹患一種以上的疾病。

4、調研顯示,在傷醫問題上,34%的醫師從未親身經歷過暴力傷醫師事件,66%的醫師經歷過不同程度的醫患衝突,但絕大多數為偶爾的語言暴力(51%)。2014年的調研數據顯示,僅有27.14%的醫師未遭受過暴力事件。

活多、錢少、傷身體、還有被暴力傷害的風險。在這樣的環境下,堅守在醫院戰線的醫生們,確實已經非常不容易了。當然,通過數據比對顯示,針對醫師的暴力事件以及事件的嚴重程度比前些年均有所下降。醫患關係的重回和諧,未來一定會實現。

2016年,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腫瘤科主任梁曉華,曾在《哈佛歸來|華山醫院和麻省總醫院的真實差距》一文中,列舉了美國麻省總醫院和華山醫院之間在各方面的差異。

(參考來源:梁曉華《哈佛歸來|華山醫院和麻省總醫院的真實差距》 )

很容易可算出:

2016年,麻省總醫院的1位醫生,平均每年需要服務的患者總量約為

1600000/2400≈666(人次)

2016年,華山醫院的1位醫生,平均每年需要服務的患者總量約為

3840000/900≈4266(人次)

即使忽略掉雙方護士、員工總量的巨大差異,華山醫院的醫生也需要比麻省總院要多負擔約6.4倍的患者量。

梁曉華主任說,在麻省總醫院,這些輔助人員承擔的工作,在國內幾乎都是由醫生和護士消化了。而且美國醫院的床位使用率一般在75%左右,空餘的床位是為緊急需要的病人準備的,而國內知名醫院的床位使用率則大多95%左右,甚至超過100%......

收治更多的病人,會造成醫護人員更大的工作壓力,也會導致更高的醫療安全風險。國內醫院特別是大型三甲醫院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如此之大,勢必會影響醫生的健康狀況,影響到醫生分攤給每位患者的平均時間。而被壓縮到極致的時間和工作壓力,必然會影響到醫生對患者診斷和治療。據盛諾一家的案例統計,77%的患者在出國看病後,方案都得到了調整和改變。

其實,上面提到華山醫院,其門急診量還遠不是最高。

(來源:看醫界公眾號)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抱怨候診時間長、面診只有幾分鐘、醫生護士服務態度不佳、診斷結果模稜兩可的患者們,應該對醫生多一些理解。但對於癌症等重症患者,一次診斷或手術上的疏漏或失誤,造成的很可能是患者乃至其整個家庭的滅頂之災。這個時候,沒有人會關心醫生剛剛做了幾台手術或者剛剛看了幾十個病人。因為對於醫生來說,可能這只是他每天見到的1個案例,而對患者來說,這卻是他們傾其所有也希望能夠守護的一切。

(來源:網路圖片)

去年,盛諾一家曾接觸過這樣一個案例:

2017年,Y女士的父親出現了一系列咳嗽和胸口疼痛的癥狀,於是就帶老人去了醫院。拍完片子後發現,老人的肺部有結節存在,於是她托朋友聯繫到了北京某知名三甲醫院的專家。

專家花了幾分鐘看完片子並進行了簡單的問診後,告訴Y女士不用擔心,說「這種情況我見得多了,沒什麼大問題,不是癌症,做個手術就沒事了」。

聽到這個判斷,Y女士如釋重負。但由於父親年事已高,她對這個手術本身是否可以成功還是比較擔心的。

然而當父親的手術結束後,Y女士卻得到了一好一壞兩個消息。

好消息是:外科專家技術很精湛,手術非常成功。

壞消息則是:父親的病理結果確診為肺癌……

肺症?Y女士開始擔心了。因為如果是癌症,並不是什麼分期都可以手術的。可專家告訴她,不用擔心,手術做得很乾凈,回家靜養就好。

然而事情並沒有如醫生所言。術後老人的病情開始急劇惡化,劇烈的疼痛讓老人整晚睡不著覺,使用止疼泵也無濟於事。不僅如此,老人根本吃不下飯,還出現了嚴重的腹水。僅僅一個月的時間,老人的體重就驟減了將近20斤。

再次檢查的結果令Y女士震驚了,老人竟然處於肺癌晚期!如果早一點知道這個情況,Y女士是絕對不會同意進行那次手術的。雖然後來Y女士通過盛諾一家聯繫到了很好的腫瘤專家,然而手術是不可逆的,加上老人的年齡因素,給腫瘤專家留下的解決方案也所剩無幾了。

我們希望,再也不要看到某個醫生因為過度疲勞而成為「網紅」,也希望在某一天,中國的醫生也能夠像國外醫生一樣,有充足的時間和飽滿的精神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醫生和患者不會再有誤解,而是能夠攜起手來,相互信賴、互相幫助,無比和諧。

我們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盛諾一家 的精彩文章:

新研究!晚期腎癌這種方法效果更好!

TAG:盛諾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