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琳 人類的短命
意識到人類的短命是在2012年的12月21日。遠看無邊落木,近想瑪雅人的預言。當然,世界的末日並沒有馬上來臨,悠然自轉的地球依然日復一日,但人類開始有了「大限將到」的恐懼。
其實,按科學家的推斷,地球至少應該有100億年的壽命,目前的地球也只存在了大約46億年。雖然眼下看起來有點中年危機的早衰徵兆,到處氣候異常,天災不斷,但也還算是年輕力壯。地球並不恐懼,恐懼的是我們人類。因為人類都記得我們的這個地球曾經有過幾次大冰川期,雖然每次都能重新開始,可是那種滅絕性的大災難也如世界末日。現在的人類就是在第四次冰川期里誕生出來的,還能堅持多久真的未可知。
瑪雅人說起來真是有點聰明過頭,自己在滅絕之前還要預見一下人類現在的時代是屬於預言中的「第五個太陽紀」,之前的四個太陽紀都已結束。瑪雅人最不該告訴我們的就是每個「太陽紀」完結之時,都會出現大災難。於是他們記錄的第五個太陽紀結束的時間竟然是2012年12月21日,這真把我們地球上的人嚇得夠嗆。實際上,這個日子或者被推遲了,或者是一個新時代的悄悄開始,只是瑪雅人懶得再往下推算而已。
儘管我們地球人不再相信瑪雅人的這個預言(好萊塢的導演例外),但我心裡還是有強烈的不祥之感。每天睜眼看著今天的地球,互聯網與人工智慧,核武器與能源,戰爭與難民,人類今天的發展,完全是在加速度「前進」,其實也就是加速度地消耗和破壞著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科學家們不久前說:人類剛剛逃脫了小冰期的蹂躪,卻又陷入全球變暖的危機。其實地球上的氣候是不斷循環的,寒冷的冰川期和溫暖的間冰期相互交替,冰與暖就在轉化的一瞬間,人類在地球上的命運,完全不容樂觀。已經有科學家在斷言,地球會很快面臨一個大冰期,暴風雪讓城市陷入癱瘓,農作物遭到破壞。可怕的是,新的寒冷氣候會提前到來,幾乎是沒有任何預兆,讓人們措手不及。日前,美國的《發現》雜誌撰文說:「已有跡象表明,第五紀冰川期即將來臨,目前的地球正處於第四紀大冰期的後期。」
正如第四紀冰川期中大量動物因不適應新環境而滅絕一樣,人類似乎也正面臨著生死挑戰。最近也有美國專家稱,人類的進化正趨於停止,而這停止進化也就是退化的開始。看看我們今天的人類,幾乎都是與電腦相伴,遠離了大自然的原始力量。如果人類不能提高自身肌體的抵抗能力,而只滿足於享受高科技帶來的「免疫」力,那麼,可以想像在下次大冰期來臨時,已經變得非常脆弱的人類將面臨著怎樣被毀滅的命運。
在今天,一個星期的《紐約時報》就相當於過去18世紀一個人一生所獲得的信息。當年的錄音機用了38年才擁有了5000萬用戶,後來的電視機則用了13年,再後來的電腦只用了4年,ipad用了3年,Facebook用了2年,新浪微博才用了1年!今天的全球財富不斷變化,很多職業已不再存在。很快地,我們將看到智能眼鏡,無人駕駛汽車,基因醫療技術,智能機器人,甚至納米衣服,可移動房屋,太空旅行···
想到此,手中的電腦滑鼠卻有些顫抖。心裡暗想:要摧毀地球人真的很容易,只要摧毀眼前的這個電腦,世界立刻就會亂成一團。難怪德國作家馬克·艾斯伯格在他著名的科幻小說《全球斷電》中如此寫到:「倒計時已經開始。我們曾經熟悉的那個世界將在不久後完全消失。寒冷的二月里,一場突如其來的停電席捲了義大利全境,隨後,整個歐洲電網也轟然崩潰。電梯停轉,地鐵停駛,暖氣停供,世界陷入黑暗與混亂···停電還在繼續,核電站徘徊在核泄露的邊緣,數以百萬計的生命陷入危機,一場攸關全世界的能源浩劫,進入倒計時……我們,還能見到明天的太陽嗎?」
2012年的秋天,我去了義大利旅行。真沒想到,到達威尼斯的當天,竟然是威尼斯一年中最大的漲潮日。所有的人不得不走在臨時搭建的板凳橋上,眼前的景象卻是可憐的商家們在努力地堵截著海水的進入,而威尼斯人自家用的小船已經無法划進他們設在後院里的門洞。
在威尼斯悲涼的夜晚,我站在海明威曾經喝醉酒的地方,看著海水從腳底升起,然後慢慢地淹過聖馬可廣場,空氣里完全沒有喜悅的氣息,儘管舞台上的樂師們還在鎮靜地演奏著音樂,我頓時感覺到這已經不是古老的威尼斯,而是一艘人類的沉船。我們這些人,也只能學那些樂師,面色神聖,懷抱著自己最喜愛的樂器,直到最後一天。
美麗的威尼斯正在下沉,聽說這裡每年都要經歷60多場海水的淹沒,誰也沒辦法將這座城市挽救。看著那些聖馬可廣場上沒有路走的人們,看著那些無可奈何的人造橋,看著淹在水中的教堂,深切地感受著地球在變暖,海水在上升,還將有多少歷史的名城最終將被海水淹沒?今天是威尼斯,明天又是誰呢?地球啊,我們的家園,真的不是越來越好,醒醒吧,人類!
此刻,又想起了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的那段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TAG:虛構與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