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美國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揭示了孩子優秀的秘密

美國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揭示了孩子優秀的秘密

關注成長樹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文 | 小樹媽媽


成長樹原創,其他公號轉載請後台輸入

「授權」




01




我在讀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曾記得書中介紹過一種特別好的獎勵孩子的方法,叫做

「記功簿」




從她女兒圓圓4歲時,家裡就弄一個小本子,專門記孩子做的好事。



比如「收好玩具」「自己編故事」「學會認表」這些小事,都用專門的一頁紙跟孩子一起「記功」,還用紅筆畫上小紅花表示獎勵。




孩子特別吃這套,沒事兒就會看本子,數自己的小紅花,不僅從中認了不少字,表現也越來越好。




隨著孩子長大,記錄的事件也從「幫媽媽洗碗」這種外在表現,

拓展到「發生爭執能冷靜思考,冷靜處理矛盾」這樣的內在美德上。



直到圓圓上了初二,個性、思想、學習都表現得穩定,也有自己主見後才停下來。




其實這個方法,也特別適合多數家庭使用。




孩子們對周圍環境的反應,比我們成年人還要敏感得多。



你讓他相信他做得好,你是真心的讚揚他,肯定他,他就會發自內心的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這件事,並且從中獲得幸福感,和繼續下去的動力。




這個就叫做

積極的心理暗示

,父母們如果能利用好這一點,持續一段時間,一定能發現孩子們會更自信,更出色。






02




最早證明「有什麼期待,就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的」,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做過的一個實驗:




他隨機選取一所小學,又從每個年級隨機選了3個班級,給孩子們做了一項所謂的「快速迸發者測試」。



隨後他拿著一份名單交給校長和相關老師,告訴他們這個測試能找出潛力最大的學生,但是需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其實校長和老師們不知道的是,所謂的名單,只是隨機抓鬮抓出來的,他們跟普通學生沒有任何區別。




然而當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再次回到學校,對當初選取的班級進行測試,奇蹟出現了:




所有名單上的學生,各科成績都有了較大進步。

而且性格也更加的開朗,自信心更強,求知慾更旺盛,也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甚至連智商都有很大增加,並且在長期研究中保持增加。




這個實驗向我們證明了,教師們受到實驗者的暗示,會對名單上的學生另眼相看,有意無意通過自己的行為,把期望傳遞給學生。




而孩子們也能通過老師給過來的積極暗示,來更加積極的回饋老師,以達到老師的期望。



這是一種很好的良性互動和循環,

最後的結果,也一定是雙贏的。







03




仔細回想起來,其實類似的道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挺普遍存在的。




比如最開始只是一些客人出於禮貌、客套,讚美一個天賦一般的孩子唱歌好聽。




可是時間長了,這麼說的人多了,會發現孩子唱歌確實更有模有樣了。




比如有很多孩子一開始對某個科目並沒有明顯的偏愛,但在得到老師、家長几次表揚之後,開始有熱情。




不僅成績會一點點的提高上來,人也變得對這個科目有自信,越來越喜歡學這科。




當然,反過來說也是成立的。




當周圍人帶給孩子都是消極的,負面的評價,從內心不相信孩子,乃至給予嘲諷,孩子也極容易受到影響,表現會越來越差。




比如父母經常說一個孩子笨,寫字不好看,結果發現孩子真的不如以前聰明,寫字也越來越難看。




一個孩子如果每次說英語,都被周圍人嘲笑說發音不標準,久而久之,孩子哪怕單詞都背會了,語法也沒問題,可就是很難開口說流利的英語。




更加常見的例子就是關於孩子挑食這件事。常聽到一些父母們抱怨,類似於:





「我們家這個孩子真的是很挑食,就愛吃那麼幾樣菜,別的什麼也不愛吃。不吃香菇、不吃青菜、也不愛吃豆腐……愁死了。」




但是父母們可能不知道,除了某些遺傳因素和某些過敏因素以外,絕大多數孩子在年幼時的口味是沒有定型的。




他們的味蕾在發育,可能會出現短暫的愛吃某個食物或不愛吃某個食物的階段,都很正常,父母經常變換口味做,孩子們會去嘗試吃的。




但一旦父母們不斷用身體語言和行為強化孩子們對食物的印象,那結果必然是孩子們越來越堅信自己的偏好,

孩子們受到負面的暗示,真的會越來越挑食。







04




歌德說過,「人是怎樣便怎樣待他,他便還是那樣的人。一個人能夠或應該怎樣便怎樣待他,他便會成為能夠怎樣或是應當怎樣的人」。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其實完全可以在家裡面,盡量多的去給孩子提供一個積極的環境,讓孩子受到積極暗示的影響,來幫助孩子成長、進步。




