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監管收緊加速行業洗牌 金融科技之爭進入下半場

監管收緊加速行業洗牌 金融科技之爭進入下半場

新金融領域的發展風雲變幻,從P2P到消費金融、產業鏈金融等,金融與新技術的融合創新湧現出一波又一波新浪潮;與此同時,來自監管層對金融科技領域的監管日益規範,使得行業洗牌加劇,集中度不斷增加,馬太效應顯現。

在近日舉辦的新經濟100人CEO峰會上,金融科技企業凡普金科創始合伙人兼CEO董祺表示,在金融科技領域,企業仍有較大機會進行下沉。金融的風險屬性使得它不是一個贏者通吃的領域,每個企業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市場空間。相比於提供「大而全」的金融服務,「小而美」的陪伴性金融或將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

此外,針對金融科技企業近兩年密集出海東南亞國家的現象,董祺表示,海外市場將為中國企業提供巨大的機遇,但面臨著分散的市場和仍待完善的技術基礎設施,企業近兩年快速複製中國經驗並非易事。

金融科技促使服務下沉 加速行業細分

金融科技時代加速到來,越來越多的新技術開始被應用到金融行業的實際環節和流程當中。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金融行業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得到進一步增強,金融科技也成為新風口。

在從業者看來,在中國市場,金融科技將擁有巨大機會,最重要的原因是傳統金融服務的覆蓋仍不充分,有著結構型需求。一定程度上說,金融科技推動了傳統金融服務更加普及和下沉,普惠性、公平性的特點顯現。

董祺認為,以目前傳統金融機構的體制和成本結構來看,快速下沉更長尾的信貸仍有一定限制,大面積覆蓋也存在阻礙。所以未來,金融科技企業作為補充性金融,將繼續作為推動者和連接器,幫助傳統金融機構觸達暫時沒有覆蓋到的人,而在這個連接過程中,科技一定是唯一一個能夠讓連接變得可持續的利器。

值得注意的是,快速發展的金融科技企業正在向細分化、陪伴性、平台化的方向發展。董祺介紹,用戶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消費、金融需求,這也意味著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成為企業的重點方向。

「互聯網的好處在於企業相對比較容易的能夠和用戶保持持續的溝通,科技幫助凡普金科成為一家陪伴用戶一起成長的金融科技服務公司,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凡普金科並不一味追求覆蓋人群的數量,而是踏實服務好幾百萬乃至幾千萬用戶,讓他在不同的階段能夠得到貼心的、高質量金融服務,就已經足夠。陪伴越久,了解越深,服務越多,體驗越好。」董祺表示。

董祺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表示,中國正在向越來越富裕的社會發展,一個更為低門檻、高體驗的陪伴性金融科技服務將是中國所需要的。從這一角度來說,企業需要做用戶身邊金融科技服務的諮詢者、提供者,降低用戶尋求金融科技服務的時間成本,提高雙方效率。

監管收緊提升集中度 馬太效應顯現

在過去兩年間,監管層對金融科技領域的持續加碼,已經有一大批經營不夠規範的企業陸續淘汰出局。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一批金融科技巨頭的持續崛起,也讓整個行業的集中度不斷增加,頭部企業正在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馬太效應顯現。

近期,網貸備案工作延期的消息不斷蔓延,對企業來說,延期提供了一定的喘息機會,但也很可能意味著監管的要求會更加嚴格,最終能通過備案的P2P平台將會更少。

在董祺看來,備案是監管落地的其中一個方式,定義了企業合理、合法的發展模式與方向,對行業特別是對行業里相對規範的企業來說是利好的。

董祺表示,監管目前並未披露更多的細節。「目前中國的監管的理念或者方向是非常明確的,十九大報告中也反覆提到,在金融方面希望能夠規避一些系統性風險,看不清楚的東西寧可慢一點、質量高一點來進行監管。總體上看,我國目前處於策略非常明確的階段,只不過監管層在考慮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落地。」

董祺認為,在這一階段,規模較小或者不規範的公司的確會面臨比較大的壓力。所以在過去一段時間,監管層打打雷就已經使行業發生一些系統性的收縮,使得集中度更高。

在小平台陸續撤離賽道的同時也不斷有巨頭加速入場並崛起。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平台讓行業內的其他平台感到壓力倍增,但董祺認為,企業最大的挑戰並不是巨頭玩家們,金融科技作為整個傳統金融業的發展趨勢所在,不僅用戶足夠多、空間也足夠大,用戶的需求更是層出不窮,在這種情況下,一家金融科技企業完全可以從自己擅長的領域入手,為用戶打造特色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同樣可以吸引到足夠多的用戶。

董祺強調,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整合只是一種相對整合,比如流量整合、效率整合等;但金融行業經營的是風險,如果一家企業佔領整個市場,也就意味著它要承擔這個市場上所有的風險,沒有企業能夠承擔這種風險。

在董祺看來,目前金融科技領域正在進入2.0階段,在這個階段,首先,金融科技企業會回歸到在應有的邊界內的競爭,這個邊界也就是一家企業所能夠承受的風險範圍;其次,金融科技企業之間的競爭會走向高質量的競爭,真正回歸到為用戶帶來價值上、回歸到整個行業可持續發展上。

密集出海東南亞 機遇與挑戰並存

《財經》新媒體記者注意到,近兩年來,我國不斷加速金融行業的開放進程,中國金融科技企業也在進一步加強與國際金融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東南亞、非洲等地區成為落地新熱點。這一方面是因為東南亞地區人口密度大、市場規模大,且金融服務的滲透率不足,另一方面則是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監管政策要求等更適合中國企業。

董祺認為,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的確是一個新機遇,這也是一個金融科技企業能成長的基礎結構性的機會,凡普金科也在印尼、越南、新加坡等海外地區嘗試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布局。但是,金融科技企業若想在海外市場做到跟中國一樣的規模和滲透率的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海外市場在短時間之內也不會得到爆發,企業要在做好自己的基礎上再探索海外業務。

首先,相比較客戶人群相對分散的海外市場,中國才是全球最大的整合市場。在相對分散、切割的海外市場,企業要面對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法律法規等的挑戰,增加了客觀要求,想快速複製中國市場的經驗並不容易。

其次,海外市場的技術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在中國,徵信主要有兩個大的體系作為支撐,一類是央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的徵信,另一類是螞蟻金服等企業通過互聯網痕迹或者線上支付、購物等數據構成的大數劇徵信,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但在東南亞等海外地區,數據、支付以及銀行賬戶等基礎設施並不夠完善,在短期內很難發展成一個巨大的金融市場。相比較技術出海,模式出海更容易落地。」董祺表示。

在董祺看來,企業出海應在深度調研當地市場的基礎上合理嫁接中國經驗,通過投資當地企業的方式進入市場,合理利用當地人才等,以克服在語言、文化、監管等方面的挑戰。不僅如此,國際化人才儲備也至關主要,「這對於未來積極探索國際化業務將帶來強有力的保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新媒體 的精彩文章:

三星Galaxy S9借本土化吸引消費者 存量時代或繼續遭受國產品牌擠壓

TAG:財經新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