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月三上巳節,古人的草木情緣

三月三上巳節,古人的草木情緣

農曆三月初三這日,相傳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就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後來遂沿襲下來,稱為上巳節,人們在這一日,聚集在水邊飲宴、郊外游春,並舉行「祓除畔浴」的儀式,用來消災辟邪,祈求吉祥平安。而其中有兩種植物,也在此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們與人們的關係千絲萬縷,貫穿無數時光。即便它們在現今已成為日常所見的普通花草,但在彼時,仍是人們心中代表著鄉情與愛情的神聖存在。

三春戴薺花,桃李羞繁華

每年立春前後,薺菜便應時而生。早春時節,柔嫩的花莛從葉叢中抽出,點點小花似碎瓊亂玉。待到春末,濟濟而生眾多成群,纖細高挑的花序隨風搖曳,三角狀的蒴果也已悄然長成。

且薺菜作為一味時令野蔬已為人們日常所熟知,食用歷史也源遠流長,在《詩經》中便有寫:「誰謂荼苦,其甘如薺」,但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它也不僅僅只被當做甘美鮮嫩的野菜,近古以來,隨著風俗的演變,薺菜逐漸承擔了香薰草的部分功能,在上巳節這一日,便在民間興起了戴薺菜花,吃薺菜花的節事習俗。

圖片來源:dili360.com

《西湖遊覽志》中記載:「三月三,男女皆戴薺菜花。俗諺:三春戴薺花,桃李羞繁華。」在宋朝,男女老少有在三月三戴薺菜花的風俗。有民諺說,春季戴上清麗的薺菜花,可以掩盡桃李的艷俗,這頗符合宋人的審美意趣。《清嘉錄》有云:「薺菜花俗稱野菜花,三日人家以置灶陘上,以厭蟲蟻,侵晨村童叫賣不絕,或婦女簪髻上以助明目,俗稱眼亮花。」記錄了清朝時期,民間還有將薺菜花置於灶頭邊,用來防蟲驅蟻的習俗。村童們清晨叫賣薺菜花,婦女們將薺菜花插頭上明目,這古樸的民俗如今看來也饒有意趣。

於是,在民間逐漸就有了尊崇薺菜的信仰。百姓認為,春季應時食用薺菜,可以達到驅邪防蟲、明目強身的功效,並暗含求歡祈孕之意。由此,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皆喜食薺菜。甚至在江南地區,還有農曆三月三為薺菜生日的說法。而在南京等江南地區,至今還流傳著「三月三,薺菜花煮雞蛋」的習俗。

薺菜先春萌發,是最早返青的報春野菜之一。晉代文學家夏侯湛嗜食薺菜,他曾作《薺賦》讚美薺菜不懼霜寒的精神:「見芳薺之時生,被畦疇而獨繁;鑽重冰而挺茂,蒙嚴霜以發鮮……齊精氣於款冬,均貞固乎松竹。」 還將破凌而出的薺菜與堅韌挺拔的松竹並列,以讚美薺菜的頑強向上的品節。齊人卞伯玉也對薺菜不吝讚美之詞:「終風掃於暮節,霜露交於杪秋。有萋萋之綠薺,方滋繁於中丘。」他對薺菜的耐寒品質也大加讚賞。

在所有的詠薺詩中,流傳最廣堪稱代表的,當推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鷓鴣天·代人賦》,詞中的「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主張北伐金兵收復故土的詞人,被南宋當權的宵小之徒所不容,被貶黜離京賦閑山村。此詞雖寫代人賦,卻深藏了詞人的心志。京城的權貴宵小之徒不過是城中桃李,雖然明艷亮麗,卻懼風雨摧殘。而志存高遠的君子,正如同野外溪邊的薺菜花,不畏寒風冷雨。即使閑居山野,也不能改變他的心志初衷。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寒冰消泮,春水渙渙。遠在先秦時代的溱(音針)洧(音偉)流域,每年仲春三月三上巳節之日,鄭國的青年男女便按照民俗齊聚溱洧河畔。秉蕑(音堅)祈福,結伴春遊,兩相嬉戲,臨別贈葯。這一派純樸自由、美麗歡暢的民俗風景,便記載在《詩經·國風·鄭風·溱洧》中:「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這段文字雖遠隔三千年,如今讀來,詩中的男女仍躍然紙上,詩中的芳草會穿越時空,出現在我們眼前。原初自然的愛戀與萌動勃發的草木,相互交織,枝蔓纏繞,一直生長到我們心底。

《溱洧》作為從鄭國採集的民間詩歌,不僅是經典質樸的愛情詩,更向我們展示了當時的民俗風貌。《宋書禮志二》引用《韓詩》說「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拂不祥。」詩中男女秉蕑祓除,相愛贈葯,相聚嬉戲的這個日子就是上巳節。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青年男女,相會水濱。挑逗嬉笑,臨別依依。互贈芍藥,借之傳情。以花為信,約定佳期。故而芍藥別名「將離」。晉人崔豹《古今注》中援引董仲舒解答:「芍藥一名『可離』,故將別贈之。」由此,芍藥不僅成為寄託了男女愛戀、承載繾綣離愁的信物,更有「風雅所流詠」之名。

芍藥,是芍藥科芍藥屬的多年生草本花卉。芍藥之花碩大,初有紫紅、淺白二色,後培育出諸多品類。據《本草》記載:「芍藥猶綽約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綽約,故以為名。」 據宋人考證:芍藥著於三代之際,《詩經·鄭風》中即有芍藥之名。然自李唐來,世人愛牡丹,牡丹推為花王,芍藥稱為花相。文人雖愛芍藥,卻難撼世俗風,不免為之遺憾。

北宋詩人王禹偁曾作芍藥詩三首,詩序言:「百花之中,其名最古。」並為之吟詩歌詠:「滿院勻開似赤城,帝鄉齊點上元燈。」芍藥其花如冰玉赤霞、葉似琉璃輕煙,莖葉柔弱疏狂,芳香可欺麝蘭,難怪韓愈贊之有浩態狂香之美。又以胭脂漬透、束素腰纖、弱質欹風有第一風流之姿。芍藥花開於春末,唐末文人有謂芍藥為婪尾春者,婪尾乃酒巡之末、最後之杯,芍藥殿春亦得是名。想來那美艷而不媚俗的芍藥,或僅是錯失了春光中的盛放,才肯屈居牡丹之下甘作花相呢?

芍藥圖片來自:燈籠魚

如今的上巳節已悄然迷失在時光中,薺菜只當做一種野菜食用,城中也多不容易見到,而示愛的花朵也變成了現代月季。幸而薺花如雪,年年如期而至,帶予人些許緬懷思鄉的慰藉。那溱洧河畔的芍藥也仍然藉以詩經的魅力,向我們展示著蓬勃的生機,傳述著那古老的愛情。

關於我們:

浙江科普遊子是中國著名自然教育品牌科普遊子自然教育在浙江的唯一全權機構。科普遊子由出自中科院系統的5位學者創辦;與全國多個自然保護區和自然教育基地成為合作夥伴,致力於帶領都市人走進自然開展植物、鳥類、走獸、昆蟲、地質、天文等領域的科學考察,重建人與自然的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科普遊子 的精彩文章:

寒食、清明:以碧綠色的春光入食

TAG:浙江科普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