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堅持最久的行動,持續了多少天?
一個人能否達成既定目標,有很多因素,天賦、動機、方法、環境......
如果只能選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你覺得是什麼?
在精讀君看來,持續行動時長,多數情況下,或許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顯著取決於持續行動的時長。
比如說,《異類》這本書中提到過:要成為專家,至少需要10000小時的刻意練習。這個數據雖然不精準,但數量級值得參考。
為了粗略量化持續行動水平,精讀君此前介紹過N階行動者這個詞條。
N階,是借用數學中的「底數」和「階」的概念。以10為底數,N為冪,那麼,10的N次方,就代表持續行動的天數。
N=1,10的1次方=10天(約1周)
N=2,10的2次方=100天(約3個月)
N=3,10的3次方=1000天(約3年)
N=4,10的4次方=10000天(約30年)
N=5,10的5次方=100000天(約300年)
也就是說,1階行動者能持續行動10天,2階是3個月,3階是3年,4階是30年。
那麼,問題來了:
你為追求夢想,開啟了什麼樣的持續行動?
你堅持最久的持續行動,又持續了多少天?
如果你也想學習如何開啟持續行動,堅持更久,精讀君建議你,讀一讀《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487:持續行動》。
《487:持續行動》
前置思考
請閱讀歐陽修寫的《賣油翁》這則故事,並思考:這給你什麼啟發?
陳堯咨善於射箭,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憑著這種本領而自誇。
有一次,他在家裡的場地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那裡斜著眼睛看著他,很久都沒有離開。
賣油的老頭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點點頭。
陳堯咨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嗎?」
賣油的老翁說:「沒有別的奧妙,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
陳堯咨氣憤地說:「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
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就可以懂得這個道理。」
於是,老翁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里,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濕。
老翁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陳堯咨笑著將他送走了。
這與莊子所講的庖丁解牛、輪扁斫輪的故事,有什麼區別呢?
Q1:什麼是持續行動?
A:
1、持續行動,是一個組合概念,持續+行動。
行動,是指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進行的活動。
持續,是行動的限定語,指的是連續不斷、很少間斷。
組合來看,持續行動,是指:為了達到目標,通過連續不斷的行動,逐步逼近,直至達成。
比如說,一個人花了1年時間,每天控制飲食並運動,成功減肥,將體重控制在標準體重範圍以內。
這就是持續行動接近400天。
比如說,前置思考中的賣油翁,每天都在練習倒油,經年累月之後,可以達到極高的倒油水平,從小小的錢孔里倒油,銅錢卻一點都沒濕。
如果不是持續練習數百天,甚至上千天,可能達不到這樣的水平。
2、持續行動時長,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成功漏斗模型中,精讀君解釋了為什麼成功只是小概率事件。
第一步:要看到硬趨勢,否則,最多只能在場外當觀眾。
第二步:擁有對應領域所需的才幹能力,有資格去競爭。
第三步:堅持以提升綜合競爭力,最後把握住某個機遇。
每進一步,都會刷掉很多人,即便到了第三步,很多時候還需要必要的運氣,否則就算準備充分,有足夠實力,也可能免不了失敗。
這三步中,堅持,也就是持續行動,這個環節,往往會刷掉最多人。
讀友們想一想,有多少人明知方向正確,卻仍然只有「3分鐘熱度」、「三天打漁,兩天晒網」。
為了粗略量化持續行動水平,精讀君此前有介紹N階行動者這個詞條。
N階,是借用數學中的「底數」和「階」的概念。以10為底數,N為冪,那麼,10的N次方,就代表持續行動的天數。
N=1,10的1次方=10天(約1周)
N=2,10的2次方=100天(約3個月)
N=3,10的3次方=1000天(約3年)
N=4,10的4次方=10000天(約30年)
N=5,10的5次方=100000天(約300年)
也就是說,1階行動者能持續行動10天,2階是3個月,3階是3年,4階是30年。
讀友們可以自我評估一下,你的各種習慣、技能,持續行動時長,分別是在哪一階的水平?