?1、經常給孩子具體的、有益的表揚




曾有位媽媽跟我訴苦,說鼓勵的辦法對我們家孩子根本沒用,表揚了也還是那樣。




其實這個更大的可能是,父母表揚的方式錯了。




比較好的表揚應該是充滿欣喜和讚賞的,言辭中要傳達出對孩子努力的承認、尊重和理解,最好配上眼神和肢體的動作。




比如孩子玩拼圖玩的很好,父母要是簡單的誇他:「真聰明,真棒」孩子很可能會覺得很空洞,也可能不願意再去挑戰高難度的拼圖。




但是父母如果可以誇獎他:「哇,你可以這麼快就拼完啊,有幾個地方很難找呢,看得出來你一定很專心也很努力了,現在你一定感覺很好吧。」




父母的表揚越真誠,越具體,孩子們就越會發自內心的感到被信任,被肯定。




?2、用給孩子的指導代替批評




孩子表現好要表揚,但肯定也有表現不好的時候。這時建議父母們可以採用

陳述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樣的句式來進行。




比如同樣是孩子亂扔自己的臟衣服,如果父母說:「你看你怎麼總是這樣又臟又懶的,光知道亂扔也不知道收拾,將來能有什麼出息。」




這就是典型的負面暗示,不僅父母教育的目的沒達到,反而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很懶,以後更難教育。




不如跟孩子說:「我看到沙發上有臟衣服,需要你把它們扔進臟衣簍,你什麼時候去?」




我們可以批評孩子們的行為,但不要攻擊孩子們的人格,這樣就既解決了問題,又不傷害孩子。







?3、給孩子提供可供學習模仿的榜樣




哈佛大學《幸福課》的講師泰勒博士曾經介紹過一個實驗,把學生們分成兩組,分別介紹一些社會精英人物們。




但是,在面對第一組學生的時候,實驗人員只介紹這些人物的驚人成就。




在面對第二組學生的時候,不僅會介紹成就,也會跟學生們介紹這些人達到這些成就之前,所經歷的事情,包括挫折、迷茫、困惑、和堅持的過程。




實驗結果顯示,第二組學生明顯比第一組學生更願意,也更有信心成為「精英人物」。




孩子們都有一顆向上的心,但父母如果只跟孩子們說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取得了怎樣怎樣的成績,孩子是很難去向這個方向靠攏的。




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的是別人是如何做到的,他們在優秀之前都經歷了什麼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通過什麼樣的辦法來提升自己的。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們多準備一些適合孩子們閱讀的名人傳記、名校老師、成績優異的學生撰寫的學習方法方面的書籍。




這些都能給孩子們一個很好的暗示,就是既然他們可以做到,那麼我應該也可以做到。




有句話說,

父母對孩子前半生的教育,往往決定了後半生孩子對待自己的命運。

這話真的很有道理。




一個充滿抱怨的家庭,必然會有一個看什麼都不順眼的孩子;




一個樂觀有愛的家庭,自然不難教育出凡事積極爭取的孩子;




父母在言談舉止中,展現出的對孩子的態度和期待,流露出的種種或積極或消極的暗示,

都在一點一滴中,塑造著孩子長大後的命運。








長按上方二維碼,

關注即可收聽下方全部音頻






- 小學生必背唐詩解讀 -




李白《送友人》


杜牧《江南春》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白居易《池上》


杜牧《清明》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賈島《尋隱者不遇》


王翰《涼州詞》


柳宗元《江雪》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


劉禹錫《烏衣巷》


……


- 英文有聲繪本 -




棕熊,你看到了什麼?《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別讓鴿子開巴士《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



大衛不可以《No,David》


好餓的毛毛蟲《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


你是我媽媽嗎《Are You My Mother?》



野獸出沒的地方《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五個小南瓜《Five Little Pumpkins》



…………



- 中文有聲繪本 -





《接著,春天來了》


《蒲公英小豬》


《第四隻狐狸》



《小喬逃跑了》



《白色的小貓頭鷹》



《月亮跟著我們走》



《誰說烏鴉不會唱歌》



《鼴鼠和雪人》



《孵不出來的小雞》



…………


上千部兒童有聲繪本故事






成長樹

關注收聽上千部兒童有聲繪本、唐詩解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長樹 的精彩文章:

孩子在學校遭遇了什麼?這位媽媽用3個遊戲套出所有真相
給孩子讀什麼書,決定了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丨開團

TAG:成長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