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裝備決定戰鬥力,二戰德軍強大是有原因的

裝備決定戰鬥力,二戰德軍強大是有原因的

原標題:裝備決定戰鬥力,二戰德軍強大是有原因的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只要機槍在響,一切目標都能夠達到!」——這是德國士兵在二戰中的名言。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德軍在步兵戰鬥中的一切戰術都是圍繞其機槍組所展開的。也反映出其單兵武器對二戰德軍的戰術起了巨大的影響。

為了配合德軍的「閃電戰」術和戰爭的要求,德國開始研發了如MP38/40衝鋒槍、Stg44突擊步槍(蘇聯AK-47的始祖)、而MG34/40和反坦克武器「鐵拳」、「戰車噩夢」更是超過了盟國的最高水平,給其帶來了強烈的震撼。 機槍是德軍步兵和裝甲擲彈兵部隊戰術的中心。所有步槍兵都要圍繞著機槍進行布置,只要機槍還在響,任何戰術目的都有可能完成。


毛瑟98K步槍

毛瑟1898式步槍是二十世紀初大多數步槍的原型,包括美國的SPRINGFIELD1903式步槍。它使用的7.92mm毛瑟彈從1888年開始生產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該槍性能優越、工作非常可靠,它和它的變形槍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被德軍廣泛用。KARABINER98 型卡賓槍比標準的98式短6英寸,在二戰中,裝備了大多數德軍部隊。步槍手,一個基數,60發,每5發一組用金屬卡條連在一起,毛瑟98k一次正好5發一次壓進彈倉


MP40是MP38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經改進後它更利於批量生產,戰爭期間產量超過了一百萬支。可摺疊的金屬槍托使其更緊湊、更便於攜帶。它有令人吃驚的持續開火能力。該槍也得到了盟軍士兵的賞識,把它稱作「SCHMEISSER」,而SCHMEISSER是1918年BERGMANN MP18重機槍的設計者,他根本就沒有參加過MP38或MP40的設計

在短促而激烈的波蘭戰役中,面對波蘭士兵的頑強抵抗,MP38成功的保護了防禦能力很脆弱的1型,2型,3型坦克和德式裝甲車,MP38猛烈火力使得手持集束手榴彈和燃燒瓶的波蘭反坦克士兵無所適從。MP38的火力和戰鬥中可靠性深受各方的讚賞。不過其保險裝置的不穩定等問題也受到了批評。由於MP38的簡易保險不可靠,當槍機在後方待擊位置時,拉機柄掛在機匣拉機柄槽後端的保險缺口內,使之不能偶發,受到較大的震動時容易走火,針對保險機構進行改進,命名為MP38/40。可將拉機柄推入機匣機柄槽前端增設的保險缺口,使槍機不能拉動,增強了保險作用。手持MP40的士兵,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軍人的象徵。實際上,最早的MP38/MP40衝鋒槍只是由裝甲兵和空降部隊使用,隨著生產量的加大,MP40已經普遍裝備基層部隊,成為受到作戰部隊歡迎的自動武器,不但裝備了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在步兵單位的裝備比例也不斷增加,總是優先配發給一線作戰部隊。但是事實上並不象人們印象中那樣廣泛使用。 客觀的說,MP40是一款劃時代的武器。


1943式半自動步槍

幾乎每一種武器德國都生產出了世界一流的產品,但在半自動步槍上他們始終不如美國的M1型步槍。該槍在性能上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可靠性也不太好,所以始終沒能取代毛瑟1898式步槍。

這是一把在火線裝備的半自動步槍。其前身是沃爾特公司與1941年定型的G41型半自動步槍。東線戰場,Kar98k不但遇上了莫辛納甘,還遇上了火力猛烈的托卡列夫SVT-40半自動。要說和莫辛納干那還是半斤對八兩,誰好誰壞還要爭個面紅耳赤的話,遇上了不再需要手動供彈的半自動,單是射速就可以把毛瑟壓在戰壕里G41就這樣被匆忙推上了火線。G41很多設計還是比較粗糙,例如頂部裝彈,槍身笨重等等。沃爾特公司也算積極進取,1943年Gewehr 43(也就是G43啦)就隆重推出了。這是一把可靠性和精確性都很好的好槍,應該說有了這個,就不應該再怕什麼M1加蘭德,SVT-40了。G43的產量也一直不高,最終只有40萬支。