讀友們可能也了解《異類》一書中提到的10000小時理論,意即:要成為專家,至少需要10000小時的刻意練習。
這裡的10000個小時,並不是精準數字,但數量級可供我們參考。
假設你每天練習10個小時,那麼你要成為3階行動者,持續行動1000天,練習時長才能超過10000小時。
假設你每天只能練習2個小時,那麼,你要持續行動5000天(約15年),可稱為3.5階行動者,練習時長才能超過10000小時。
如果一個人有天賦,或是找到特別合適的訓練方法、工具,可能會顯著縮短這個時長,但對於普通人,在普通情境下,持續行動時長往往並不能大幅壓縮。
因此,持續行動時長,就變成了成功的關鍵因素,顯著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Q2:怎樣提升持續行動水平?
A:
1、充分準備,開啟持續行動。
讀友們如果對元認知有印象,會知道精讀君提倡反思的思維習慣,講究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同時,讀友們如果對即刻行動有印象,會知道精讀君提倡,遵循成果導向,鼓勵通過實際行動,產生真正的改變。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一個強調想好了再行動,一個強調要迅速行動,這兩者之間,似乎有衝突。
事實上,思考與行動兩者,並非截然界線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果沒有高質量的思考,行動就會像無頭蒼蠅;如果沒有高質量的行動,思考就會陷入空想糾結。
具體一點說,持續行動以達到某個目標這樣的事,富有挑戰。持續行動時長如果越長,難度就越大。
因此,我們預先要進行高質量思考,充分考慮可能的障礙,預先考慮好應對方案,才能開啟持續行動。
比如說,如果三分鐘熱度過去,動力下降,要怎麼辦?
比如說,如果堅持一段時間,看不到成效,要怎麼辦?
比如說,出現不可抗力事件,出現了中斷,要怎麼辦?
諸如此類,如果思考得越充分,我們心裡就越有數。當出現各種困難、遇到各種挫折時,我們就更有條件應對。
但這種思考有一個度,如果以充分思考為借口,一直拖延著不開始,那麼,就會陷入空想糾結之中。
這個度要怎麼把握呢?
在優質決策中,精讀君提到,類似開啟持續行動這樣的決策,什麼時候該停止思考,判斷準則如下:
繼續改進該環節質量所付出的成本,已經比不上改進可能獲得的收益。
具體就是說,如果你繼續思考,發現對於行動方案的改進,也就是思考收益,已經抵不上思考的成本,那麼,就可以開始行動。
思考成本,可以用你的單位時間收入來測算,每多思考1個小時,就相當於要付出對應的成本。
這是一個可以參考的原則,具體需要讀友們刻意練習,留心每次的決策情況,看行動是過早還是過遲,積累經驗。
這個判斷原則較為個性化,要根據每個人的決策能力,以及具體的決策難度而定。
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固定的、對所有人都一樣的點,說思考到什麼度,就開始行動;而要行動者根據自身情況而定。
2、中盤調整,堅持持續行動。
如果行動方案考慮比較充分,一般來說,至少會考慮到以下方案要點。
比如說,根據微習慣的指導原則,以養成習慣為先,不急於提高難度,甚至要刻意降低難度。
比如說,為可能的目標侵蝕設定預案,將目標拆細,設定清晰、可衡量的里程碑,增強成就感。
比如說,為了避免自律性不足,設定跟進系統,讓第三方來幫助監督自己,並設定對應的激勵和懲罰機制。
同時,如果為了應對不可抗力事件,可以類似遊戲那樣,考慮例外原則,例如100天行動,可以有3條命,例外一次用一條命,有3次滿血復活機會。
如是設定,通常來說,成為2階行動者,持續行動100天,並不難做到。
比如說,如果你認知到輸出的重要性,深刻理解文字表達在生活、工作的重要性,想鍛煉寫作能力,你可能會制定第1個100天行動方案:
每天寫100字,內容不限,持續行動100天。
這個目標,參考如上的方案要點,細化下來,並不難做到。
