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萊塢是多元化模式,中國電影全球化僅有「銳實力「並不夠

好萊塢是多元化模式,中國電影全球化僅有「銳實力「並不夠

近幾年,中國電影產業由狂飆突進轉入存量階段,全球化是其必然趨勢。4月10日,在全球化智庫(CCG) 於北京舉行的中國文化產業全球化路徑研討會上,業內人士和專家深入解析了「好萊塢模式」的歷史性和局限性,並圍繞21世紀的文化霸權、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的挑戰等發表了見解。

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正在》多元媒體平台創始人劉裘蒂認為,好萊塢模式本身並不是單一的模式,中國電影很需要在現在單純的文化環境里製造出多元的效果。

中國電影輸出模式單一化

上世紀20年代,有聲電影的出現為好萊塢電影建立了國際口碑,同時,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好萊塢帶去了很多國際人才,像德國著名作家保爾·托馬斯·曼,好萊塢經典的8大製片廠米高梅、華納兄弟等,當時的好萊塢以其獨特的人文環境匯聚了全世界的文學及電影人才。

回顧好萊塢電影的歷史,劉裘蒂認為,好萊塢表面上的輸出方式是非常軟性的,包裝得非常好,但是背後事實上也包含了很多所謂「銳實力」的運作。在好萊塢慢慢崛起的期間,美國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國力迅速增強,現代技術中心從歐洲轉移至美國。二次大戰之後,美國國防部和外交部在對外進行商務談判的時候會將好萊塢電影的出口「捆綁銷售」。好萊塢電影產業看似是非常商業化,其實它的崛起也是離不開政府推動的。

通過觀察每年發布的全球軟實力排行榜不難發現,排名前十的國家人均GDP或者貿易總額處在全球前30名。軟實力和經濟實力是息息相關的。

據2017年美國波特蘭公關公司聯合南加州大學聯合發布的《軟實力30強:2017年全球軟實力排名》報告,中國由2016年第28位上升至2017年第25位。中國的軟實力優勢主要體現在文化領域,通過在全球各地開設數百所孔子學院,以及為本土品牌進行廣泛的國際推廣,中國的文化影響力也有所加強。而在創新與技術研發領域,中國亦發展迅猛,諸如華為、阿里巴巴等全球知名度不斷提升的中國企業皆是例證。儘管如此,國際上仍然認為,中國對於軟實力的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

不過,在劉裘蒂看來,國際上對於軟實力的評測標準還有待商榷。中國地大物博,可以比較的對象就是美國,但是中國模式不可以完全套用好萊塢模式,畢竟從文化、意識形態等方面來講,中國和美國或者西方的主流思潮是有差別的。

好萊塢模式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按照劉裘蒂分析,首先好萊塢的崛起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期間美國社會一直處在漸進上升的過程。反觀中國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是全世界公認的最快的增長級,由此,中國的文化輸出一方面要大力布局,一方面不能操之過急,文化的實力要和經濟實力相配合。

同時劉裘蒂表示,其實好萊塢模式本身並不是單一的模式,但是國內基本照搬的是單一的好萊塢模式,比如《戰狼2》是《第一滴血》的中國版,《紅海行動》是《黑鷹墜落》的中國版。事實上,國際上有很多不同的電影敘事語言,美國有好萊塢電影,歐洲比如法國、義大利等也有很成熟的影視製作傳統。

「相對而言,中國電影的輸出呈現出單一化模式,特別在一些想法或者思想方面。」 劉裘蒂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下,國產軍事片和動作片的輸出會造成視覺上的強烈干擾,被西方觀點看成是一種「銳實力」的代表。其實好萊塢也有很多軍事片,但是卻能避開文化霸權的指控,因為它所輸出的文化產品更多元,所以在整體上可以有一種稀釋的效果。好萊塢模式的輸出不只是電影,還包涵了美國科技、商業模式、美式英語、飲食甚至牛仔褲等豐富層次。

「好萊塢模式反映出來的是美國的移民文化,移民文化跟世界的各種文化都有不斷的聯繫,能夠使全球各地的受眾產生共鳴。所以中國很需要在現在單純的文化環境里製造出那種效果。」劉裘蒂建議。

中國故事的全球表達差距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對於國際上的受眾來講會存在一個門檻,相對於美國文化而言沒有那麼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劉裘蒂認為中國文化走出去面臨著一些現實困境。她覺得中國的電影和電視劇比較喜歡講故事,而不是演故事。這在表現形式上和國際語言還是有一些差距。

同時,美國的崛起使得美式英語成為了世界標準語言,看中國電影的美國觀眾不太能夠接受有字幕的影視劇,以致中國在向美輸出的影視劇中大多以動作片為主,並且到目前為止並未有所突破,這也是中國電影業全球化面臨的一個挑戰。

針對中國電影產業全球化的路線和未來發展方向,CCG特邀研究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高偉,CCG 理事、國龍文產集團董事長陸興東等分別從文化傳播、戰略投資以及影視製作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你要逼著一個中國編劇去寫一個國際劇本太難了」陸興東認為如何向全球表達中國電影,這是要邁出的第一步。很多好萊塢電影廠想跟中國合作,我們有故事,好萊塢怎麼表達,怎麼讓好萊塢的創作力量表達中國故事,這正是他們在做的工作。

高偉認為,當前電影消費模式特點,一個是故事敘述,以講故事為主;一個是特效奇觀效果,這是兩種電影的消費模式。很多好萊塢大片就有很好的靈魂和基礎,講得是人類命運普遍關注的、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過去一些中國電影人覺得資本很重要,要砸錢,要眾籌,買票房,但是沒有真正從內容上挖掘原生的競爭力,我們還是把故事講成永恆的、經典的,以這種心態做電影才會走向世界舞台。

CCG執行秘書長李衛鋒表示,當前大國博弈風起雲湧,中國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逐漸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相比較經濟的迅速發展,文化走出去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標誌,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和民族凝聚力、創新力、發展力的基礎。因此,文化走出去也是更加深層次的戰略。

與會嘉賓認為,中國電影依託著強大的文化底蘊走過百年,儘管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目前仍處在初級階段,中國電影市場具備極大的潛力,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中國也需要一張軟實力的名片來訴說自己的故事。

(文章來源於:華夏時報摘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黑馬醬 的精彩文章:

網大精品化之路初見端倪 題材多元化內容「向前看」
胡瑋煒:資本是助推你的,但最後你都得還回去

TAG:娛樂黑馬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