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浦東的開發公司為啥這麼喜歡「搬家」?「想做事」的他們一直在路上

浦東的開發公司為啥這麼喜歡「搬家」?「想做事」的他們一直在路上

3月下旬,我國第一個國際化期貨品種——原油期貨在浦東的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線交易。鑼聲響起的那一刻,人們感嘆,站在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浦東,再次向一片未知的「水域」破冰前行,留給世人的,只有改革者堅毅的身影。

今天是浦東開發開放28周年的紀念日。回溯這28年的歷史,這樣的再出發,這樣的身影,比比皆是,貫穿始終。

不畏險流,敢闖敢試,永遠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不僅僅是浦東的特質,更是上海這座城市的精氣神。

勇擔重任的創新精神

在浦東開發開放的歷史上,敢啃硬骨頭的創新精神,有著許多生動的註解。

時間回撥到1992年11月20日,上海國際貿易中心三樓,世界頂級規劃設計大師匯聚一堂,五個精心製作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中心地區的規劃模型擺放在長桌上,引得來訪者嘖嘖稱奇。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為一個地區召開國際規劃諮詢會,花大價錢請國外設計師設計和規劃城市,被許多人認為是「紅線」和「禁區」。一些人甚至覺得,這種費時費錢的事,完全划不來。

但浦東堅持住了。當由法國著名設計大師保羅·安德魯設計的浦東國際機場,如大鵬展翅般出現在人們眼前時;當1.4平方公里的世紀公園由英國設計師實現了中西文化融合時,向世界「借腦」的最終效果,讓質疑的聲音逐漸消散。

事實上,浦東曾經出現過一場「號召全世界建築設計師來投標設計」的盛景。僅僅到1994年,就有500多家中外建築機構參與到浦東開發開放的大潮中,以至於,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先生參觀浦東時不由感嘆:「你們正在進行一場世界奧林匹克建築設計大賽,這是浦東了不起的地方,也是聯合國的光榮。」

誰都知道,這份榮光,如果沒有改革創新者最初的勇氣和擔當,不會如此光芒四射。

同樣,在2013年9月29日那個初秋的早晨,站在微雨中等待中國首個自貿試驗區揭牌的人們,也並不全都明了,自貿區應該怎麼干。但試驗區參與者們卻分明能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分量:一來,中國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觸及的是30餘年難以撼動的積弊,固化的行政審批模式急需來一次突破;二來,全球經濟與貿易格局面臨重新調整,如果遲遲不能對接國際慣例,中國可能面臨窘迫。

擔負起國家戰略,四年多來,上海和浦東牢記中央囑託,以自貿改革為突破口,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鳳凰涅槃的決心,將各項改革進行到底,確立了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形成與國際通行規則一致的市場准入方式;確立了符合國際高標準貿易便利化規則的貿易監管制度;確立了適應更加開放環境和有效防範風險的金融創新制度,形成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聯動機制;確立了以規範市場主體行為為重點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形成透明高效的准入後全過程監管體系。自貿試驗各項改革成績讓世界矚目。

從上世紀90年代初率先探索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到90年代中後期率先探索服務業領域對外開放,再到進入新世紀率先探索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進而又承擔起自貿試驗區和科創中心建設的兩大國家戰略,浦東一項項探索,為我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提供了鮮活經驗,也為上海的城市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搬家文化」的背後

這幾天,陸家嘴集團的周瀟粵又在忙著搬家。

這次搬家既在計劃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等了好多年,陸家嘴集團位於世紀大道上的新總部大樓去年底終於竣工了,在外「漂泊」許久的集團員工盼望著早一點搬進新家。沒想到,剛剛成立的中國債券登記中心也在尋覓落腳的地方,而且一眼就看中了世紀大道上那座簇新的大樓。

怎麼辦?二話沒說,陸家嘴集團決定「讓樓」。與此同時,臨時辦公點的租約已經到期,集團不得不再次遷往下一個「驛站」。

午飯後,周瀟粵將一摞摞文件重新規整,又用膠帶仔細捆紮了紙板箱,一番忙碌下來,背上隱隱滲出了汗水。對她來說,搬家已經不是新鮮事了,陸家嘴集團成立以來,歷史上多次為了園區企業的發展主動搬離,而下個月,她們將要搬去的前灘新樓,只不過是又一次出發罷了。

「搬家文化」彷彿是浦東開發精神的一種縮影。不只是陸家嘴集團,這裡許多開發公司都曾有過「讓樓」的經歷。

就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的那年,外高橋火了。掛牌後的一個多月,前往拜訪的企業絡繹不絕,大多是來請求解決辦公場所問題的,其中花旗銀行就「盯上」了外高橋股份公司的辦公樓。面對企業的要求,外高橋股份沒有一點猶豫,僅僅7天就完成了搬遷,騰出物業供花旗註冊入駐。與此同時,自家公司100多名員工卻搬進了自貿區外一座待拆遷的倉庫,那裡沒有空調、沒有暖氣,甚至連廁所都沒有,而員工們一住就是一年。

