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大人學|學戰國策這樣談判,太后都能被你說服
大家好,
關於溝通,有很多新技巧,
但也很多老方法,仍舊挺管用的,
兩千多年前戰國時代的古人的智慧,
我今天要來提一提。
Bryan 姚詩豪
戰國時代趙國的惠文王(就是負荊請罪二人組:廉頗和藺相如的老闆)去世了,因為繼位的孝成王還小,因此由趙太后臨朝主政。沒想到趙太后才剛上任,先王國喪都還沒結束,秦國就集結大軍準備攻打趙國。
趙國遠遠不是秦國的對手,唯一生存的機會就是找齊國幫忙。這齊國也不是免費做功德的,他們要求趙太后把小兒子長安君送來當人質,齊國才願意派兵協助。趙太后有三個小孩,老大是剛即位的孝成王,當然不能動。另外兩個小的一個是女兒燕後,已經送去燕國聯姻當王后了。
最後一個就是趙太后最寵愛的幼子長安君。雖然很多大臣跑來勸太后,把長安君送去齊國是趙國唯一的生路,但護子心切的太后一概回絕,還警告所有的大臣:
哪個人再提讓長安君當人質的,老娘就呸他個滿臉!(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正當群臣紛紛把手放在袖子里不停繞圈圈的時候(古裝劇都這樣演),有個似乎不怕口水的大臣站出來要見太后,他是左師觸龍。太后知道了便怒氣沖沖地等著他來(嘴巴里還含著一大口茶準備發射)。
當然,龍哥可是有備而來,絕不是來洗臉的。
觸龍慢慢走向太后,用謝罪的口吻說:「老臣的腳有毛病,行走不易,所以很久沒來向太后請安。但想想這樣很不應該,所以還是來探望一下您的健康!」
想也知道是客套,太后便順勢敷衍:「我現在都靠車子來代步了。」
觸龍又問:「那太后每天胃口還行兒吧?」
太后:「沒啥胃口,就隨便吃點粥唄!」
觸龍:「老臣前陣子胃口很差,於是勉強自己去散散步,每天走個三四里,這胃口也就好起來了,吃了東西,身體就跟著舒服啦!」
聊著聊著,太后似乎忘了要吐口水的事,便和顏悅色地說:「走那麼多路,我可沒辦法呀!」
觸龍繼續說道:「臣最小的兒子名叫舒祺,沒啥出息,但臣私下最寵愛他。臣現在年老力衰,開始擔心他的未來,因此斗膽向太后請求,賞他個王宮衛士的職位做做,至少讓他盡點保家衛國的責任!」
太后:「好吧!他今年多大歲數?」
觸龍:「十五歲,年紀是輕了些,但臣還是希望能趁自己還活著時把他託付給太后您。」
同樣護子心切的太后,此時心情早已緩和下來,語帶陶侃地說:「原來大男人也會寵愛自己的小兒子啊?」
觸龍回答:「說到寵愛小兒子,男人恐怕比女人還要嚴重多了!」
太后聽了忍不住笑出來:「才不會,女人疼起小兒子才厲害呢!」
觸龍說:「老臣私下覺得,太后您還是比較疼女兒燕後,對小兒子長安君就一般般而已。」
太后回答:「你錯了!我對長安君的疼愛可是遠遠超過燕後的啊!」
觸龍說:「父母越是疼愛子女,就越會為他們做長遠的打算。記得當年燕後遠嫁時,您在車下握著她腳跟依依不捨,淚流滿面,這就是愛啊!後來您雖然很想念她,但祭祀的時候總要祈禱她千萬別被燕國退貨,這就是所謂長遠的打算啊!您希望她能得到燕王歡心,子孫世代為王是嗎?」
太后說:「正是如此!」
觸龍繼續說:「太后,從現在起上推三代,甚至回溯到趙氏立國,有哪位封侯王孫的後代,至今仍保留侯位的嗎?」
太后回答:「沒有。」
觸龍又問:「那麼趙國以外其他國家的侯爵,他們的後代還有保留侯位的嗎?」
太后答道:「沒聽說過。」
觸龍說道:「這些侯爵的子孫們為什麼都沒有好結果呢?因為他們天生地位尊貴卻無功於國,沒有為國家出甚麼力便享用豐厚的金玉珍寶。現在長安君在您的寵愛之下,雖然地位尊崇,擁有您賜予的良田美玉,但卻從未有機會為國立功。有朝一日太后您不在了,失去庇蔭的長安君要憑藉什麼在趙國安身立命呢?臣認為您並未對長安君做長遠的規劃,所以才說您疼愛長安君不若燕後啊!」
太后聽了沉思許久,終於開口道:「好吧!長安君就任憑你來安排吧!」
其實這段故事就是有名的「觸龍說趙太后」,原出於戰國策的趙策,並收錄於古文觀止中。大家中學時代或許就有讀過,最近重讀戰國策,這篇讓我感觸很深。
如果你是父母,相信更會有共鳴。尤其大陸的九O後,是在經濟富裕環境下成長的一代,父母吃過苦而不願讓孩子受苦,所以極盡呵護之能事,許多爸媽都成了「趙太后」,而慣出了一個個的「長安君」。開法拉利撞死人、給女孩子下迷藥,父母還跳出來護航。還能怎麼說?
兩千多年前戰國時代的古人就已經告訴你了,為孩子著想,就要有長遠的規劃,也就是從小讓孩子承擔必要的責任,他們才會有「安身立命」的根基。連貴為王侯的都是如此,更何況是一般老百姓呢?
如果你從事任何需要溝通協調的工作,這篇故事應該也挺有參考價值。這位大臣觸龍真是一等一的說服高手。一般大臣多半以國家安全的觀點,試圖用「理」來勸說趙太后,希望趙太后「犧牲」小兒子來換取國家安全。但觸龍完全相反,他先以日常閑聊軟化太后的防禦心,然後站在天下父母心的角度,用「情」來打動趙太后,提醒她應該為長安君「贏取」未來的資本。最後不但沒被吐口水,獲得太后的支持,還維護了國家安全這個大目標。其實說到人性,「私情」總是重於「大義」,而「誘因」往往強於「威脅」,這點基本上千年以來未曾改變!
好了,各位小朋友,今天布葛格講歷史故事就說到這兒了,我們下次見啰,掰!
※【連載】《荊州散記》(卅九)吳起變法興楚︱余大中
※歷史上白起一生經歷哪些大事?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