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父母這樣的人
聽他們說,大學像一個微型社會。在這裡有人溫柔貼心、有人拚命向前、有人居高臨下......過了大半個學年,我慢慢感覺到真正相像的人互相靠近,有的時候自己的做事方法並不能如同以前一樣完全得到別人的贊同,漸漸覺得有些相處模式讓人陌生。
最近讀到一本關於創業的書,打開第一章,看到中文在線的董事長童之磊說:「我父母對我的人格形成是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的父親在水電站里做技術,總是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好。這樣一種對事業的追求,應當講一生都是我的楷模。」我想起很久以前聽的一句話「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似乎真的是這樣了。
今天維尼想說一說——原生家庭的影響
·何為「原生家庭」的影響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這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學效對象,家人互動的關係等,都影響子女日後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現。
——源自百度
上網頁搜原生家庭,有很多例子:一個人若是在責備的環境下成長,他會感到恐慌;一個人若是在讚美中成長,他會感到自信......許多公眾平台也有過相似的報道。
真是這樣,她說:「一個人性格和做事風格的養成很大一部分是在家中,而不是在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再正確不過了。」
長了幾年,碰到過許多模樣的人。有時候回顧到目前為止的同學中,一個對什麼事情都充滿好奇、永遠保持著單純善良的女孩子特別讓人心動。
我問她:「你覺得自己身上有什麼跟爸爸媽媽一樣的地方嗎?」
「有啊,可能是一樣傻吧(笑哭)」
她的父母都是大學老師,忘了聽誰說,從學校畢業了之後還一直留在學校里工作的人對社會的人情世故會看得簡單一些。我很喜歡她的媽媽,看她上著課跳著舞,過自己的小生活。她也是一樣啊,對所有事情抱著美好的期待,好像一直有用不完的元氣,安靜生活在自己的小星球。我覺得這或許就是一個特別可愛的 「原生家庭」的影響了吧。
我以為校園裡放眼望去,那些簡單的人,都像她一樣。但很快發現並不是的,這些習慣了充當教導別人怎樣做的角色,有時候也會在孩子身上看見一模一樣的影子。如何做才是對的?如何做才是好的?他們偶爾彷彿自己是優秀至極的人,做著一件又一件自己認為「最正確」的事。我想,這或許也是「原生家庭」的影響。
身邊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人,我想到這個話題時向他們詢問,得到的幾乎都是肯定的回答。在我和朋友們當中,我們有的像父母一樣做事嚴謹,有的像父母一樣認真可愛,有的像父母一樣對藝術有著獨特的見解......「基因」二字在這時似乎煥發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奧秘。
對於此,維尼團隊里的大家也有話要說。
AnnyinG-:說到我媽媽給我的影響,最大的一點就是儀式感。比如說每次過節或者家裡人生日的時候,都會是整家人一起慶祝。所以慢慢長大之後我也喜歡把生活過成很認真的樣子,也很注重儀式感。
bojun:我覺得爸媽的行為和做事風格會影響我,更多體現在一些平時的生活習慣和消費觀念上吧。
Christin:爸媽的一些生活方式對我有很大的影響,他們會教我做人要有格局,大氣一點,所以在和不是很合得來的同學相處的時候我不會去計較很多東西。我覺得每個人的性格一半以上都是家庭的影響,到我們成年、獨立去接觸這個社會之後,才會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想改變的地方。但性格是很難改的。
Dory:我感覺自己的性格有一點爸爸的部分也有一點媽媽的部分。說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感觸最深的應該是多替別人想想吧,例如有人在睡覺的話關門就會小聲一些。
「但原生家庭並不是完美的,所以我們大概是要通過接受教育讓不足的這些部分變得更好吧。」當我問她這個問題時她如是說道,
我為這個回答深深著迷。如果「原生家庭」的影響只是機械地傳遞,而不加其他的改造修飾,那現在我們所處社會的性格構成和早期有什麼分別?我想,「時代發展」四個字所指的不僅僅是科技、經濟等硬體的進步,還是一代代人不斷通過教育,向周圍的人「見賢思齊」而完善自我並傳承的過程吧。
點擊下方「留言」,跟我們分享屬於你的原生家庭故事~
微信號:weini98cd
加關注
TAG:維尼發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