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鼓講壇——第四鼓臼形作原鼓祭祀的準備上篇

石鼓講壇——第四鼓臼形作原鼓祭祀的準備上篇

作者簡介:官波舟,男,陝西省武功縣人,生於一九四七年,副研究館員,原寶雞市博物館書記,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修復鑒定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專家組成員。搞新聞專業時,曾有全國、省、市作品百餘篇,獲全國三等獎一次、全省一等獎二次、全市一、二、三等獎多次。從事文物工作後有專著《北首嶺人》、《陳倉石鼓》、《石鼓文詮釋》、《畫說石鼓》連環畫,全國、省、市論文七十餘篇,多次在省、市獲獎。陝西省電視台2015年底曾拍專題片《寶雞石鼓之謎》介紹。其書法作品曾舉辦個人展覽,多次獲省市展出獎。

當我們來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寧壽宮參觀石鼓展時,在十枚石鼓中,會發現其中有一枚鼓作「臼形」。這個與其它九鼓極不協調的畸形鼓是咋形成的?南宋王厚之《復齋碑錄》載:「五代之亂,又復失散。本朝司馬池知鳳翔,復輦至府學之門廡下,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即1052年)向傳師搜訪而足之」。此中所載「而亡其一」者,便是「作原」鼓。找回九鼓的是時為鳳翔知府的司馬池。此人是司馬光的父親,居官廉潔,家無餘財。其子司馬光在《訓儉示康》文中稱「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此清廉知府保護了石鼓文。

石鼓自五代之亂散失,至皇祐四年找回最後一個亡鼓「作原」鼓,中間經歷了一百三四十年時間。在這一期間,「作原」鼓遭到了破壞,上端被削去僅留下端,被做為「舂梁」的臼形,這一文物的破壞太令人痛心了。當時的北宋詩人梅堯臣作了一首詩,其中詠道:「傳至我朝一鼓亡,九鼓缺剝文失行。近人偶見安碓床,亡鼓作臼刳中央。心喜遺篆猶在旁,以臼易臼庸何傷?以石補空恐舂梁,神物會和居一方」。這便記清石鼓失散又找回的狀況。

此「作原鼓」因上端被剝去,現下端每行只留下四字,為研究帶來極大困難。人們都在揣度上端每行到底被削去幾個字。有一字說,如蘇軾給每行上端各加一字,強自成文。但仍有兩字說、三字說。且認為上端每行被削去三字者似還佔上風。今天我們見到的「作原」鼓,上端的補充部分已不存在,只留下現有的臼形鼓,每行只有四字。我們按照上端每行被削去三字,將其文恢復如下:「口口口猷,作原作口。口口道遄,我司口口。口除帥皮,阪口口口。草為卅里,口口口微,秩秩逌罟。口口口栗,柞棫其口。口口棕格。祈祈嗚口,口口亞若。其華口口,口為所游優口口口,盩道二日樹,口口口五日」。按作原鼓每行上缺三字計應存字74,加上合文3個,重文2個,應有字79字左右。現存字41個,加上合文3個,重文2個,共46字。損失字達33左右,給釋讀造成極大難度,從唐初至今,研究者歧義迭起,爭論不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道文化孔子學堂 的精彩文章:

寶雞亮寶——獨特少見的弓魚伯瑩
寶雞亮寶——獰厲怪異的四齣戟方彝及鳥紋卣

TAG:周道文化孔子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