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這首詞充滿禪機,卻只是為了罵自己的兒子
紹熙五年(1194年),詞人任福建安撫使,因其壯志難酬,打算辭官歸隱,卻遭到兒子的阻撓,因此詞人寫下一首詞來訓斥兒子。
最高樓·吾衰矣
宋代:辛棄疾
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
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暫忘設醴抽身去,未曾得米棄官歸。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
待葺個園兒名「佚老」,更作個亭兒名「亦好」,閑飲酒,醉吟詩。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便休休,更說甚,是和非!
我請求辭官歸隱,但兒子以田產還沒置辦為由不讓辭官,於是寫了這首詞罵兒子。
我已漸漸年老,力盡筋疲,功名富貴的實現要待到何時?何況富貴功名還處處隱伏著危機。穆生因楚王稍懈禮儀便抽身辭去,陶潛尚未得享俸祿就棄官而歸。穆先生、陶縣令那樣明達的人都是我十分崇敬的老師。
歸隱後一定要將荒園修葺,「佚老園」就是個合適的名字。再建個亭兒取名為「亦好」,便能閑時飲酒,醉時吟詩。一塊田地千年之中要換八百主人,一人嘴裡又能插上幾張飯匙。退隱之後便一切作罷,何須再費口舌說什麼是非得失。
上片說做官的道路危機四伏,直言要以穆生和陶淵明為師,有及時歸隱、遠離官場的意思,與兒子希望自己繼續留在官場,等待詞人以後富貴的想法背道而馳。表面是說不要期待功名富貴,言外之意包含對朝廷不能用抗戰志士的不滿。
下片想像歸隱田園、飲酒吟詩的樂趣。作者不僅想到了歸隱,而且連歸後閑居處的亭、園的名字都想好了。「閑飲酒,醉吟詩」兩句概括了理想的生活狀態,「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兩句引用禪語和諺語,說明人生苦短,眼前佔有的身外之物都不能長久,不如看淡。「便休休,更說甚,是和非」三句不僅否認了富貴,而且否認了滿足與不滿足。
整首詞的語言看似平實通俗,實際上卻貫穿各種典故和對前人作品句子的化用。通過給兒子講述道理,把辛棄疾正直不阿、潔身自好的形象體現出來。
※一場春雨,讓蘇軾寫出醒醉全無、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
※蘇軾已入化境的一首詞,寫出從容洒脫的人生境界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