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屎尿做成食物?這真不是玩笑,這是「宇航食品」!
太空探索是人類的夢想,美國的火星計劃或許是目前投入實施最多的項目。這項偉大的計劃需要解決太多太多的跳轉——在地球上極為簡單的問題,在航天艙中都可能變成超級難題。比如,宇航員的吃喝拉撒,就無疑是最重大的問題,至少是之一。在狹小的航天艙里,數月乃至數年的食物從哪裡來,數月乃至數年的屎尿到哪裡去,就充滿了挑戰。
圖片來源:pixabay
即便不考慮長期吃乾糧的痛苦,帶那麼多乾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航天艙的空間,用「寸土寸金」也遠遠不足以形容它的寶貴。所以在飛行過程中如何搞種植、種什麼,就得到了相當多的研究。
藜麥這種古老的糧食幾乎已經被現代社會所淘汰,在NASA挑選「宇航作物」的時候因為「營養全面」的特質脫穎而出拔得頭籌。最終它是否能被用於太空旅行或但許還很遙遠,「宇航食品」的名頭讓它賺足了眼球。因為這場「選秀」,人們重新認識了這種南美安第斯山區的古人們救命的作物。從種植到食用,在幾十年間人類對藜麥的研究開發,或許超過了過去幾千年的成果。
不過,藜麥的單產依然不算高。在飛向火星的過程中要養活幾位宇航員,需要的種植空間也還是相當大的。開源節流,提高食物的利用效率,依然還是非常重要的。
「把屎尿轉化成食物」,堪稱「黑得發亮」的科技。這真並不是開玩笑,而是嚴肅的科學研究。
這項研究是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Christopher House搞的,發表在2017年11月出版的《空間研究中的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 in Space Research)雜誌上。
他設計的反應器是一個設計緊湊的封閉圓筒。把人體廢物裝進其中,在無氧條件下用特定的微生物發酵,把人體屎尿轉化成了高蛋白高脂肪的物質,可以直接用於製作食物。
當然,這還只是一個概念模型,實驗中用的也只是人體廢物的模擬物。這項研究的價值意義在於展示了一種可能:這個生物反應其可以作為「航天器中種植食物」的一個補充,把屎尿直接轉化成食物,從而增加營養物質與水循環的效率。
「宇航食品」對於許多人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其實「宇航食品」並不意味著更健康或者更美味,而只是更滿足宇航飛行的特定限定條件而已。比如說,如果這項黑科技民用的話,你會去嘗嘗嗎?
本文來自雲無心的微信個人公眾號,系今日頭條簽約稿件,媒體轉載需經作者授權
松鼠雲無心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 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堅果味的,你想嘗嘗嗎?


※黑猩猩會變成人嗎?
※都聽過基因突變,但你一定沒見過它是怎麼突變的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