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濁漳八寶上黨行

濁漳八寶上黨行

「車行太行道,如浮滄海、帆長江,身居危險之境。」,這是明代王世貞在《適晉記行》中的文字,四百多年後,當我們從安陽、林州一路北上翻越太行之時,還是能感受到山路之險,一如早於王氏一千五百年前的曹操「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的感嘆。我們沿著京港澳高速南行,穿越中山國、襄國、趙國,自安陽折向西,這裡曾是鄴城故地,然後穿林州北上,在著名的紅旗渠青年洞跨過豫晉省界,沿著S324繼續前行十來公里,終於達到了鳴鳴三省的石城鎮,天色徹底的暗了下來,省道上是呼嘯而過的大型挂車,留下刺耳的轟鳴,還有飛起的粉塵,過境的車輛的大燈遠遠射來,趕緊將車停靠在省道邊的石城賓館院內,鬆了口氣,就這樣進入了上黨之境,省道邊就是流淌的濁漳河。

「上黨從來天下脊」,蘇軾寫下這句詩時,「門外東風雪灑裾」恰是春暖還寒時節,而我們出發的前夜,恰值寒食,陽春之際白雪飄飛,也正應了這句詩。上黨之地,東依太行、右望太岳,于山之上,其所最高,與天同黨,故稱上黨。現長治市中心,依然保存著潞安府衙即上黨門,其中鐘鼓二樓,以風馳、雲動為名,頗具氣象。上黨之地,地勢險要,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得上黨可望中原」之說。而發源於上黨之地的濁漳河、清漳河沿山而下,跨過晉冀界後在涉縣合流始稱漳河,漳河兩岸有著燦爛的文明遺存,僅濁漳河兩岸沿S324二十多公里的距離之內,就集中了眾多唐宋金元明清時代的古建築,其中著名的為八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濁漳八寶」,我們的上黨之行,就是沿著濁漳河自西向東,逆流而上的。

第一站:龍門寺

「觀乎逹人事迹勿在順違亦猶水而現冰亦猶冰而化水觀理抑義裁國度緣蹇(?)凡同匪智迷之始異其惟我」,這是龍門寺塔林中的《敕留天台山龍門山院故大師塔銘》一段文字,塔林位於龍門寺西側,尚有十幾座靈塔,刻下這段文字時在大宋乾德五年,此前這裡被宋太祖賜額龍門山惠日禪院,而寺院據傳始建於北齊時代。

寺院地處龍門山,距離石城鎮住地開車十來分鐘即到,山谷幽靜,風景極佳,當我們一早來到金代建造的山門時,文管員小桑已經在門口開始了工作,我是在《中國影像方誌》紀錄片中認識他的,幾句寒暄後,他向我們講起了這座號稱「古建博物館」的前世今生。說他是古建博物館,一點都不為過,因為這裡聚集了後唐(西配殿)、宋(大雄寶殿)、金(天王殿即山門)、元(後殿)、明(東配殿)、清(多處)時代的建築,同時大雄寶殿前存有後漢時代的經幢一座,在寺之東南山壁之上,尚有造像一鋪,稱其為國寶名至實歸。

小桑子承父業,繼續守護這方清凈之地,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能夠堅守信念與孤寂,叫人十分敬佩。他的這種精神,正如靜公山主塔銘所言「今此所居,附迫城市,恐汝遭日涉紛華,忘本循末,大小師徒龍泉院事之畢者,後必歸惠日」的那份期待。

第二、三站:夏禹神祠、回龍寺

走出龍門寺到得S324繼續西行三五公里左轉跨過濁漳河,夏禹神祠與回龍寺都坐落在候壁村,來此之前十分擔心白跑一遭,此前很多人都未能進去,這裡的文保員看護極其嚴格,我只能說我十分幸運。將車停在關帝廟前,爬坡找人打聽位置,恰好禹王祠管理員就在那裡和沙幹活,一番好說後這位大哥給家裡打了電話,叫我們到神祠門前等家人來開門,十分感謝母女兩人專門為我們開門(雖然收取二十元的所謂服務費,個人認為收費尚算合理),才得以一觀。

山門其實是一倒座戲台,這在山西十分常見,內有一進院落,中為大殿,東西各有配殿,大殿年代最久,單檐懸山頂,殿前的月台雕刻精美,右側有「至元貳年」的題記,足見其建於元代。大殿壁間鑲有碑刻,其中一通為大清同治十年四月二十一日所立的《重修夏禹聖殿碑誌》有言「嘗思天下事 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成弗傳 是前後相頂(?) 甚殷也」,為了重修禹王神祠,「全村公議 各社積聚錢 按地畝各捐貲財 邇(?)戶族催促工役 重 補葺共襄盛事」,一切花費大錢圭伯四拾六仟零六拾文,德和亨施錢伍百。在為維首人中,多個牛姓人出現,可以這裡牛姓是一大族,刻石者名牛永川。

唯一的遺憾出現在回龍寺,不知道管理者與禹王祠是否為同一人,實在不好意思再去麻煩人家,只能在門縫裡拍了幾張照片,好在院內的一隻小狗的出境為本次行程填色不少。回龍寺僅存大殿,金代建築,單檐懸山頂。

第四站:淳化寺

依然是先返回到S324,向西走,似乎這段路彎道極多,大車更不守規矩的超車了(山西的司機還是很猛的),淳化寺就在省道右側的陽高村,僅剩一座大殿和兩通經幢,旁邊是個小集市,有買賣人,還有閑坐的老人,後面還有潞城市大眾落子劇團在此演出,可以我們到時已經散場。淳化寺沒有大門,沒有院落,與周遭的生活融為一體,濃濃的市井氣息沖淡了久遠的宗教痕迹,或許,所謂宗教,從未與生活遠離。

大殿四翼起翹,飛檐凌空,宋式風格顯著,斷代為金代建築。殿前豎立石幢兩座,高約3米,須彌式圓形基座,四周浮刻仰覆蓮花瓣,圓形寶珠項,幢身八面八角形,分別刻有「尊勝陀羅尼經」、「金剛若波密經」,字跡清晰可辯,刻制於北宋開寶三年。

一位老人一直主動陪著我們,給我們講寺院的過往,可是口音問題,很多沒有聽明白。老人似乎說到龍門寺與淳化寺的關係問題,這從大殿後牆的一通石刻或許可以找到關聯:「龍門惠日禪院僧廣妙伏為有本村人戶楊全宋京等先於大定六年五月一日請到主持淳化寺,初見法堂多年破碎霖漏,功德不可忍見,欲發德意,誘化眾善友翻瓦了當。大定九年六月主持開經」,可知廣妙是從龍門寺而來主持淳化寺並歷時多年修葺法堂。這通碑的左側則是此間李縣令題詩《游龍門回投宿淳化寺》稱「精藍三日飽溪毛,俗累紛紛覺可逃。探水尋源通月冷,批榛潯路接雪高。山圍故壘懷前古,河轉孤岩激怒濤。回收煙霞應笑我,人間官職信徒勞」,頗具禪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朔訪古 的精彩文章:

TAG:河朔訪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