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稅延養老險「破冰」:月入16666.67元可少繳個稅250元

稅延養老險「破冰」:月入16666.67元可少繳個稅250元

十年磨一劍。保險業期盼已久的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下稱「稅延型養老險」)試點政策終於落地。

4月12日,財政部、稅務總局、人社部、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下稱《通知》),自5月1日起,將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試點稅延型養老險,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對於業內最為關注的個人繳費稅前扣除標準,《通知》明確,取得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其繳納的保費准予在申報扣除當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限額據實扣除,扣除限額按照當月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辦法確定。

月入超5000元可享政策紅利

什麼是稅延型養老險?哪些人可以享受政策優惠?

所謂稅延型養老保險,是指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等到將來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可略微降低個人的稅務負擔,鼓勵個人參與商業保險、提高養老質量;政府則通過稅收延遲繳納這種激勵方式來籌集養老金,豐富保障體系,這也是國際社會的通行做法。

那麼,哪些人可以享受試點政策紅利?

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平安養老險」)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說,「從財政部發布的繳費限額來看,月收入超過5000元以上的消費群體參加都可以享受到政策紅利,政策將在中等收入以上的群體中最受歡迎。」

《通知》指出,取得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其繳納的保費准予在申報扣除當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限額據實扣除,扣除限額按照當月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辦法確定。

簡單說,1000元就是可享受稅延優惠的最高繳費水平。由此推算,月收入16666.67元是一個臨界值。

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學術委員汪蔚青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測算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購買階段所得稅的影響,一部分是領取階段所得稅的影響。購買階段所得稅的計算公式是投保人月收入扣除三險一金和3500元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後,乘以所得稅稅率;領取階段則是先扣除25%免稅額後,剩餘部分乘以10%稅率。

以月收入16666.67元為例,三險一金繳納約2916.67元,所得稅率25%,在沒有購買稅延型養老險的情況下,需繳納個人所得稅1555.75元;購買了稅延型養老險後,可享受1000元稅延優惠,扣除後需繳納個人所得稅1305.75元,減少了250元/月。

再以月收入7132元(2017年上海市職工月平均工資)測算,三險一金繳納約1248元,所得稅率10%,在沒有購買稅延型養老險的情況下,需繳納個人所得稅133.29元;購買了稅延型養老險後,可享受427.92元稅延優惠,扣除後需繳納個人所得稅90.5元,減少了42.79元/月。

一位資深保險業內精算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購買階段,月度所得稅的影響在0元至450元之間,折算為年度所得稅的影響在0元至5400元之間。」

這只是購買階段所得稅的影響。

根據《通知》,賬戶資金收益暫不徵稅。對個人達到規定條件時領取的商業養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稅,其餘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計入「其他所得」項目。

保險公司根據試點繳費限額進行了內部測算:假設按25%的稅率,每月延稅250元(即月收入16666.67元的投保人),客戶將這250元用於購買市場上的相關試點產品,若年化利率為5%,則相應的月利率為0.41%。

如果客戶在年滿40歲後,每月都將延稅的250元用於購買這種產品,那麼理想情況下,到客戶60周歲時,可以累積金額為101451.12元。同理,60歲後每月領取1050.13元,需交稅78.76元,以15年為例,同樣假設年化利率為5%,在60歲的現值為10032.87元。扣除10032.87元,共節省稅收約91418.26元。

不過,對於這樣的稅延力度,首都經濟與貿易大學保險系教授庹國柱認為,「低於預期。1000元的限額對於高凈值人群的吸引力並不大。在加拿大,通常稅延優惠可達到個人收入的18%左右。」

「稅延型養老險與之前推出的稅優型健康險一樣,都是屬於普惠性產品。」汪蔚青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稅延型養老險是未來的一個發展大趨勢,即通過稅收槓桿的方式鼓勵購買商業保險。」