完成了第1個100天持續行動,就到了一個節點位置,到了關鍵時刻。
從成就來看,雖然只是100字100天,10000字左右,並不算大成就,但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從要求來看,這離提高寫作能力,切實運用到生活、職場上,增強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變現成收入,提高物質和精神生活質量,還只是漫漫長途的第一步。
那麼,在這個節點位置,我們要想方設法鞏固成果,並為可能的枯燥、無趣,想好預案,避免出現中盤放棄。
據此,你可能會設定第2個100天持續行動方案,例如:每天寫1000字,內容不限,持續100天。
這個持續行動,難度就會大不少,但有了第1個100天的持續行動經驗,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缺什麼補什麼,有困難解決困難,仍然有相當大概率成功。
接下來,你就可以設定第3個100天持續行動方案,這次的行動內容,可以離運用再近一步。
比如說,可以要求自己每周,根據一個特定的目標,來寫文章,100天約要寫15篇文章。字數要求可繼續提高,例如3000字以上。
例如,給愛人寫一封情書;給父母寫一封家書;給上司寫一份彙報等。這時候,要求內容有質量,達到預期的溝通、傳播效果。
當你在生活、工作中,嘗到寫作能力提升的甜頭時,你可以繼續擴大行動範圍,例如給自媒體投稿,或是自己開簡書、微信公號分享交流,尋求更多的閱讀反饋。
諸如此類,讀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及階段,圍繞提升寫作能力,設定適合自身的100天行動方案。
在精讀君看來,從第2個100天持續行動方案開始,到第9個100天持續行動方案,這900天,都是持續行動的中盤階段。
中盤階段很容易放棄,但如果堅持下來,就能沉澱出能力,取得切實的成果。
因此,持續行動的中盤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換著花樣堅持,越長越好,直到養成習慣。
以提高寫作能力為例,如果每天不寫點什麼,就覺得虛度,那就是習慣養成的信號。
3、突破瓶頸,迭代持續行動。
到了第10個100天持續行動,也就是成為3階行動者,這個時候,往往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
這有點像學習曲線,經過後中盤階段的加速提高,已經到了高原區。
既有的持續行動,已經沉澱為經驗、能力,但也形成了路徑依賴、思維定勢。
這個階段,我們特別要調用元認知,讓自己擁有空杯心態,找到新的突破點,來實現突破創新。
仍以提高寫作能力為例,我們至少可以考慮以下突破思路。
比如說,階段性放棄既有熟悉的體裁、表達方式,刻意尋找與自己不同但表達效果也很好的體裁、表達方式,從零開始模仿學習。
比如說,自我激勵去創新一種獨特的寫作體例、表達方式,形成自己鮮明的個人特色。
也許這些嘗試,我們並不會取得明顯的成功,但從中獲得的認知,將反哺給自身,從而形成新一輪的螺旋式成長。
這看起來與以前的持續行動有些相似,但無論是格局,還是層次,又精進了一步,從而迭代向前。
在詞條的最後,精讀君要強調的是,持續行動分為開局、中盤、突破三個部分,較為粗略,讀友們可以參考,根據自身的情況具體而定。
同時,今天詞條舉的例子,是提升寫作能力的持續行動,而其它的持續行動,例如跑步,雖然有共性,但差異可能會很大,也需要根據具體的行動內容,具體而定。
總而言之,人生短短數十年,無非3萬多天,按每個持續行動100天計,也就只能開展300多個持續行動,數量稀少。
希望讀友們能夠充分利用,活出自己期望的人生。
後置思考:
①持續行動100天算1次,這樣的持續行動,你有幾次?有什麼體會?
②對於你自己最倚重的能力,你是幾階行動者?你還打算怎樣持續行動?
↓怎樣不知不覺,構建你的知識體系?
※聰明的女人,從來不在這件事上貪便宜
※別人不把你當回事,都是從這件事開始的
TAG:精讀君 |