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等待 喜洋洋誦讀

等待 喜洋洋誦讀

來到了江西省興國縣,一個充滿了激情和火熱溫度的地方,探尋紅色故地的許多往事。在淚眼朦朧中,我被深深地感動著。

江西省興國縣,被譽為將軍縣,曾是中共中央蘇區的中心區域之一,在當年擴紅參軍的歷史上,全縣二十三萬人就有八萬人參加了紅軍。在這裡,有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她生命的四分之三的時間都在堅持著一件事——等待,她所等待的人叫李才蓮。

「男兒有志事欲成,當學鴻雁遠飛行。似水柔情何足戀,寧舍嬌妻去革命。」這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任蘇區少共中央分局書記李才蓮,寫給新婚妻子池煜華的一首詩。1928年的除夕,剛滿十八歲的池煜華和小她三歲的丈夫李才蓮成了親。新婚第三天,十五歲的李才蓮就告別了妻子,去參加了興國暴動。分別前他傾其所有買了一面鏡子送給了池煜華,對她說:「你等我,十年不行,二十年,二十年不行,三十年,四十年,革命成功了,我一定會回來接你。」從此那面鏡子成了這對夫妻唯一的信物。

這次一別,丈夫李才蓮便沒了音訊,池煜華開始了她漫長的等待。七十多年過去了,那面鏡子也用了七十多年,可丈夫一直沒有音訊,池煜華天天在等。她堅信丈夫一定會回來的!1933年國民黨軍隊部署對紅軍的第五次圍剿,李才蓮和部隊駐紮在江西寧都備戰,戰事緊張,生死未卜,等待成了那個戰火紛飛年代愛情必經的考驗。和池煜華一起等待的還有李才蓮送她的這面鏡子。鏡子底部纏繞成了一個心形,更是傳遞出了年輕共產黨幹部李才蓮對妻子深深的愛意。池煜華後來回憶說:「那個時候沒有哪個有,就我有這樣的一面鏡子。」

紅軍北上後,池煜華曾為李才蓮生下一女。池煜華依然四處打聽丈夫的下落,當她得知自己的丈夫和部分同志留守中央蘇區打游擊,於是她一路乞討,前往尋找,後來他們唯一的孩子,在途中,因為受不了旅途的困頓和艱辛不幸夭折了,那是她和李才蓮唯一的孩子。她依然不放棄尋找丈夫李才蓮,1949年四野四十八軍解放興國,池煜華連夜跑到縣城尋找丈夫,還是沒有見到丈夫的蹤影。在蘇區,曾擔任蘇區少共中央分局書記,紅軍長征前和項英,陳毅,瞿秋白等人同為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十二名委員之一的李才蓮一直下落不明。

1986年,我們在時任汀瑞特委書記鍾德順的回憶中,才得知李才蓮犧牲的情況——1935年5月李才蓮帶領紅七團轉戰到瑞金銅缽山,在一次突圍戰鬥中,被叛徒殺害,犧牲時年僅22歲。這一年一張遲到的革命烈士證明書,發到了池煜華手中,她淚如雨下!她依然執著相信丈夫沒有離去,她記得李才蓮曾經跟她說過:「要是有人說我犧牲了,你千萬不要相信,革命成功後,我一定會回來接你,」帶著這樣的信念,她在村子裡等了一年又一年,雖然政府幫扶她蓋了新房,但她一直沒有入住,她還是堅持住在老房子里,為的是丈夫李才蓮有朝一日回家時,能夠通過熟悉的路途找到家,找到自己。

不知不覺,七十年的期盼,池煜華就是這樣一天又一天等過來的,村裡人都知道池煜華一直珍藏著一面老鏡子,許多人深深被池煜華老人的愛情感動,鄉親們也非常尊敬這位老人。

直到2005年4月,杜鵑花開的時候,95歲的池煜華帶著丈夫一定會回來的念想,平靜地離開了人世。村裡人特意將那面見證了他們愛情的鏡子一同隨葬。

李才蓮可能沒有想到,他的妻子會用整整72年的光陰來等他。李才蓮的鮮血灑向了革命勝利的道路,但池煜華的痴情卻讓他22歲的生命一直延續了下來,他活在了池煜華的歌聲里,活在了池煜華的愛情里。

照片里,池煜華老人的跟前,就是老人等待丈夫的老屋的門框原物。

閉上眼就會想起你

 等待

雷婷 

00:00/04:28

作者:紅旗漫卷薛如剛,1959年生人,內蒙古健美健身協會副主席,國家級健身教練,國家級健美健身比賽裁判,包頭閱讀會副主席,朗誦愛好者。

主播:喜洋洋,本名楊世斌,內蒙古某高校語文教師,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內蒙古朗誦協會副會長,多次參加大型詩歌朗誦演出活動,多次為詩歌朗誦會擔任評委,從事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我不是詩人,心中卻充滿詩情畫意,喜歡用聲音詮釋生活。

一、文學編輯部

顧問:李建吾 付志勇

總編:時代陽光

總編助理:張慧豐

攝影:喬林海 李玉文

主編:趙玉玲 念念不忘

副主編:天山雪蓮鄒宏波

音頻部主任:芷蕊 張桐嘉 貝西

二、朗誦導師團長:喜洋洋 運籌 霸道

朗誦導師: 靜待花開 雨寒 燕語~呢喃 婉若 呢喃素素 卓爾不凡 燕子 碧海青天 馬嘯 念念不忘

鳴謝:言實出版社校園國學雜誌

協辦微信平台:夜聽夢時光

溫馨 溫情 溫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明湖文學 的精彩文章:

深深愛你,卻只能永遠想你
霸道 運籌誦讀

TAG:大明湖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