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巨型星系的死亡過程

巨型星系的死亡過程

圖中顯示的是在星系剛剛誕生時,星系的顏色主要以藍色為主,當星系進入中年期後,星系的恆星以紅色為主

歐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遠鏡與美國宇航局哈勃空間望遠鏡聯合對大爆炸之後30億年的宇宙進行了觀測,研究早期宇宙中巨型星系是如何逐漸滅亡的。圖中顯示的是在星系剛剛誕生時,星系的顏色主要以藍色為主,當星系進入中年期後,星系內部的恆星開始進入末年,大量的氣體物質被消耗殆盡,星系核心區域的恆星開始以紅色為主,並逐漸從中央擴散到整個星系,最終紅色的恆星統治了這個星系,巨型星系的命運也接近尾聲。

在早期宇宙中,星系演化的速度要更快一些,因為恆星的壽命比現在更短,星系誕生恆星的速度也很快,大約是目前的20倍左右。一個巨型星系是否年輕取決因素為藍色恆星的數量有多少,藍色恆星越多,代表這個星系的充滿了活力。事實上,天文學家對早期宇宙的橢圓星系比較感興趣,此類星系在現代宇宙也比較常見,它們的恆星都集中在球狀的空間內,密集程度是銀河系核心區域的10倍以上,不像螺旋星系那樣擁有數條旋臂。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Sandro Tacchella認為在宇宙演化歷程中,大約有一半的恆星處於演化末期,在對22個星系進行深入調查後,科學家試圖了解宇宙星系的演化機制,研究早期宇宙中恆星的「短暫壽命」。為了觀測遙遠宇宙的天體,科學家使用了自適應光學系統,這套系統可最大限度抵消地球大氣的干擾。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另一位科學家Marcella Carollo為本項研究論文的合著者,他認為自適應光學系統的觀測精度很高,可達到哈勃的觀測水準。

關於橢圓星系的死亡之謎,目前的主流理論認為黑洞可能是始作俑者,黑洞行為造成恆星原材料流失,導致新生恆星無法獲得足夠的原料;另一個理論認為星系缺乏造星材料,氣體和塵埃無法對星系進行補給,也會使得星系內部沒有足夠的原材料製造恆星。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科學家認為這個發現是了解早期宇宙星系演化的重要一步,對現階段宇宙學研究有著較大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秘宇宙解碼 的精彩文章:

開普勒-22b,69C,62e,62f和地球
猩猩無視近親繁殖危害 小群體存活數千年

TAG:探秘宇宙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