堂堂自貿試驗區建設主力軍,居然「蝸居」在倉庫辦公,有人會覺得匪夷所思。但對浦東「老開發」,時任外高橋集團董事長的舒榕斌而言,這一幕卻「非常親切」,也很正常。1990年浦東開發開放時,他作為第一批18名公務員被選中。那時,創業環境艱苦是普遍狀態。舒榕斌說,當年浦東開發辦一個處室合用一間房、三張寫字檯,普通辦事員每人就一個抽屜。「晚上經常加班,很多外地來的大學生睡在辦公室里,辦公桌即為床鋪,雖然累,但大家都很投入,晚上不加班反而覺得不正常。」在他看來,浦東開發精神離不開三個字——「想做事」,「想做事就不會計較得失,不會在意條件好壞。哪裡有任務,哪裡就有開發的戰場,哪裡就應該是開發者前進的方向。」

今天,這樣的信念在年輕的開發者身上得以傳承。浦東企業服務中心大廳,單日接待量超過2000人次。每天8點,作為一名窗口辦事員,施文英總是提前1小時到崗。近年來,她的工作節奏變得更快了。「自貿區成立以來,政策不斷更新,一線窗口作為直接與企業打交道的平台,幾乎每天都有新的改革舉措在這裡誕生。每一次改革,放到窗口都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因為我們直面市場主體,窗口就是改革的最前沿。」說起每一項改革,施文英如數家珍。對她來說,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大考,是對過去習慣的顛覆。她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清零」重新出發,以全新的狀態迎接挑戰。她說,這是奮鬥者應有的身姿。

上海自貿區。

臨港科技城。 鄭峰 攝

夢想召喚前行

儘管開發開放已28年,但如今行走在浦東,許多人依然感到一切都是新的,因為這裡充滿了朝氣。

這份朝氣藏在陸家嘴璀璨的霓虹中,藏在張江匆匆的步履中,也藏在新場古鎮斑駁的石岸里,藏在咿呀鏗鏘的鑼鼓書里,藏在湯汁濃郁的下沙燒賣里,藏在村莊改造後旖旎的風光中,藏在浦東圖書館的人頭攢動里。在浦東,人們都說,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

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姜麗萍,2002年從英國回到老單位上海飛機製造廠,月薪只有1000多元。別人都不理解她為何放棄其他高薪職位,而她自己卻清楚知道,自己對上海、對浦東有感情,她要在這裡投身祖國的航空大發展事業。作為我國航空製造業最年輕的總工程師,也是唯一的女性,姜麗萍說自己有時太專註於事業,脾氣很急,身邊的人都笑稱她像「悍婦」。但是,多年來團隊中鮮有人離開,再苦再累大家都能堅持,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個中國的飛機製造夢,為了讓中國大飛機早日翱翔藍天,他們無法放慢腳步。

浦東土地不僅滋養了科技人才,也讓外來務工人員實現夢想。洪剛就是這樣一名外來建設者,18年前,他從浙江農村來到浦東,對這裡的認識,只有一座東方明珠。下定決心留下來後,洪剛通過努力成為技師並取得大專文憑,先後培養出高級工6名、中級工118名。後來,他成為了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部長助理、全國勞模。 正如洪剛所言,浦東是一個拼汗水、拼勤奮、拼智慧的地方,農民工在這樣的大舞台也能實現人生價值。「只要你『蠻拼的』,夢想就一定會起飛。」

作為改革開放窗口的浦東,更是各國精英來華髮展的上選之地。

荷蘭安智銀行上海分行行長榮彼得自詡為「老浦東人」。回首往事,榮彼得不無感慨,「浦東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地方,來這裡工作的時候恰逢亞洲金融危機,當時我才30歲。沒想到,不僅我的青春歲月在這裡度過,我的大兒子和小女兒也都在上海長大。」

趙賦斯,一個有著古色古香中文名字的德國人,2014年底當選國際化學品製造商協會理事會主席。他在為德國默克集團工作的28年中,有20年是在中國度過的,最近10年一直待在浦東。在趙賦斯的主持下,默克不斷在浦東投資建設:2011年,默克在中國大陸的首個液晶材料應用實驗室落戶張江高科技園區,2013年在金橋投資數千萬歐元打造默克液晶中國中心。趙賦斯說,「早在1933年時,默克集團就在上海設立了首個子公司。今天,上海浦東已經成為默克全球發展最核心的市場以及驅動力發源地之一,我願意長留此地,創造更多的輝煌。」

一個有夢想的地方,才是充滿希望的熱土。這是浦東的魅力,這是上海的驕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家人及其閣員花「公款」大手大腳,奢侈旅費被「舉報」
豆瓣評分9.1!《頭號玩家》刷屏:片中100多個彩蛋,你看出來了嗎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