保險產品尚在籌備中

當保險公司靜候監管「發令槍」時,基金公司居然喧賓奪主,搶跑了。

《通知》提出,試點結束後,根據試點情況,結合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制度建設的有關情況,有序擴大參與的金融機構和產品範圍,將公募基金等產品納入個人商業養老賬戶投資範圍,相應將中登公司平台作為信息平台,與中保信平台同步運行。

不過,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4月11日,首批養老目標基金已正式上報。證監會正式披露出41隻基金的大名單。從這41隻基金來看,屬於21家基金公司,力度較大的是匯添富基金,一口氣上報了4隻,而國泰、華夏、南方、易方達基金也上報了3隻。

3月2日,證監會正式發布《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以來,不管是業內還是投資者,對於養老目標基金一直是翹首以盼。隨著基金業協會於3月12日發布《關於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經理註冊登記有關事項的通知》,養老目標基金的申報進入衝刺階段。

相反,保險公司並沒有表現得急功近利。

平安養老險相關負責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我們正在積極準備,力爭第一時間提供客戶投保出單服務;報審產品以示範產品類型為準,擬以最全產品類型覆蓋客戶需求。目前,需等銀保監會下發業務管理辦法和示範產品後,公司報審產品通過後正式銷售出單。」

中國太保壽險健康養老事業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則透露,「目前,我們已從產品、技術、人才、服務等多方面著手做好了相關準備,政策正式試點、公司獲取相關資格後即可開展銷售。」

具體在產品設計方面,中國太保上述負責人介紹,「我們將嚴格遵照政策要求:一是收益穩健;二是長期鎖定;三是終身領取。保險姓保,先保障,後理財是其原則,是保險行業的根本價值所在。公司將基於生命表的數據基礎,向客戶提供多樣化領取方式,包括終身和不短於15年的養老年金領取方案,供客戶選擇;四是精算平衡。產品設計時將充分考慮投資收益率、期望壽命、人口增長率、老齡化速度等因素,總體實現精算平衡。」

潛在購買力年均千億

千呼萬喚始出來。稅延型養老險被寄予厚望。平安養老險有關負責人預測,「根據目前稅收情況,市場潛在最大購買力為每年千億以上,真正的釋放量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推廣範圍、市場的接受度和市場的成熟度等。」

在汪蔚青看來,「這是國家在政策上給予購買養老保險產品個人的稅收優惠,也可以紓緩我國養老的財政壓力,提升整體養老保障體系的內在品質。」

「稅延型養老險作為養老保障體系第三支柱建設的標誌性事件,從國家層面而言,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從老百姓(603883,股吧)層面而言,進一步提升國民養老意識,為老百姓帶來更多的實惠;從行業層面而言,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和促進民生事業發展。」平安養老險上述負責人強調。

一直以來,「未富先老」是我國發展進程中無法迴避的基本國情,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速,給我國「多層次、混合型」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帶來了嚴峻考驗。

「在一支柱獨大、二支柱逐漸完善的對比下,第三支柱發展嚴重滯後,導致我國三支柱養老保障制度框架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中國太保壽險健康養老事業中心相關負責人分析,目前,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承擔了大部分的國民養老責任。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經過十多年發展,正處於稅收政策不斷完善和各項制度逐漸發育的過程中。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總體呈持續穩健發展態勢,但規模較小,覆蓋面不足。

「稅延型養老險不僅僅是推動商業養老保險駛入增長『快車道』,更能在一定程度緩解我國養老的財政壓力。」庹國柱稱,「未來幾年,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金給付壓力會越來越大,亟需找到『輸血』資金。」

上述精算師提供給記者的數據顯示,此次參與試點的3個地方,上海市、蘇州市以及福建省60歲以上人群佔據總人口的比率分別為31.57%、25.21%、13.73%。其中,上海市與蘇州市的老齡化情況相當嚴重,福建情況相對較好。

在該精算師看來,「這三個地方具有相關代表性,有利於探索後續推廣經驗。」

(中國經濟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男子每天狂洗30多次手,妻子也忍不了,一查病因嚇一跳
平均年齡27歲的浙大團隊自主研發單細胞測序平台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