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家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時,有兩副面孔呢

我家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時,有兩副面孔呢

GIF

阿茶

養育孩子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

煎茶幼兒園的老師們將攜手,將自己的養育經驗親囊相授。

歡迎各位家長前來交流與投稿哦。

講故事的小技巧

孩子們老是愛在爸爸媽媽給他講故事途中提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對於此,家長們可以在講故事前跟孩子約定:「我們先完整地聽一遍,如果有問題最後來問。」

給孩子講故事途中,若孩子依然提出問題,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說:「我們繼續聽一聽,看你能不能在後面找到解答。」

當孩子提出問題時,說明他在思考,家長這時候只需要為孩子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就可以鍛煉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切忌立即解答。

——小一班提供

教會孩子懂禮貌

有個小男生,名叫小玉。平時在班裡屬於比較內向的孩子,很少和老師或其他小夥伴交流,可是很遵守班級的規定。老師對他的關注也比較多。最近和他媽媽談話,他媽媽說小玉在家裡能說會道,可是在外卻內向退縮;在家吵吵鬧鬧,在外卻很害羞;在家是小霸王,在幼兒園卻不愛說話。他也不知道是為什麼?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過度保護

一般來說,家裡保護過度,把孩子護的太緊,孩子和外界接觸少,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2.在家有優勢在外沒有了

自尊心強的孩子,都好表現。在家裡做遊戲取勝,非得讓大人誇獎;能自己吃飯了,也得讓媽媽表揚一下才行。可是入園以後突然發現比自己強的人太多了,每次唱歌都得不到其他人的掌聲,甚至還有小朋友譏笑。孩子沒有了優越感,就內向了。

3、成人貼標籤

孩子在外有很多不認識的人,難免焦慮,再加上家長總是給孩子貼標籤「我們這孩子內向」、「我們孩子不會說話」,孩子在面對陌生環境時就自然而然放不開了,久而久之,「在家稱霸王,在外膽小鬼」就不奇怪了。

幾點建議:

1、不要在家裡讓孩子唯我獨尊

適當讓孩子受點挫折是好事,哭了不高興了是正常事,別養的太矜貴。

2、多帶孩子接觸戶外世界、大好河山

和各種各樣的孩子打交道,讓孩子的性格開朗起來。天生內向的孩子,給他留出適應的時間。不用強迫他和活潑的孩子一樣,專註和持久力是內向孩子的優勢,做他自己就很好!

3、家園共育

如果是進入幼兒園以後變得內向沉默,家長可多和老師溝通,請老師分配一些活潑的小朋友和孩子一組,帶著孩子一起玩;或者請兩個住得近的幼兒園小朋友一起來家裡玩。家裡是孩子的主場,孩子會在輕鬆的狀態下越來越有自信,慢慢就會好起來的。

——中三班提供

教會孩子懂禮貌

一個沒有禮貌、舉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中很難獲得尊重和同事的友好協作。在生活中也不易獲得友誼和自信,因此往往缺乏幸福感。

要想使孩子成長為有所作為的人,父母應就讓孩子從小懂禮貌,講友誼。

讓孩子懂禮貌,最早便是讓孩子學會和人「打招呼」。問候語雖然簡單,但要讓孩子養成習慣並主動說出,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如果孩子主動叫人或使用文明用語,做父母的要及時給予表揚,讓他知道懂禮貌的孩子是人人喜愛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長輩尤其是老年人。在這一點上,父母要以身作則。如果當父母的對長輩都不尊敬,不孝順,孩子就不可能學會尊敬老人。

帶孩子到別人家做客時,要教導孩子尊重別人的家規以及隱私。要教育孩子不要大聲喧嘩,不要狠抓主人遞過來的糖果,和主人家小朋友要友好相處。在做客處一定不可去拉別人家的抽屜或翻別人的柜子,也不要到主人家的卧室特別是床上打打鬧鬧。

在公共場合,要守秩序,說話文明。乘公共汽車時,如果有人起來讓座,一定要讓孩子說謝謝。如果當你們下車時,讓座者仍然站著,就要打聲招呼請那人回坐。有些年輕的父母,抱孩子上車後,見到有人讓座,吭都不吭一聲就坐下,這給孩子的印象就是上車後,就應該有人站起來,如果沒有人站起來,就會又哭又叫。

