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山水的最高靜界是寂寞!

山水的最高靜界是寂寞!

趙元《倪瓚寫照》1352年作

在中國藝術最幽微的處所

有一個水不流、花不開的世界

一個近於不動的寂寥宇宙

就像韋應物詩中所說:

萬物自生聽,太空恆寂寥。

還從靜中起,卻向靜中消。

這裡沒有色彩,沒有喧鬧,甚至沒有一塊綠葉,沒有一片游雲,幾乎將一切的「活」意都榨去。然而,藝術家卻要通過這個幾近死寂的宇宙,寄寓他們獨特的宇宙感、歷史感和人生感。

元代的倪瓚(倪雲林)就是這樣一位大師。

他簡約、疏淡的山水畫風是明清大師們追逐的對象,董其昌、石濤等巨匠均引其為鼻祖,石濤的書法題畫,從精神到體式皆以倪瓚為法。

下面我們就看看這位最寂寞藝術大師的最寂寞藝術世界:

元 倪瓚 秋林野興圖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倪瓚的這幅《秋林野興圖》,是倪瓚現存世最早的作品。此畫樹下有一茅亭,造型簡潔、古樸。亭內有一高土臨河而坐,一派肅穆沉靜之態,另有一童子侍於其後側。

《秋林野興圖》大概是倪瓚三十九歲時所畫,那時的他,過著讀書、作畫與文人道士禮相往來的悠閑生活。自此以後,他的山水畫中再也沒有人物,只畫空亭,或連亭子也不要,僅存蕭瑟的山水。

倪瓚 容膝齋圖

有人問倪雲林為何山中亭中不畫人?

雲林說:「世上安得有人也!」

倪雲林的寂寞世界裡,沒有色彩,沒有浪花,沒有花朵,沒有雲彩的飄動,沒有鳥兒來細眠,他幾乎要把人間的一切「色」的內容都拿去。

倪瓚 秋亭嘉樹圖

倪雲林創造藝術的寂寞世界,不是他喜歡孤山、瘦水、枯樹、空亭,也不是他覺得這樣的風格更有欣賞價值,他的寂寞的世界記載的是他關於生命的頓悟。

倪瓚 水竹居

倪雲林有詩云:

「江南帆影又江南,笑看群狙芋四三。」

在雲林看來,塵世就是一個「狙網」,一個朝三暮四的地方,充滿慾望的亂奏,沒有準的。他在寂寞的世界要超越這樣的追逐。

倪瓚 安處齋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倪雲林在五十抒懷詩中說:「旅泊無成還自笑,吾生如寄欲何歸?」

人生是一個「客」,一個短暫的「寄兒」,一段焦慮的旅行,人生到底歸向何處?它是無所歸托又在不斷尋找歸途的過程。

倪瓚 紫芝山房圖 台北故宮藏

水墨畫河岸、疏樹、竹林和小亭,對岸山巒起伏,構圖簡潔,具清逸蕭疏之趣。此幅墨色淡雅,側筆寫山石輪廓,蒼勁沉著,畫竹之筆尤為遒勁有力,是雲林精品。此幅雖無年款,根據畫風特色,推測為倪氏七十歲左右之作。

倪瓚 雨後空林圖

倪雲林的《義興異夢篇》,記載一個夢境:

「辛卯之歲,寅月壬戌,我寢未興,戶闔於室。爰夢鬼物,黯淡慘慓。或禽或角,或獸或羽戈,夔足駿奔,豕形人立,往來離合,飛搏跳擲,紛攘千態,怪技百出。予茲泊然,抱沖守一,廓如太虛,雲斂無跡……」

夢中的爭鬥,就是人世的縮影,而倪雲林要守淡泊之心,遁於雲斂無跡的世界。他藝術中的寂寞無人之境,不就是這樣的世界?

倪瓚 春藤古木圖

倪瓚 雲林春霽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倪瓚 幽澗寒松圖 台灣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是為友人周遜學所作,並題五言詩:「秋暑多病暍,征夫怨行路。瑟瑟幽澗松,清蔭滿庭戶。寒泉溜崖石,白雲集朝暮。懷哉如金玉,周子美無度。息景以橋對,笑言思與晤。」

倪瓚清高持節,一生不仕,他「白眼視俗物,清言屈時英。富貴烏足道,所思垂今名。」(《述懷詩》)不僅自己抱守出世的生活態度,而且對朋友們的入世為官也堅決反對。此幅一為友人贈別,更是勸友人「罷」征路,「息」仕思,含有強烈的「招隱之意」。

平遠畫溪澗幽谷,山石依次漸遠,二株松樹挺立於杳無人跡的澗底寒泉,意境荒寒,超然出塵,似乎暗寓著仕途的險惡和歸隱的自得。構圖不用常見的「一河兩岸」兩段式章法,但畫幅上方和其大多數作品一樣,留出大片空白,讓觀者分不清哪裡是水,哪裡是天。山石墨色清淡,筆法秀峭,渴筆側鋒作折帶皴,乾淨利落而富於變化。松樹取蕭疏之態,筆力勁拔。此幅作品簡淡超逸,雖未署年款,但從書法由豎長變為扁方以及名款和畫風來看,當是晚年之作。

倪瓚 六君子圖

內容轉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主編微信nszzcq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翰墨春秋 的精彩文章:

色彩山水油畫,美翻啦!
油畫東北虎,栩栩如生!

TAG:翰墨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