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恭迎布袋和尚坐化日1649期

今天恭迎布袋和尚坐化日1649期

恭迎布袋和尚坐化紀念日

今天農曆三月初三,布袋和尚坐化紀念日。布袋和尚傳說為五代後梁時期之僧人,明州奉化人。因常背負一隻布袋,又稱布袋和尚,為彌勒菩薩化身的說法廣為流傳。

十五世紀 室町時代繪畫 布袋和尚圖 紙本設色秋月等觀 繪

大英博物館收藏隆日編譯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時明州奉化僧人,號長汀子,是五代時後梁高僧。傳說他身寬體胖,面容含笑,出語無定,隨處寢卧,形如瘋瘸;又常以竹杖背一布袋入市,見物就乞,無論給他什麼,即裝大布袋,永遠也裝不滿;有時茬稠人廣眾面前,將袋中之物傾倒於地,叫道開:「看、看、看,隨即哈哈一笑,收回袋內。一天,他坐在原籍浙江奉化岳林寺東廊磐石上,說偶道:

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干億,

時時示世人,世人總不識。

於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在岳林寺圓寂,逝前說《辭世偈》,稱自己為彌勒化身。人們恍然大悟,以為此即彌勒菩薩顯化,因而從北宋開始,就畫或塑了他的形象,供奉於天王殿中,稱為大肚彌勒;有的還讓他帶著那個「布袋」,佛寺中笑口常開、袒腹露胸的彌勒菩薩像,即由此而來。後人以布袋和尚的形象替代了印度彌勒。佛教寺院天王殿面朝進門香客、外向而坐的笑口常開、袒胸露腹的彌勒菩薩,就是奉化的布袋和尚。

十六世紀 狩野元信繪布袋和尚圖 掛軸紙本油墨

尺寸:30.25 × 13.25 in

大英博物館收藏隆日編譯

布袋和尚的事迹,正史記載很簡單,但在奉化流傳的許多故事,描述了他的聰明智慧、幽默風趣、與人為善、樂觀包容等精神和品德。

布袋和尚是一位來自民間、深得民心的大師,其真性最本然。傳說,布袋和尚身世如謎。據說唐朝時,寧波奉化的龍溪上漂著一捆柴,柴上有一幼兒,有惻隱之心人將其救起,只見孩子圓頭大耳、眉清目秀,對人咪咪發笑,人們愛不釋手,把孩子抱回家來。後來,這孩子長大剃度到香火鼎盛的岳林寺。出家後,他總隨身帶著一個大布袋,人稱「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喜好田間勞作,最好與人打賭取樂。有次與人比賽插秧,誰輸了誰請吃夜飯。四位農夫手起手落,不一會兒田中就綠了一大片,而布袋和尚眼看就要輸了,他卻呵呵笑著,高聲吟詩:

「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成稻,退後原來是向前。」

大夥一聽這首《插秧偈》很有意思。 「福田」既指良田,也指佛田,「水中天」既是大自然的天空,又是佛教的理想世界。「六根」不光是說插秧每行有六株,也暗示佛經指的眼耳、鼻、舌、身、腦,「稻」與佛「道」又諧音,最後一句,「退後原來是向前」,不僅描繪了插秧情景,更包含了佛教的智慧和辯證的哲理。人們在琢磨的時候,布袋和尚施展神通,樂呵呵地插完秧苗。

布袋和尚交友帶著三分俠氣,為人存有一片素心,他在圓寂前,說了四句《辭世偈》:「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畢,即在青石上端坐而逝。後人恍然大悟,原來布袋和尚是彌勒佛的化身 。

這位彌勒化身的布袋和尚,時常勸化人們要忘卻煩惱,寬卻肚皮。他也時常手持藜杖、撒履閑行,應了佛法中的「萬法本空」之意。

十七世紀繪畫 風外慧薰繪布袋和尚圖 掛軸水墨紙本

尺寸:267.31 x 30.79 cm整體尺寸:157.16 x 42.54 cm

美國洛杉磯郡美術博物館收藏隆日編譯

後代文人崇敬這位可敬的大師,提寫了一幅對聯:

「大肚能容,容世上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這首婦孺皆知的句子讚頌了布袋和尚容人容事之雅量,但似乎並未悟得佛祖曠達襟懷。

試問塵世間,誰未做可笑之事,誰又能說自己不是可笑之人。寬厚的佛祖,曾幾何時譏笑過可笑之事可笑之人,何時不是以悲憫之心,善待芸芸眾生,這等境界後人自是望塵莫及。

十八世紀 江戶時代繪畫 布袋和尚圖 絹本水墨尺寸:93.2 x 33.2 cm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隆日編譯

梁貞明二年(九一六),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岳林寺東廊下的一塊磐石上,將入滅前,說了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安然坐化。

布袋和尚有歌曰:

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

騰騰自在無所為。閑閑究竟出家兒。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見纖毫也大奇。

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

心王本自絕多知。智者只明無學地。

非聖非凡復若乎。不疆分別聖情孤。

無價心珠本圓凈。凡是異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

攜錫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

願親愛的讀者笑口常開,滿心歡喜。至心稱念:阿彌陀佛。

————迴向文————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所有恩,

下濟一切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安樂國!

請各位佛友今日吃素念經、

戒殺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學佛精進、福慧雙修、法喜充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佛壇 的精彩文章:

《成實論》與成實師

TAG:光明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