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有「毛病」的孩子大多因為家庭教養存在一些典型問題模式

有「毛病」的孩子大多因為家庭教養存在一些典型問題模式

如今的家庭大都只有一兩個孩子,孩子從小就被若干人萬般愛護,其實有些「愛」並非恰當。以下六種家庭教養中的典型問題就最容易讓孩子有「毛病」。

有「毛病」的孩子大多因為家庭教養存在一些典型問題模式

■害怕哭鬧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依從、遷就。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這些都會在孩子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剝奪獨立

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這樣的孩子在大事小事上都會養成越來越嚴重的依賴心理,也變得越來越膽小,並逐漸喪失自信,失去獨立處世、獨立解決問題的生活能力。

■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後大多會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有點小閃失時表現出過分的驚慌失措或擔憂,這樣,無形中給孩子打下懦弱的烙印。

■祈求央告

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也會喪失教育威信。

■生活懶散

有些家長為了自己能「自由自在」,也就允許和放任孩子在飲食起居、學習玩耍等方面沒有規律,睡懶覺,不吃飯,白天遊盪,晚上看電視玩遊戲到深夜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的父母還給心智不成熟、自控力差的孩子很多零花錢,讓孩子只覺得願望可以輕易滿足。這樣,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性格。

(北京回龍觀醫院-賀四遠)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春季的韭菜營養豐富而味美,是食療保健的佳品
【跟國醫大師學養生】張震:不疾不徐調性情,從容淡定養身心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