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輩子只想做好這件事

一輩子只想做好這件事

——記晉源區雕貼藝人高樹泉

面見高樹泉之前,想像中將要對話的人必定是滿口的當地方言。因為年已七旬的高樹泉是晉源區東院村人。意外的是,他說一口東北話。原來,高樹泉30多年前由瀋陽來太原工作,最終落戶東院村。

東院村高樹泉家的院子和別人家相比很是不同。院子里各種果樹神奇,他說都是特殊嫁接過的,每一棵樹可以結出各種不同的果實,比如那顆桃樹,隨著時節轉換,會次第掛出毛桃、油桃和蟠桃。更不同的是院子里的那棟小樓,足足有60多間房子。他說,這房子不是給自己蓋的,而是為了那些雕貼作品有一個安放之處。

說起來,雕貼木藝是民間傳統手工藝,其實它沒有來處,是高樹泉幾十年前自己摸索創造出的一種特殊手工藝品。

高樹泉出生在遼寧瀋陽,17歲高中畢業後到古建隊工作,開始學習磚雕、木刻手藝。1986年,哥哥到太原做生意辦工廠,他也跟著一起來到太原,落腳晉源南大寺村。雖然干著與之前完全不一樣的工作,但高樹泉的樂趣還是在自己喜歡的雕刻工藝上,有事沒事就找塊材料拿起刻刀練練手。

後來廠子搬遷,高樹泉選擇留下,把戶口從老家遷來東院村,開始了執著一生的雕貼藝人生涯。

雕貼究竟是什麼東西?高樹泉說,我們通常見得比較多的木雕和圓雕,而雕貼就是把木雕與貼畫融合在一起,其創作難度超過了單純的木雕和貼畫。雕貼源於繪畫書法,集詩、書、畫、印於一體,是繪畫書法藝術的再次創作,繼承和發揚了我國民俗藝術,並構成民族特徵和氣質。

從高樹泉眾多的房間挨個看過去,牆上掛著一幅又一幅製作精美的雕貼作品,內容有紅梅爭春、蓮年有魚國畫,有梅蘭竹菊「四君子」水墨畫,花開富貴山水畫,有毛澤東詩詞、出師表等行、草、隸、篆等書法作品,內容各異,種類繁多。畫面剔透玲瓏,栩栩如生,藝術風格質樸、純真,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一面牆上,二米四長的「花開富貴」引人注目。深色的底板上,木色的牡丹吐蕊怒放,圓潤的花瓣層層疊疊,枝頭的蝴蝶輕舞翻轉。雖然整幅作品只有原木一種色彩,卻讓人仿若置身萬紫千紅的牡丹園,感受著勃勃生機。「雕貼作品無法像布貼作品一樣,利用顏色來製造層次感,只能通過雕刻工藝來展示。」高樹泉指著這些牡丹花瓣說道,一朵花需要進行上百次分割,每個花瓣都要單獨雕刻,最後一片一片地粘上去,全部過程大概需要40多道工序、一個多月的時間。

高樹泉一邊介紹,一邊演示起來。他先用鉛筆在一張白紙上做設計,精修細描後,再用複寫紙拓印到製作雕貼專用的椴木板上,然後啟動線鋸機,那鋸條真是和縫衣服的線一樣粗細,沿畫好的線一點一點切割下來。「刻的時候,要先在大腦中對整個雕貼作品進行合理分解,哪一塊先刻,哪一塊後刻,做到心中有數。刻好後,再一點點打磨,一片片粘貼,單是噴漆再打磨就要重複好多次。尤其書法作品的飛白、枯筆,是雕貼作品中最難把控的,有時候枯筆的孔不足1毫米,鑽刻和打磨過程必須特別謹慎,一不小心,整幅作品就毀了。」

高樹泉指著牆上的一幅毛澤東書法作品說,偉人的作品比較難,有時候形似神不似。為了更傳神地領略其神韻,高樹泉閑暇時就大量臨摹毛澤東的字,學習毛澤東的詩詞,理解詩詞中所蘊含的意境。雖然現在可以藉助電腦進行複製、放大,但他儘可能不用這種手段,以保持雕貼作品的純手工特性。

從事雕貼藝術30多年來,高樹泉有不少作品獲得過全國和省、市大獎,1999年獲晉源區科技帶頭人榮譽稱號,2000年被評為晉源區勞動模範,2003年在第三屆國際(杭州)民間手工藝品展中獲銀獎,2017年在太原市「五小」崗位創新競賽中獲二等獎、一等功。他本人也被評為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民間藝術大師、市工藝美術大師,是我省民間文化遺產的傑出傳承人。

「到目前為止,我的雕貼技藝還後繼無人。」70歲的高樹泉道出了他的擔憂。他希望在重提工匠精神的今天,能有年輕人喜歡上雕貼這門民間藝術,他願意將自己的全部技藝傳授出去,傳承下去。本報記者李曉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原日報網 的精彩文章:

營造生態宜居宜業氛圍
為祖國裝備製造業添磚加瓦

TAG:太原日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