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曾經對」求助「和」幫助別人「都有些排斥
最近有兩個領取禮物的人說的兩句話,讓我思考很久。
一個說:我無法不帶著惡意去揣度別人,我也無法真的相信對方是對我好。你做這件事情一定也能帶給你好處。
一個說:謝謝你,讓我覺得這社會還有一些好人,我想我生出了一些希望。
可是其實我什麼都沒有做,只不過,是傾聽了她們一個小時的時間,沒有評判,沒有安慰,只是聽著而已。
我不覺得我是在做一件好事,甚至我一直也並不想僅僅只是做個好人。
因為一想到好人,這兩個字,我就總覺得是像雷鋒一樣犧牲自己成全他人。
可我一直覺得我不想那麼做,因為我也很重要。
還有關於好人,我一直覺得大部分人對好人的定義是很簡單粗暴的。
對自己好的,就叫好人。
我小時候一度也是這樣覺得的。把人很簡單的分為,對我好的,好人,對我不好的,壞人。兩者之外的,是陌生人。
那時我會覺得我奶奶我媽媽並不是好人,因為她會打我。
所以她是壞人。
可是慢慢的,我發現她會偶爾的用行為告訴我,她好像是一個好人。
因為她每次上街都會給一兩個乞丐一些硬幣,要知道,她平時一直摳摳的,時常吃剩菜的那種,也不允許我和我弟弟花多餘的錢買零食。
她會告訴我們說,上人積善,下人享福。
我上了大學還是會告訴我說,如果路邊有人乞討或者需要幫助,能幫就幫,但是要在有很多人的情況下。因為幫助別人要量力而行且最關鍵的是要保護自己。
還有一個原則只給那些真的是缺了手或者腳的人,其它的就不用給了,因為有手有腳,你幫他就是害他。
只幫真正有困難的人是她一直的樸素的看法。
她的行為告訴我,她好像是個好人,但她對我好像也沒那麼好。這要怎麼說?
這個問題一度困擾了我很久。
以至於,我一直覺得做個好人,就會對不起身邊人一樣。那時候我對我自己說,我要做個自私的人,只對自己好和對自己在乎的人好就行了。
可是我自己需要的東西少,在乎的人好像也沒啥需要幫助的。
於是我開始慢慢對幫助和求助都有些排斥。
我不喜歡求助,總覺得求助顯得自己很弱的樣子。
我也不喜歡幫助別人,因為總覺得那樣也會讓他覺得自己很弱還需要幫助的樣子。
也就是這樣,我基本上是自給自足,不幫別人也不需要別人幫我。生活很簡單。
但後來發生了兩件事情,讓我重新對「幫助」和「求助」有一些新的看法。
1.沒有無緣無故的幫助的
第一件事是發生在中學,有一次下大雪,我回家,路漫漫而悲涼,無車也無什麼人,也是那時候我領悟到了,何謂山一程水一程。我真的是像拔蘿蔔一樣,一步一步的拔起自己的腳。
走到一半,有一個大叔騎著摩托車,在我前面停下,我看了一眼看了一下四方。想著我不認識肯定也不關我事,我繼續低著頭往前走。
等我快走到他身邊,他說,上來吧,你家在哪,我送你回去。
我很直接的問,我不認識你啊,你會把我賣了嗎?
他,我是學校幫你們打飯的那個啊,你每次打飯都叫一聲叔叔,然後說謝謝啊。所以我記得你,因為這麼多年了,也只有幾個學生會每頓飯都說一聲謝謝。
剛才在你後邊就認出你來了,如果是其它人的話,我就不會停下了。
「啊,不好意思,我臉盲,時常認不出人,那謝謝,我家在前面」
就這樣我被他帶回了家。
回到家,奶奶看到了,特別疑惑的問,你認識他嗎?
我:不認識。
你怎麼敢上一個不認識的人的車?這真的是傻人有傻福。
我什麼話也沒說,但我知道,如果不是他說我每次都給他說感謝他記得我,我是不會上他車的。
因為他感受到了尊重,自然也會尊重我。不會坑我。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開始想著對待陌生人,還是保持平等善意比較好。
因為有時候我還真的需要求助的。
我突然有點明白了,什麼叫堅持善良的話,福雖不至,禍已遠離。
假設你好好對待10個人,初步估計,裡面有兩個不知好歹的,總覺得你幫的不夠,你停下就行了,兩個可能會想互惠一下,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其它6個可能你就再也見不著了。也和你無關。最差的可能裡面有一個壞人,你平常好好對待了,他如何還有其它的選擇我想也不見得會害你。
所以這是我這些年總覺得好人比壞人多一點點的原因。
不過現在我的看法是,人有好有壞,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的,每天心裡有1000個壞念頭,只不過我慫一個都不敢做,只敢看看懸疑小說,把那些壞的能量都投射到那個壞人,然後期待著壞人不被偵探發現,或者像《白夜行》那樣,就算刑警知道也奈何不了她。
只是我一直還有一個問題,我不喜歡別人居高臨下的幫助我,
總覺得被人幫助有一種自尊心受挫的感覺。
但是,對那個大叔的幫助我卻不排斥。因為他給了我一個理由,他幫助我不是無緣無故的。
我明白了,以後可以去幫助其它人了,只需要伸出手之前,問一句,你需要幫助么?如果他回答不需要,就離開,不強求。
或者伸手之前給一個理由給他。
如果他回答需要,就嘗試幫一幫。這樣就不會產生那種讓人不舒服的感覺了。
如果回答不需要,就尊重他的選擇。
而後我轉學了,就再沒見過這個叔叔了。
2.你被人幫助了,總會不自覺的想要幫回去
到了高中,因為我是騎自行車上下學的,我的車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時常鏈子掉。
第一次掉鏈子是在晚上,我默默的把它推向路邊交警的那個燈下面。打算自己修著試試看,但修了老久還是沒有搞定。
這時候,那個保安就出來了,對我說,需要我幫一下你嗎?
