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沒有大學,世界會更好?

沒有大學,世界會更好?

大學,是讀書人心中的聖殿。為了考上大學,無數學子寒窗苦讀,起早貪黑地學習,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和學習壓力,為的就是擠過高考那根獨木橋。

可是,上大學真的那麼好嗎?事實上,四年的大學時光,或許沒有讓你收穫什麼知識與能力,反而浪費了你許多的時間和金錢。

沒法收穫職業技能

可能你會反駁,獲得高等教育怎麼會是浪費時間和金錢呢?研究表明,有學士學位的人比那些只有高中畢業證書的人工資平均高出73%。這說明高等教育能夠提高勞動者的技能從而提高了其生產率,大學教授了我們有用的職業技能。不過,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你不得不承認的是,學校課程和就業市場之間嚴重的脫節。我們從幼兒園就開始花費數千小時學習與現代勞動力市場無關的課程,上了大學後仍然如此。為什麼語文課的重點是學習文學和詩歌,而不是學習公文和應用文寫作?為什麼在數學課上,我們幾乎學的都是沒什麼用甚至沒法掌握的定律?學生什麼時候會用到他們在歷史課上學到的東西呢?音樂、物理等課程,和現實生活又有什麼關係?

在大學,老師能否晉陞為教授,能否教授本科生課程,是以發表的論文、做的課題為依據的,他們也許有很高的學術水平,但並一定有很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如果學校的目的是通過教授工作技能來提高學生的未來收入,為什麼他們把學生的教育委託給那些脫離現實世界的人呢?

所以,進入大學後,從你的學習任務來看,在一定程度上,大學並不能傳授給你職業技能。

那麼,可能你會問,如果不是因為你的勞動技能,而使得你比低學歷者獲得了更高工資,那會是什麼呢?那就是文憑。

我們接受的高等教育,不是為了讓我們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獲得更好的技能,而只是一場跟文憑有關的競賽,即文憑是高薪工作的「敲門磚」。最有力的證據是大多數大學生的工資收入取決於你跨過了畢業那條終點線。研究表明,如果你在大學中途輟學,你的薪水會不及念完大學的3/4,只有讀完了大四,你才能拿到更高工資。畢業後的工資是根據你的學歷來定的,而並非由你的勞動生產率所決定。

獲得了知識?

當然,將受高等教育的目的設為提高工作技能,顯得太過功利,另外一些人認為上了大學之後,我們獲得了知識與能力。但是你有沒有遇到這樣一種情況,當你上大學時,你還能博古通今,記得許多歷史、政治、文學方面的知識,可是幾年學習下來,你知道的網路段子可能越來越多,打遊戲的能力越來越強,但知道的專業知識反而越來越少。

事實上,人類很難長期保留他們很少使用的知識。大學學的科目非常多,又跟日後的生活、工作沒有關聯,很多知識會被遺忘掉。當然,不排除一些學生會使用到他們在大學學到的東西,並且堅持學下去,例如工程師、物理學家等,但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結果會非常令人沮喪。

2003年,美國教育部曾向大約18000名美國成年人進行了一次掃盲評估。它揭示的無知是令人震驚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大學畢業生獲得了較好的綜合成績,大約五分之一的大學畢業生處於或者低於基本水平。你也許會將這一現象歸咎於掃盲試卷太難,但你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並不難。許多大學畢業生沒法根據一張excel表格,推斷出隨著收入和家庭人數的變化,員工的年度醫療保險費用的增長規律;也沒法從一份招聘廣告中總結出用人單位對員工的工作經驗要求,甚至是沒法通過看一份電視台的節目時間表,來推測出什麼時候電視節目結束。

在歷史科目、文學科目和科學知識科目的測試中,也有類似的結果。

學會了思考?

當然,大學生不能像個記事本一樣,只記住知識,他們在大學裡,可能學會的是思考的能力。一些人相信大學教會了學生如何思考,如何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世界,解決現實問題。那麼,上完大學後,學生們是否會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呢?讓人失望的是,研究結果表明並非如此。

20世紀80年代中期,哈佛大學經濟學院的德懷特·帕金斯教授曾進行了一個大型的調查,想衡量大學生們的推理能力。他會詢問一些思辨性的問題,如「如果馬薩諸塞州通過一條法律,規定使用一個瓶子需要多付5美分的垃圾處理費,垃圾罐的數量是否會驟降?」研究結果表明,上大學並沒有讓學生思考能力有明顯的進步,大四的學生並沒有比大一的學生表現得更好。

其他證據同樣令人沮喪。一位研究人員測試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學生將統計學概念應用於推理日常生活事件的能力。最終,數百名接受測試的學生在學習了六年以上的微積分,以及實驗室科學和高等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卻幾乎沒有人能提出一個可施行的推理方法。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擅長考試的學生往往不能將自己的知識應用於現實世界。那些在大學物理課程中獲得優秀成績的學生,經常無法解決與他們在考試時遇到的稍有不同的基本問題。生物學、數學、統計學、經濟學的學生也是如此。也難怪網上有一個段子:「學了土木,不會畫圖;學了文學,不會寫作文;學了英語,不會翻譯。」

社會是否變得更美好?

經濟學家的評價指標可能過於精明和算計,讓你覺得非常討厭。那麼,非經濟學家,比如社會學家可能並不會僅憑一個學生學到什麼,以及工作能力來衡量高等教育,他們會考慮到社會效益,換句話說,你想要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還是一個無知的社會?

高等教育,對於社會知識結構的影響暫時還沒法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許多學生在四年的大學時光里,並沒有收穫什麼知識,從而讓社會變得更有知識。

50年前,上大學才是真正的「全日制」,在一周內,學生需要花費40小時來學習。但今天,雖然全國統招也採取的是「全日制」模式,學生需要按固定時間在學校上課,但研究顯示,大學生們平均一周只會花13小時學習,其他大部分時間會花在打遊戲、購物、社交等各項活動上。即便在課堂上,他們也會心不在焉,或者乾脆逃課。所以,花四年上大學,而不去學習專業的工作技能,實際上是一種時間和金錢的浪費。

此外,雖然學歷是憑證,能給畢業學子們帶來財富,但並不意味著高等教育為社會的全面繁榮或公平正義打下了基礎。研究表明,一年的教育可以將個人收入提高11%,而全國每人每年增加一年的教育卻只能提高國民收入的1%到3%。換句話說,比起讓國家變得更富有,教育讓個人變得更富有。

這怎麼可能呢?原因就在於學術通貨膨脹。跟市場流通太多貨幣,導致貨幣貶值一樣,隨著人們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學歷越來越不「值錢」,為了獲得同樣一份工作,人們將不得不取得更高的學歷。比如,現在大學生做的工作,放在幾十年前,只需要一個高中生就可以完成。所以,由於高學歷人才太多,現在人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工作,而是去獲得那些之前被低學歷人才佔據的工作崗位。而那些沒有考上大學的人,將不得不從事更低端的工作,拿著更低的薪水。上大學,就像一場跟文憑有關的軍備競賽,有很多人會因為跟不上這種耗費時間和金錢的持久戰而輟學,淪落到最底層。

因此,即便你意識到上大學並沒有什麼意義,但你仍然不能放棄讀大學的夢想。對於個人而言,如果你放棄上大學,只是讓自己淪落到與低質量工人一樣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畫作真假,科技來辨
天冷為什麼 手機電池掉電快?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