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思考?專業化
諸葛亮與徐庶等三人一道讀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諸葛亮比三人高明,雖「觀其大略」,都能抓住要點,領會實質,更具專業水準,和同學相比,他的讀書更成功。
01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成人讀書和學生讀書目的和方法不同。學生思維活躍,重視理解,強調接受,多由大人選擇,應試教育使然,大都為提高成績;成人則不同,要自主選擇,要聯繫生活,要比較分析,更注重於理性思考,追求的是個性化發展。陶淵明讀書「不求甚解」;陸象山說「讀書且平平讀,不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這些話都講讀書比思考更重要,我認為都是用來教導成人讀書的。
02
提出問題比發現問題更重要。
我舉一例,上周教學《裝在套子里的人》。我想: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索性給他自由,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就由學生自由辯論。辯題是「別里科夫的婚姻能否成功!」正方有一觀點:愛情的力量是巨大的,華連卡完全可以改造別里科夫。反方的觀點有:別里科夫愛的是沙皇專制,不是華連卡。學生觀點還很多,思考也有深度,我認為這個課堂設計是成功的。
課堂閱讀是這樣,成人讀書也是這樣,應跳出固化的圈子,走出「套板反應」,善於思考,善於發問,才能讀出文字的意味來。
03
正視自己讀書的落伍。
講高考語文卷多年,對試卷前3道選擇題,我就沒底,學生失分多,許多老師都這樣。論說文理論性強,內容又超前,需辯證思考,追根溯源,也許是年齡大了,讀書太少,又不善思考吧。
再說個正面的例子,2016年去上海參加「批判性思維」課題年會,聽餘黨緒等大師的課堂教學,沒有強調紀律,時間觀念很強,思路嚴謹,樸實無華,學生辯論有特色。後來,孫紹振先生的講座,他脫稿演講,2個小時,跳躍性的思維,觀點很新潮,人雖老思想年輕,他年過80,壯心不已,在《語文建設》常會看到他的文章。
名師名家的善學善思、敬業求實的精神,對我觸動很大。
04
關注教學是教師讀書的必然。
打開互聯網,「教育」專題,就在老後面,有時還找不到。我寫簡書,發表「教育」文章,就不容易通過,原因是教育案例、隨筆等專業性太強,拒絕收錄。找個專業提昇平台,真是太不容易了。現在參與讀書社活動,主題又是「讀書與教書」,這是交流與提高優質平台!
我最近讀《白夜行》,作者東野圭吾,是日本小說家。學生問:老師,你喜歡這本書,好多同學都愛看呢?和學生有了共同的愛好,我頗有感受:一是小說中高節奏、充滿壓抑的生活,和現在的學校生活有些相似;二是推理小說的這種理性思維、創新思維,切合學生心理特徵,所以學生們也喜歡。我想多讀幾本這種書,也有點功利目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對指導學生任務驅動作文有幫助。
05
教育寫作不是難事。
現在網路上有幾個辭彙:教育寫作,教育敘事,教學隨筆。後來我才發現,「教育寫作」居然成了一個課題,成了一門課程。教師讀書,要和教育和專業相結合,才有內容,有思想,接地氣。我常瀏覽幾個「教育「師說」「教育智庫」等平台,有好多名家案例和權威信息。9月份的「酒泉市中學語文教師研修群」,可看到許廠多本土老師的教學案例和隨筆。
寫教學敘事,自己熟悉,又有感情,有寫頭,但總覺抓不住要領。曾在網上請教霍軍。他很快回復兩條:「錯過了第一時間,往往就越來越模糊,記不住了」。「抓第一時間趕快寫下大綱、最好的細節。沒有時間,相關細節在腦子裡轉轉,就清楚了」。大師的經驗很樸實,就地取材,現炒現賣,加點感悟,再理論提煉,一篇教學案例就寫成了。
正視自己,準確定位,讀思結合,讀寫結合,做個有專業水準的讀書人吧!
TAG:師者手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