FG1942式 自動步槍 

1941年生產,FG1942式最初是專為傘兵部隊設計的,是一種優秀的全自動步槍,不過,對地面部隊來說完全可以把它當作輕機槍使用。在配上了刺刀和可摺疊的雙腳支架後,使它的應用更靈活。和美軍中相應的勃朗寧自動步槍(BAR)一樣,它可以在半自動和全自動方式中進行選擇,但它的重量卻僅有前者的一半。


MP44突擊步槍

本世紀三十年代後期,德國陸軍設計師LOUIS SCHMEISSER開始研究利用短葯筒的全自動步槍。實驗證明普通的步槍彈藥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使其在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此後,自動步槍一直使用短葯筒彈藥,並且開始取代普通步槍、輕機槍。SCHMEISSER設計的原型槍MP43非常成功。1944年,該槍定名為MP44型,一年後改稱突擊步槍。該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蘇聯很快就生產出了他們自己的MP44——聞名世界的AK47突擊步槍。


早期,軍方的有識之士自然比希特勒更了解STG44的實際意義,也不可能放棄苦心研究近十年的成果,他們仍然把STG44大量生產並且投入實戰。


出於不違背元首命令的考慮,他們狡猾的以MP43(衝鋒槍的編號)的名稱,通過了希特勒的批准。

果然MP43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表現突出,不但輕鬆壓制了蘇軍的波波沙和莫新納甘,連蘇聯的轉盤輕機槍也不是它的對手。士兵軍官都對其讚不絕口,一致要求加大MP43的裝備數量。

在一番雷霆般的暴怒後,平靜下來的希特勒還是認識到了該武器的優越性。 加上他已經知道MP43所用的子彈仍然式7.92毫米口徑,只是彈藥長度縮短三分之一,這樣一來子彈生產線就無需作較大的改動,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原先的彈藥問題。


希特勒轉怒為喜,在下令加大STG44的生產比率的基礎上,親自將其命名為Sturmgewehr 44 突擊步槍. 在實戰中,STG44步槍發揮了非常不錯的戰鬥作用,深受「維京」師裡面身經百戰的老兵的讚賞,不過戰鬥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通通都報告到黑內爾公司。


黑內爾公司根據這些報告,對MKb42(H)式步槍進行了改進,並且命名為MP43式。隨即開始裝備部隊,其在之後的庫爾斯克會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深受各級軍官士兵的讚賞。


在會戰以後,MP43的出色性能終於被希特勒所認可,他甚至興緻勃勃的親自將其改名為"突擊步槍"STG44(XTL是一個自認為有歐洲傳統騎士思想的人,他個人對勇敢,衝鋒和突擊這類的詞語非常有好感)。


德國軍方曾計劃1944年開始用該槍取代步兵班的步槍、衝鋒槍和輕機槍,但終究因為德軍軍事上的截截敗退和最終的投降而中止。

從1943年到1945年德國戰敗,在德國飽受轟炸和原料缺乏的情況下,一共生產了40多萬支,數量也是相當驚人的。


該槍主要裝備東線和西線的德軍精銳步兵,比如死守卡昂的青年師就大量裝備該武器,在卡昂的血戰中重創了進攻的英國人和加拿大人。

在柏林戰役,死守國會大廈的精銳黨衛軍士兵也是裝備清一色的STG44。整個柏林戰役中,大部分黨衛軍都裝備了這款武器,他們誓死抵抗蘇軍的進攻,造成了蘇軍30萬左右的巨大傷亡。