在公共場所要教育孩子不要大聲喧嘩,養成平靜回答及表述自己意見的習慣。

有禮貌,表現在遵守各種社會公德,當父母的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他人的態度和所做所為,常常影響孩子以後對人的態度和行為舉止。此外,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也會影響孩子日後的為人。比如,父母粗魯,孩子就往往不會文靜,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也往往不會尊重他人。

為了孩子今後的幸福,教育孩子成為有教養、有禮貌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中三班提供

引導孩子的興趣

「孩子對這個沒興趣了,怎麼辦?」

這是很多家長遇到過的情況,以學舞蹈為例:

孩子一開始對舞蹈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

家長支持孩子的興趣

↓↓↓

安排孩子去學舞蹈

↓↓↓

一個月後,孩子對舞蹈突然「沒興趣了」,不願學了

這個時候,家長該怎麼辦呢?

幾點建議:

1、家長要分析孩子為什麼突然「沒興趣了」

孩子一開始對舞蹈本身感興趣,是一種直接興趣,其學舞蹈的過程就是目的。

而在進一步的學習中,他不再滿足於隨便擺動作,想要跳出優美的舞姿,這就需要經過不斷地練習才能達到目的,直接興趣變成了間接興趣,困難也隨之產生。

如果兒童產生畏難心理,不願意付出努力,就表現出「沒興趣了」。

2、家長要正確理解興趣與努力的關係

這裡容易產生兩個極端。一些家長認為要「尊重兒童的興趣」,順應孩子的要求放棄努力。在這种放任的方式下,孩子很可能陷入「萌生興趣」與「喪失興趣」的惡性循環中。興趣成了沒有地位的短暫的活動,對兒童的生長無益。

另一些家長認為努力就是迎頭趕上,強迫孩子不顧一切地去克服困難。這種盲目的努力反倒會加劇兒童「沒興趣」的狀態,對兒童發展也無助益。

事實上,興趣和努力不是對立的,是可以統一在兒童直接興趣轉化為間接興趣的過程中的。家長應該引導兒童回溯興趣、做出選擇,或者付出努力、增強興趣。

其中的關鍵是,激發兒童的自主選擇。

再次,通過價值澄清引導兒童自主選擇。

在兒童面對困難想要放棄舞蹈時,家長應與兒童進行教育對話,引導兒童重新思考自己學習舞蹈的行為,使兒童對自己的興趣產生清醒深刻的認識,使他們的興趣從感性、模糊的自髮狀態變為理性的自覺狀態。

舉個例子

當孩子在一段時間後不願學舞蹈了,家長要引導兒童考慮:

「我一開始為什麼要學舞蹈?是我自己想要學的嗎?」

「學舞蹈這件事值得我花這麼多時間嗎?」

「我為什麼想要放棄?真的不感興趣了嗎?」

「如果放棄,我會後悔嗎?」

「如果繼續學,我能不能堅持下去?」

在對話過程中,家長在尊重兒童意見的同時,還應引導兒童慎重考慮選擇所帶來的後果。

例如,在兒童選擇放棄時,家長可以追問:

「你為了戰勝困難做出過最大的努力嗎?」

「真的一點也不想跳出優雅的舞蹈了嗎?」

價值澄清後,兒童仍然沒有衝動去學習舞蹈,那就說明這不是兒童「真正的興趣」。家長再讓兒童繼續學習便是勉強,學舞蹈便成了外在於兒童的事情,強制的方法會使兒童外在符合要求而內在抗拒,兒童自然也不會獲得生長與發展。

如果兒童最終選擇努力克服困難,堅持學習,家長也不能高枕無憂,而應該更加密切地關注兒童的學習過程與狀態,幫助兒童選擇適宜的方法,及時有效地克服學習困難。

興趣是兒童生長迫切需要的主客觀統一的活動。在主觀意願強烈的情況下,外在學習條件、環境與活動安排就顯得格外重要。

學不學舞蹈是教育對話要決定的,而滲透在教育對話中的是兒童的自我負責與管理。

——中四班提供

GIF

阿茶·育語

對於養育孩子的方法,我們從來都不缺獲取的渠道,可阿茶想與你共同交流,以便我們更了解彼此,共同養育好我們的孩子。

對於孩子教育,你有什麼觀點與小方法呢?

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討論。

——阿茶

本文為成都天府新區煎茶幼兒園原創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