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微課使用的誤區與對策

微課使用的誤區與對策

最近筆者參加了一次主題為「信息化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與學」交流研討活動。歷時3天的研討活動一共向與會者呈現了14堂各具特色的數學課,這些課大多使用了「微課」,或是課前用「微課」自學,研究如何「翻轉課堂」;或是課上用「微課」解惑,研究如何提高學習效率。但是,筆者在觀課的過程中發現,不少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微課」之後,其教學效果反而差強人意。這是為什麼呢?筆者以為,這是因為老師們在使用微課的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幾個誤區。

誤區一:低效重複,淺入淺出

課前用「微課」自學過了,課堂上老師不放心,帶著孩子們再重複一遍學習的內容。這是不少所謂「翻轉課堂」所呈現出來的教學現狀。

例如,在一位老師執教的《平行與垂直》課例中,課前用微課完成了以下學習內容:1.複習直線、射線、線段的特徵。2.複習角的定義及直角的判斷。3.介紹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相交」和「不相交」。4.介紹「互相平行」。5.介紹「互相垂直」。6.在作圖紙上任意畫兩條直線,並說一說它們的位置關係。從以上六點我們可以看到,基本上「平行與垂直」的教學要點在微課學習中都已經呈現給學生了。然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卻依然重複著「昨天的故事」——課堂上首先展示部分學生所繪的兩條直線,然後讓學生討論、分類,並且說明分類的理由,從而引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分為「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接著由「相交」和「不相交」的兩種位置關係引出「平行」與「垂直」。既然採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前一天的微課學習起什麼作用呢?

對策:答疑解惑,溯本求源

課前用「微課」自學過了,課堂上究竟應該幹什麼?應該是「答疑解惑,溯本求源」。

例如一位老師執教的《24時計時法》,學生在課前通過微課「小麗的一天」的學習,初步認識了「24時計時法」,比較了兩種計時法的異同。課堂上老師搜集了學生感到困惑的幾個問題:1.轉化「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的方法是什麼?2.我知道在轉化的時候要「加12」或者「減12」,但是到底什麼時候「加、減」還有點迷糊。3.已經有了「普通計時法」為什麼還要學習「24時計時法」?課堂上,老師帶領孩子們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地學習,使得學生對「24時計時法」的認識更加深入,更接近本質。

由此,我們可以為前文所述的《平行與垂直》課例出謀劃策了。既然學生在課前已經對「平行與垂直」的基本概念有所認識,課堂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圍繞以下幾個問題作更深入的探討:1.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嗎?有沒有其它可能?為什麼?2.為什麼我們在討論「平行」時,要強調這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上」?3.「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有什麼特點?4.你能用簡單的圖表表示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情況之間的關係嗎?

誤區二:思維替代,簡單粗暴

學生學習的疑難處,不加區分,一律採用微課來解惑,簡單粗暴地剝奪學生思考的權利。這是一些課堂上採用「微課」釋疑解惑的教學現狀。

這是一位老師在執教綜合實踐課《擲一擲》(探討擲兩個骰子時,各點數之和出現的可能性大小)時的幾個教學片段。

片段一:

教師提問,同時擲兩個骰子,點數和可能是多少呢?學生紛紛舉手「我知道!」教師視而不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微課,邊看邊思考下面兩個問題:1.同時擲兩個骰子,點數和可能是多少?2.「和」可能是1或13嗎?

微課看完了,答案也揭曉了。但是學生也不需要思考了。

片段二:

為什麼紅組選擇的數(5、6、7、8、9)少反而出現的可能性大?藍組選擇的數(2、3、4、10、11、12)多出現的可能性卻小呢?這背後有什麼秘密呢?學生再次紛紛舉手「我知道!」教師繼續視而不見,「現在就讓我們帶著問題去看微課視頻幫我們揭開秘密。」

秘密倒是揭開了,學生的思維去哪了?

對策:尊重學生,畫龍點睛

學生的疑難處如何處理?當然應該讓學生自主思考,交流探討。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不是要得到一個標準答案,而是要鍛煉學生的思維。

此次活動中還有一位老師也執教了《擲一擲》這位老師的處理就很值得我們借鑒。

片段一:

如果老師同時擲兩個骰子,點數和可能是多少呢?學生紛紛舉手「我知道!」教師請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並提供教具,讓學生說明理由。

片段二:

擲一個骰子的時候,每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一樣的,為什麼換成兩個骰子的時候每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就不一樣了呢?學生認為,這是因為每種情況所包含的組合不一樣,例如2,只能由1和1組成,而6或者7這樣的數則有好幾種組成方式。教師順勢引導學生通過列表來探討每種點數和的組合情況。

我們可以看到,後文所述的這位教師並沒有使用微課,然而因為尊重學生的思維,卻取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

那麼究竟釋疑解惑需不需要使用微課呢?這要視情況而定。

例如在學習《24時計時法》時,學生提出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有了「12時計時法」還要學習「24時計時法」呢?教師先請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孩子們給出了「簡潔」、「清楚」、「明了」這樣的答案。僅僅是因為這樣嗎?此時教師用微課出示了世界各地的機場場景,讓學生理解「24時計時法」能夠消除語言的障礙,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看懂,而「12時計時法」就做不到這一點了。

因此,在用微課為學生釋疑解惑時,首先應當尊重學生的思維,在學生思維所不及處,教師再適時運用微課,以達「畫龍點睛」之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文健軍教孩子們金質作文但被家長稱作心理學專家,過譽?
除了自己,我們都一無所有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