我思考了一下,說,可以,謝謝。
然後我看著他修,並學會了方法。
我騎著車回家一直覺得有些沒那麼心安,總想回報一下,但是我知道,他好像並沒有遇到困境。
那段時間,我剛好看了一個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人被一個人救了,但找不到那個人報恩,然後就決定幫助其它人。
故事的最後是他幫助的第100個人,救了那個他想要幫助的人。
他們感嘆著因緣際會。
那個人感嘆道,當時自己其實不想管的,也就是一念之間幫了一把,現在想來,還真的幸虧自己當時沒有袖手旁觀。
於是我也默默對自己說,就去幫助其它人吧,這樣算是報答了。
於是此後每當路上碰到也和我一樣,掉了鏈子不知道怎麼辦的人,我都會上前,去問問需不需要我幫助。
如果他說可以,我也就順便教會他修這個。
因為此事,我又遲到了一兩次。
不過也還真的有人一臉倔強的說:不用。
我就快速的走開了。沒有任何的內疚或者不爽。
也不是多大點事,他倒騰倒騰總會搞定的。
此後某一天,我看到,我一個幫助過的人,也在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需不需要幫助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我好像開始了一個新的故事。
後來學習社會心理學,知道了每個人都有互惠原則的時候,我便明白了,為什麼我被人幫助後,會不自覺的總想為那個人做點事情,如果那個人不需要,就順手幫個其它人心才安穩一下,原因都在這裡。
所以有時候幫人,還真的只是因為自己有需要。
從這點上來說,我一般都很感謝,那些人在我問過需不需要幫助之後回答了可以的人,因為他的可以讓我助人的需要得到了滿足。
也是因為這件事,我知道了,有時候幫助別人不過是自己需要罷了。
所以要特別尊重和感謝被幫助的人,因為他們創造了這麼一個條件。
也就是從這兩件事情之後,我變得願意去幫助人也願意被人幫助。
大大方方的沒有那麼彆扭和羞恥。
幫助別人並不覺得他需要我同情,求助別人也並不覺得我低他一等。
只是好像有很多人,還是對求助和幫助有些偏見和不舒服。
有些人說,這是因為能相信的人太少,社會太冷漠。
有些人說,自己幫助別人受到背叛就不敢再幫了。
有些人說,自己都還沒過好哪有空幫助別人。
所以當那個孩子說,我無法不帶著惡意生活,無法相信別人會真的對我好的時候我會覺得有些悲涼。
他是不是在成長過程中沒有感受到來自陌生人或者家裡人的善意和溫暖。
這或許也是新的一種廣泛的習得性無助。
但也很抱歉,我也無法真的能幫助點什麼。
只暗暗希望,以後她的生活好一點點吧。
如今,每個人活得都不容易。
雖然很多人都說要對別人好一點。
但我並不想那麼說。
你都有選擇的,選擇不在意,
選擇如何對待別人。
選擇是否求助選擇是否幫助。
這些都是選擇而已。
只不過,可能每個選擇都有相應的結果。只要能承受你的那個選擇帶來的一切結果。
其實都行。
反正於我而言,一直信奉的是一個教育家教育他孩子的三句話:
只有三件事你不要做,其它的都可以。
不要傷害別人
不要傷害自己
不要傷害環境。
我也不是一開始就學會了如何在不傷害他人感受和自尊下給予一些我能做到的幫助。以及如何克服自己內心的不相信和擔憂,偶爾求助一下。
所以,我們大家都慢慢來,慢慢走。
慢慢學會坦然的面對「求助」和「幫助」
最後分享魯迅的一段話: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隨喜讚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
我又願中國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會這冷笑和暗箭.尼采說:
「真的,人是一個濁流.應該是海了,能容這濁流使他乾淨.」
「咄,我教你們超人:這便是海,在他這裡,能容下你們的大侮蔑.」(《札拉圖如是說》的序言第三節)
縱令不過一窪淺水,也可以學學大海;橫豎都是水,可以相通.幾粒石子,任他們暗地裡擲來;幾滴穢水,任他們從背後潑來就是了.
這好像與全文無甚關係,只是最近又重新看魯迅,還是有些喜歡他,所以記錄下來。
TAG:psy迷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