MG34機槍

MG34是1930年代德軍步兵的主要機槍,亦是其坦克及車輛等的主要防空武器。MG34可用彈鏈直接供彈,亦可用50發彈鏈裝入的單室彈鼓或75發非彈鏈的雙室彈鼓掛於機匣左面作供彈,但改裝成75發雙室彈鼓後無法直接改回彈鏈供彈。MG34的槍管可以快速更換,只須將機匣與槍管套間的固定鎖打開,再將整個機匣旋轉即可取出槍管套內的槍管。MG34的扳機設計獨特,扳機護環內有一個雙半圓型扳機,上半圓型為半自動模式(印有「E」字),而下半圓型設有按壓式保險的扳機則為全自動模式(印有「D」字)。輕機槍模式時的MG34連兩腳架重12.1公斤,而中型及重機槍模式時可選重6.75公斤的三腳架或較大型、重23.6公斤名為MG34 Laffette的三腳架,除了一個可調式照門外,機匣左面有另一個翻開式的長程照門,亦可加望遠式瞄準鏡作長程射擊用途,甚至加裝潛望鏡以令射手保持在戰壕中射擊而無須暴露在火線範圍內。


反坦克槍

德軍主要使用兩種本國生產的7.92mm反坦克槍,38型反坦克槍由(Rheinmetall-Borsig)萊茵金屬公司制.造(7.92mm Panzerbüchse PzB)和39型反坦克槍由(Gustloff Werke)古斯特羅夫制.造.在1939-1940年僅有1600支PzB 39反坦克槍被制.造出來(二戰步兵武器為1408支-譯註),這種武器複雜、昂貴而且射擊時噪音非常的大。輕型的PzB 39被大量制.造(大約制.造了39232支),在前線也被非常普遍的使用。這兩種武器使用專用的鋼心彈頭子彈,從1940年開始鎢心彈頭子彈。計劃是每個步兵師裝備81支反坦克槍,但實際上每一個單位都不相同。PzB 38型反坦克槍主要應用於戰爭早期,PzB 39型反坦克槍則一直使用到43、44年。

鐵拳(反坦克手雷發射器)

同美國的反坦克火箭一樣,德軍的「鐵拳」反坦克發射器是一種簡單、有效的一次性使用的武器。在戰爭期間,生產了一系列的型號,從PANAERFAUST1到PANZERFAUST 100。所有的型號都由一個裝有發射葯的鐵筒組成。與美軍反坦克火箭等不同,發射葯靠衝擊點火,從筒內點燃44mm的反坦克手榴彈。手榴彈離開發射筒後,鋼製的彈簧尾翼展開,穩定其飛行。早期的型號需要較靠近坦克——大約30米左右,以後逐漸提高到80米,最後到了150米。盟軍的坦克手常常等到他們的坦克被擊中時才知道「鐵拳」戰鬥小組的存在。


坦克殺手(反坦克發射器)

該發射器被稱為「坦克殺手」,它發射比「鐵拳」更大、更具威力的反坦克手榴彈。同美國的火箭發射器一樣,它利用電子點火發射帶火箭推進的手榴彈。該發射器有一個鐵筒和一套乾電池供電的電子點火裝置組成。88mm帶火箭推進的手榴彈由尾部裝入,可發射3.2公里。


Panzerschreck(德語,意為坦克殺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NC德國的Raketenpanzerbüchse (』反坦克火箭發射器』, 縮寫為RPzB)的昵稱,它是一種口徑為88毫米,可重複使用的反坦克火箭發射器。另一種流行的昵稱是"Ofenrohr",意為"煙囪"。肩射反坦克火箭發射器是二戰中德國廣泛使用的兩種反坦克武器之一。它作為德國步兵組的中遠程反坦克武器,和中近程的「鐵拳」配合使用,使盟軍裝甲部隊吃足了苦頭。由於火箭發射初速很低、尾焰又大,射手不得不將一半的發射管置於肩後。後期型還加裝了防煙盾。「坦克殺手」的有效殺傷距離為500英尺(150米)。火箭頭部為強力的高爆戰鬥部,能貫穿8.25英寸的裝甲(超過當時盟軍多數的坦克正面裝甲以及所有坦克的側面及後部裝甲厚度)。「坦克殺手」在1943年被德軍首次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四艦隊 的精彩文章:

對比二戰太平洋戰場美日雙方輕兵器,日軍萬歲衝鋒純屬無奈之舉
世界最快防空導彈並不是你所熟知的「愛國者」、「S-400」

TAG:第四艦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